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北师大版(2001)|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理解。
战斗刚刚结束,一小队德国兵进了村庄。街道两旁尽是黑色的瓦砾,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
“村子里就剩你一个吗?”中尉继续盘问他,并且把望远镜拿到眼睛前。
怎么会就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
……
“人?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1.课文描写“黑色的瓦砾”和“烧焦的树木”的用意是(   )
A.说明战争会破坏环境,不利于环保。
B.环境描写,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战争给苏联带来的灾难。
C.说明大火把人们烧死了,连房屋也被烧毁了。
2.从画“”的句子中能体会到(   )
A.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体现了孩子的机智、聪明。
B.孩子分不清德军问的是什么,以为问他鸟有多少呢!
C.孩子把自己当成夜莺了,和德军开起了玩笑。
3.读画“____”的句子,孩子这么说的理由是(   )
A.战争把野兽赶得无家可归,跑到村里了。
B.因为着火了,所以林子里的野兽害怕火就跑到村里。
C.把德军比作野兽,一语双关,既痛骂了敌人,又保护了自己。
4.课文为什么以“夜莺之歌”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看拼音,写词语。
类型:书写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你还了解哪些爱国小英雄,把他的故事简单地介绍一下。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照样子,写句子。
1.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茂密的白桦林,穿过杂草丛生的空地,穿过长满云杉的小山,伸向远方。
_____________穿过_____________,穿过_____________,穿过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即使是听惯夜莺叫的人,也分不出跟真的叫声有什么两样。
即使_____________________,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小兵张嘎夺枪记
嘎子看见两个鬼子朝他家这边走来,连忙通知了屋里的战士们。战士们消灭了进屋的鬼子。外面的鬼子官见势转身就跑。
嘎子见鬼子官往外(       ),急忙把门一关。鬼子官被绊了一下,(       )在了石阶上。战士们冲了出来,啪的一声枪响,鬼子官被击中了。他身子一拱,(       )到了嘎子脚下。嘎子连忙抓起身边的一把扫帚,使出浑身力气朝鬼子官身上(       )去,可是不顶用,鬼子官已经把枪掏出来了。嘎子一急,扑上去,用身子使劲(       )住了他的胳膊,又狠狠(       )住他的手腕,把手枪夺了下来。鬼子官一翻身把嘎子踹开,想去夺枪。区队长又补了他一枪。鬼子官腿一蹬,不动了。
嘎子有了枪,东瞄两下,西瞄两下,想着可以为奶奶报仇了。他的脸上,洋溢着一种无比兴奋的神情。
1.把“滚、窜、咬、压、拍、跌”这些动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2.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   )。
A.嘎子夺枪的过程
B.嘎子与区队长把鬼子官打死了
C.嘎子勇战敌军官
3.嘎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选词填空。
寂静 沉寂 宁静
1.枪声打破了林中的(   )。
2.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   )。
3.同学们的笑声打破了校园的(   )。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句子,完成词语练习。
1.“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句中“不慌不忙”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______。
2.“他们聚精会神地望着远方。”句中“聚精会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与它意思相近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小夜莺的什么品质?
1.有个孩子坐在河沟边,耷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运用了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小夜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孩子说:“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运用了_________描写,表现了小夜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孩子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运用了_________描写,表现了小夜莺的_______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磨坊(fāng fáng) 木屑(xuèxiè)
瓦砾(lìlè) 鹧鸪(zhēzhè)
愚蠢(cǔn chǔn) 耷拉(dāsǒng)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下面的句段,联系课文内容作答。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这是文中第一次出现夜莺的歌声,这小男孩此时发出夜莺的歌声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这是战斗结束的第二天,小男孩在村子小路旁吹着的夜莺歌声,这叫声作用是________。
作者以五次“夜莺的歌声”作为主线贯穿全文。目的是赞颂小男孩____   __的精神。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