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藏古寺
雨,晶莹的雨,又细又密,从灰蒙蒙的天空中飘落下来。河面腾起了迷迷蒙蒙的烟雾,田野披上了轻薄柔软的纱衣。
明明穿着雨衣,一步一滑,走在泥泞的乡村小路上。他睁大眼睛,四处环顾,四处寻觅——他精心喂养的春蚕已经脱了四次外衣,再过两天就要“上”吐丝了,可是就在这节骨眼上没了桑叶。看着那些心爱的蚕宝宝饿得直伸脖子,他怎么能不焦急呢?
啊,桑叶,你躲在哪里?躲在哪里?
忽然,他看见有个小小的身影在朝远处的竹林飞快地跑。桑树!明明看见了,竹林里真的藏着一棵桑树。明明也拼命跑起来。
几乎是同时,他们两个来到了这棵桑树下。树上( )还有桑叶,()已经稀稀拉拉没有几片了。明明不由分说,“哧”的一声爬上了树。
“喂,这棵桑树是我先看见的。”
明明低头一看,是个女孩子。她脸上蒸腾着热气,头发上、睫毛上挂满了水珠,脚上、雨衣上沾满了泥浆,手里拿着一根竹竿,一端系着小刀——显然,她不会爬树。
明明继续往上爬。他一手攀着树枝,一手飞快地采着,采满一把就塞进书包……
无意中明明又往下一看,只见女孩子仍然呆呆地站在那儿。这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眼里噙着泪水,满是委屈,满是忧伤。许久许久,女孩子才转过身,低头蹒跚地走了。明明的喉咙里像梗住了东西,心里默默地思索:“她( )没有养蚕,不需要桑叶,( )不会这样难过。她刚才跑得多快啊,可是现在……”明明似乎感到了她急促的喘息,听到了她低声的抽泣,看到了晶莹的泪珠从她眼眶里“扑簌簌”地滚下来。明明拍着脑袋责怪自己:“老师怎么说的?我们养蚕要学蚕,要为别人着想!”明明觉得自己的心像刀割一样作痛。
“等一等!”明明飞快地从树上滑下来。转眼间,他已经来到了女孩子面前:“对不起!是你先看到的,这些桑叶全归你!”女孩子看着明明捧过来的桑叶,有点诧异。明明急忙说:“你一定很需要它。”“你也很需要。”女孩子说。
明明抬起头,看见女孩子脸上微微浮现出一丝笑意。“你真好,我们都在养蚕,应该学蚕……”这是女孩子的声音。
雨,晶莹的雨,又细又密,沙沙地下个不停,仿佛蚕儿在食桑,仿佛蚕儿在吐丝。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A.惊奇 | B.焦急 | C.轻松 |
地震中的小英雄
5.12特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是发生在抗震救灾过程中那催人泪下的感人事迹,却永久地留在了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9岁半的林浩是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二年级学生,这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就是大灾中勇敢救出两名同龄人的少年英雄。
“别哭,我们一起唱歌!”
汶川5·12大地震发生时,小林浩同其他同学一起迅速向教学楼外转移,未及跑出,便被压在了废墟之下。此时,废墟下的小林浩表现出了与其年龄所不相称的成熟,身为班长的他在废墟下组织同学们唱歌来鼓舞士气,并安慰因惊吓过度而哭泣的女同学。“当时石板后面传来一个女同学的哭声。我就告诉她,别哭了,我们一起唱歌吧。大家就开始唱学校教的歌。最后一首《大中国》唱完后,女同学不哭了。”
两个小时后,小林浩开始慢慢挪动身子向外爬。由于个子小,他几经努力终于爬出了废墟。
_____________________
逃出生天的他没有跑,小林浩知道,班上还有几十名同学被埋在废墟之下。9岁半的小林浩没有惊慌,而是再次钻到废墟里展开了救援,经过艰难的救援,小林浩将两名同学背出了废墟,交给了校长。在救援过程中,小林浩的头部和上身有多处受伤。
后来,记者问他:“好不容易才逃出来,你又爬回去,你不怕房屋再次倒塌吗?”“我怕,但我是班长!”林浩稚气的声音里透着坚定。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中蕴含着认真,质朴中包含着期待,把握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的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先得虎虎有生气。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他跟我谈话,让我好想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写的。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1.这段中的“我”是指(A.“我”的作文《一幅画像》获奖了。 |
B.“我”能到大作家的家里做客,很荣幸。 |
C.我第一次见到的作家竟是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
A.叶老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但当时的情景如在眼前。用“爬山虎”来纪念叶老先生。所以说“爬山虎中是那么绿着”。 |
B.爬山虎是四季常青的职务,所以说它总是绿的。 |
穷书生巧对汉奸骂贼寇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侵略者头子大摆盛宴,欢庆胜利。在宴会上,其中一个翻译官居然出了这样一个上联: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此联一出,侵略者们个个拍手叫好。好在哪里呢?因为此上联的前四字,每个字上面都是两个“王”字,合起来八个“王”字,把这八个侵略者称为“八大王”。不料这个汉奸翻译官的丑恶行径引起了一个穷书生的气愤,他不慌不忙地站起来,客气地说:“鄙人有一下联,只是恐怕不怎么好听。”众人都说,席间凑凑趣,大家图个高兴,但说无妨。于是他正色说道:
“魑魅魍魉(chī mèi wǎnɡ liǎnɡ),四小鬼鬼鬼居边。”
那翻译官还不服输,又出一句更长的上联,以增加对联的难度,以为这样总可以难住他了:“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成战(在繁体字中是“單戈成戰”)。”
此联又增加了拆字格和合字格,对起来难度增大了。不料这书生还真有几分文才,又对道:“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居边,合手共拿。”
这一下联把侵略者气得半死,但有言在先,也不敢发作,只好干笑几声尴尬(ɡān ɡà)地又喝起了酒。
1.文中“应声”的“应”的读音是父爱深深(节选)
比赛的日子到了。我们自制的音箱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有个同学问 什么牌子的 自己做的吗 我窘得无言以对 只好坦白 是的 我爸爸和我一起做的 出乎我的意料,他竟然十分羡慕,甚至有点儿妒忌:“唉!我爸爸从来不和我一起做这些事。”
刚才的窘迫顿时烟消云散,我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我有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爸爸!为了让我美梦成真,他牺牲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这时,我看到爸爸在一个不起眼儿的角落,正对我微笑呢。
1.给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雪孩子
雪,下个不停,一连下了好几天。
一天,天晴了,兔妈妈要出门去。小白兔嚷着:“妈妈,妈妈,我也要去!”
兔妈妈说:“好孩子,妈妈有事,你不能跟着去。”兔妈妈给小白兔堆了个雪孩子。小白兔有了小伙伴,心里真高兴,就不跟妈妈去了。
小白兔跳舞给雪孩子看,唱歌给雪孩子听。他玩累了,就回家去睡午觉,屋子里真冷,小白兔赶快往火堆里添了一把柴!
小白兔添了柴,把火烧得旺旺的,屋子里就暖和了。他躺在床上,合上眼睛,一会儿就睡着了。
火越烧越旺,哎呀,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可是小白兔睡得正甜呢,他一点儿也不知道。
“不好了,小白兔家着火了!”雪孩子看见小白兔家的窗子里冒出黑烟,冒出火星,他一边喊,一边向小白兔家奔去。
“小白兔,小白兔!你在哪里?”雪孩子冲进屋子里去,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啊,找啊,找到小白兔了,他连忙把小白兔抱起来,跑出屋子去。
小白兔得救了,可是雪孩子不见了。不,雪孩子还在呢,瞧,太阳晒着晒着,他就变成了很轻很轻的水汽,飞呀,飞呀,飞到天空里去,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
1.把下面画线的词语换成意思相近的词,写在括号里。音乐天才聂耳
聂耳,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聂耳是云南玉溪人,出生于昆明。聂耳从小喜爱音乐,1918年就读于昆明师范附属小学。利用课余时间,聂耳自学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乐器,并开始担任学校“儿童乐队”的指挥。
聂耳天生听力特别好,很有音乐家的天(分 份)。他的听力好,也是促成“聂耳”这个外号的原因之一吧。当时他自己觉得这外号很富于幽默感,干脆改名为“聂耳”了,并在自用的便笺上印上了“耳、耳、耳、耳”,他的名字便由这四个耳字组成了。这样成了习惯,人们倒把他的原名聂守信给忘了。
从小家(镜 境)贫寒的聂耳对劳苦大众有深厚的感情,鄙视那些钻在“象牙之塔”中孤芳自赏和为少数人服务的“阳春白雪”。他在北平时穷得买不起棉衣,却在秋末深入到贫民区天桥等地,用有限的几个钱来收集北方民间的音乐素材,并在“充满了工人们、车夫、流氓无产阶级的汗臭”的环境中聆听卖嗓子、卖武功的吼声,从中知道了他们“生命的挣扎”的心曲。在上海,他经常踏着晨霜夜露体验女工上班的辛苦,从而创作出《新女性》。聂耳还与小报童交上了朋友,天天嘘寒问暖,那首著名的《卖报歌》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吟(诵 颂)出来的。
聂耳没有像样的创作条件,到上海一年后经过苦苦积攒,才买到一把多年梦寐以求的廉价小提琴。他居住的工作室冬冷夏热,到北京一次连续登台演出4天仅得6元钱报酬。这使他从心底更憎恨资本家老板剥削的冷酷,其作品也不断呼喊出人民要求解放的心声。
聂耳在音乐方面辉煌成就的取得,除了缘自他个人的天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深入社会生活的最底层。他在1933年6月3日的日记中总结说:“音乐与其他艺术、诗、小说、戏剧一样,它是代替大众在呐喊,大众必然会要求音乐新的内容和演奏,并要求作曲家的新态度。”这就是聂耳——人民的音乐家。
1.用“\”画去文中括号里的错字。披荆斩棘维护和平(节选)
2003年12月10日,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60名先遣队官兵乘坐联合国专机降落在利首都蒙罗维亚罗伯茨国际机场,由于战乱未息,机场通往(住 驻)地的联合国大道无法通行,只能改乘直升机,辗转抵达营地。因公路受阻,空运来的集装箱滞留机场,长途飞行30多个小时的中国维和官兵,面临的是无水、无电、无粮的严(竣 峻)现实,条件比官兵们当初想象的更为恶劣。第二天天亮,在异国维和任务区的工作序(幕 慕)也拉开了。为尽快打开工作局面,沈刚锋一次次去联合国驻利军事总部请示工作,去中国驻利大使馆了解情况,去友军营地学习经验。 李建国身先士卒,带领官兵清理营院,拔荒草,砍杂树,清垃圾,填沼泽。官兵一边在近40度的高温下劳动,一边描绘不日后将在这里建起的家园。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字组词,用“____”标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