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冀中的地道战 (节选)

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   )进了活道,他们(   )过不了关口。原来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   )一个人拿一根木棒,(   )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1.在选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有一位同学根据选段画了一张“地道示意图”,请帮他补充完整。

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选段中指______       。引用这个成语的好处是______
4.读到“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我就知道这段话讲的是______,所以我读得很快。我还能借助“_____” “______”这两个关键词,把握这段话的内容。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冀中地道战

①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       )进了活道,他们(       )过不了关口。原来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       )一个人拿一根木棒,(       )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②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的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1.在选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有一位同学根据选段画了一张“地道示意图”,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3.读到“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我就知道这段话讲的是__________,所以我读得很快。我还能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关键词,把握这段话的内容。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冀中的地道战》(节选)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   干粮   被子   灯火   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   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   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   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             )不气闷,(            )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妨碍 (        )       牢靠 (        )     隐蔽(         )

2.在短文中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在短文的括号里填写合适的关联词语。
4.比较下面两句话,你觉得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
一个大洞能容很多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冀中的地道战(节选)

①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这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左洞里警戒;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就算进了活道,他们也过不了关口。原来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       )一个人拿一根木棒,(       )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②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③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

④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1.下面是小亮根据选文内容画的地道示意图,请你帮他在方框填完整。

2.在文中第①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带着问题读文,也是一种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读第③自然段我们就可以带着__________这个问题,我们就知道这段讲的是______。我们还可以借助关键词“_______”和“________”,把握这段话的内容。
4.敌人破坏地道,大家又是用怎样的妙招防备的呢?完整表格,并回答问题。
敌人的进攻火攻毒气攻水攻其他毒辣的法子
大家的妙招
从大家的防备妙招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冀中的地道战(节选)

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敌人(①)了,我们就(②)到地道里去,让他们(③)个空;敌人(④)了,我们就从地道里(⑤)来,照常(⑥)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巾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

1.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动词填进括号内。
                                                                      
2.“不计其数”中“数”的读音是______,这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
3.用“______”画出中心句。
4.读完语段后,我们知道了地道有____________的作用。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冀中的地道战》,回答问题。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1.这段话以___________为例,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有条理地介绍了地道。
2.选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
3.这里介绍的“洞”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       )不气闷,(       )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1.在选文的括号中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2.文段以______为例,按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地道的结构。
3.藏身地道里的小洞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藏身的好地方。
4.地道的特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冀中的地道战(节选)

①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做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②……

③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1.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地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第三自然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一自然段中“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撥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1.这段话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就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2.语段以______为例,按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地道的结构。
3.这里介绍的“洞”的特点是(     
A.非常的大,不气闷,不暗B.不是很大,不气闷,很亮
C.非常的大,有点闷,不暗
4.本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相,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当胖墩我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给加点字注音。
两个人走马灯________的转了三圈
2.小嘎子与人摔跤的特点是________
3.文中的“枪”和“鞭”加引号是说明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词语来描绘小嘎子的摔跤过程。
起初________,后来 ________
5.在这里,作者是通过________ 描写和________ 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的。
6.读画线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的人物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