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2001)| 二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写感想。
读了《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准备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练习。   
徐悲鸿画马
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他擅长画马。
当年,徐悲鸿为了画好奔跑的马,常常跟在马车后面,仔细观察马在行走时的神态和肌肉变化。有一次,他因为两眼只顾盯着奔跑的马,忘记看脚下的坑洼,摔了一跤,手、脚的皮都擦破了。可是他连身上的土也顾不上拍打,爬起来追赶马车继续观察。
徐悲鸿画马入了迷,在他睡觉的小屋里,贴满了骏马图,图上的马姿态各异,他就像生活在马的世界里,随时观察揣摩各种马的形态,然后反反复复地练习画马。
功到自然成,经过多年不断地努力,徐悲鸿终于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他画的马,不论是奔跑的还是静立的,不论是单马、双马还是群马,都充分表现出了各种马的神态。他画的《奔马图》,骏马气势雄壮、四蹄生风,奔腾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显示出一股巨大的力量,看画的人仿佛可以听到“嗒嗒”的蹄声。
徐悲鸿的《奔马图》成了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
(2)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
2.填空。
他画的《奔马图》,骏马(     )、(     ),奔腾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显示出一股(     )的力量,看画的人仿佛可以听到“(     )”的蹄声。
3. 用“_____”画出文中写徐悲鸿专心学习画马的句子。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练习。
想走遍全世界的驴子
有一头驴子,立定志向,要走遍全世界。
他把自己的志向告诉了马。马说:“你这个志向很好。可是,怎样实现这个志向呢?你想过吗?比如,要朝什么方向走?用什么方法?”
驴子说:“这还用想吗!我只要不停地走,走……就一定能够走遍全世界。”
第二天,主人把它绑在磨子旁边,用眼罩罩住了它的眼睛,叫它不停地转磨。它走着,走着,不停地走着……
到了晚上,它想:“我已经走了一天啦,应该走出几百里了吧?照这个样子一天一天地走下去,不到几年,总会走遍全世界了吧?”
不多一会儿,主人替它除下眼罩,它才大吃一惊:原来自己虽然走了一天,却一步也没有前进,还是站在磨子旁边。
1.驴子的志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实现目标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句子。
原来自己虽然走了一天,却一步也没有前进,还是站在磨子旁边。
______________虽然______________,却__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驴子能实现它的目标吗?为什么?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练习。
加了一句话
一天中午,在巴黎的街头,一位法国著名诗人看见一个老妇人木然地站着。她佝偻着腰,衣衫褴褛,苍白的头发在风中飘荡。在她身旁,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街上乞讨。诗人走到老人跟前,俯下身子问道:“老人家,今天给您钱的人多吗?”听到有人询问,老人先是一愣,接着长叹一声,说:“我……今天什么也没有得到。”诗人听了,拿出笔,悄悄地在木牌的那行字前面写了一句话“春天到了”他把身上带的钱全给了老人,说:“这够您吃一顿饭了。”
晚上,这位诗人又经过那条街。他看到来往的行人经过这块木牌时,大都停了下来。无论是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还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少男少女,都掏出一枚枚铜币送到老人的手里,就连衣着寒酸的小职员,也摸出一枚铜币交给老人。诗人远远地看着,露出欣慰的神情。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诗人仅仅在原来那句话的前面加了四个字,竞产生了这么大的魔力!是啊,春天多么美好。但是,对于双目失明的人来说,仍然是一片漆黑。何况这是一位贫困交加、风烛残年的老妇人呢!诗人的语言,用美好衬托出不幸的人更加不幸。这位盲妇人,一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谁能不产生同情之心呢?
1.填空
这是一位(  )的老人,因为(  ),不得不在街上(  )。
2.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这位盲妇人,一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谁能不产生同情之心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的语言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