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北师大版(2001)|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荷叶青青》一文,完成下题。

夏天,玄武湖里那一望无边的荷叶忽然叫我生出许多感想。祖母淡淡的笑容渐渐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老家的院子不大,却年年要种一缸荷花。祖母特别(爱好 喜爱)荷花,对荷花下的功夫更让人吃惊。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隔年的种藕早已选好,祖母自己一支支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到了小荷叶快要冒尖的时候,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靠近,说是人呼出的热气,会让叶子枯萎。小荷叶终于长出来了,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不屑一顾。祖母看着荷叶,却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夏天到来的时候,才有真正的长杆儿荷叶亭亭地舒展开来。这时天大热了,大门成天开着,就有人探头欣赏我家独特的风景。祖母常常在门口乘凉,看到有人夸她的荷叶,就把人家让进来,沏上茶水,请人边喝边欣赏。

一天,有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孩子在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祖母又发出邀请,可女人摇摇手,说出一(番  翻)话来。祖母这才注意到孩子生了一头疮,她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带  代)那个小女孩忍受痛苦。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一声剪下最大的一支荷叶。原来女人就是来讨荷叶的,中医给小孩开的药里,要用新鲜的荷叶。

荷叶是夏日里清凉的东西。祖母以往每年也都要分送几支给左邻右舍泡茶喝。这一年,老邻居们是喝不上荷叶茶了。每隔几日,就要给那个孩子剪一支荷叶,荷花缸里的荷叶也就越来越少。不过,小孩子的疮倒是确实一天天好起来。

家里人都可惜那一缸好荷叶,像这样剪下去,今年别想看荷花了。祖母却念念有词:真是一物降(xiáng  jiàng)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如今看到这一池荷叶,就像看到一池的清凉。假如祖母拥有这一池的清凉,她又会高高兴兴地把它送给许多人吧。

1.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拼音或字词。
__________
2.解释词语。
不屑一顾:__________
念念有词:__________
3.祖母是怎样种好荷花的?
_______________
4.祖母家的荷叶有什么用?
5.“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祖母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
6.我家独特的风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
7.你体会到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助人为乐模范蓝永生
每天清晨,人们总能在前埔南区小学门前,看到一位老人的身影,风雨无阻地守护在孩子们上学的路上。这位老人就是蓝永生。尽管已年过六旬,腿脚不便,他却是社区居民心中的热心好人。他担任社区里的“退管组长”,负责照顾社区里下至50岁、上至87岁的退休老人生活起居中的大小事务。只要老人们需要的地方,蓝永生总会出现在那里,为他们送去(温暖 暖意)。
2006年退休,蓝永生就当起了老人们的“贴心人”,这一做就是8年。除此之外,每当蓝永生知道社区有困难儿童需要帮助时,便会主动联系(资助 协助)他们。他还省吃俭用,每月花费一千多元为多名困难儿童家庭购买生活用品。四五年来,他都没有为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
每个周末的清晨,蓝永生的身影同样会出现在轮渡码头,为来往的游客和市民提供服务。从一个临时搭建的服务台,到固定的义工服务点,他风雨无阻地坚持着。他免费为游客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同时向游客免费派发自己印制的宣传单,为大家介绍旅游景点和厦门美食。他还总是从前埔的家里拎来一壶热开水提供给有需要的人。他因此被市民亲切地称作“移动114”。蓝永生的身影,也成为了美丽厦门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1.本文的主人公是    ,他被称为“      ”。 
2.用“  ”选出括号内恰当的词语。 
3.蓝永生的身体如何?
                                 
4.蓝永生做过哪些好人好事?
                                 
5.如果你见到蓝永生,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四)指鹿为马的故事
公元前二百多年,秦始皇病死,他的小儿子胡亥在太监赵高的帮助下夺取了皇位,这就是秦二世。秦二世是个残暴昏庸的国君,他任用心狠手辣的赵高为丞相,杀害了许多有才能的大臣。然而,赵高取得了秦二世的信任后,就想自己当皇帝。他担心大臣们不服从他,就想在大臣中间测试一下。
这一天,赵高来到皇宫,恰好大臣们都在商议国家大事。他趾高气扬地对秦二世说:“皇上,再过几天就是您的寿辰了。我特意叫人挑了一匹上好的千里马送给您做礼物。”说完了,他叫人拉了一匹马来。
只见那匹马头上长着鹿角,身上有梅花鹿一样的斑点,很好看。大臣们看了,都小声地议论:“这分明是一只梅花鹿,怎么说是马呢?”
秦二世愣了一下,他也不知道赵高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笑着说:“丞相弄错了吧,这是只梅花鹿,不是千里马。丞相怎么指着鹿说是马呢?”
赵高对秦二世说:“皇上,是您错了,这是马,而不是鹿!”接着他又转身问大臣们:“你们看这是鹿还是马呀?”有的大臣不敢得罪赵高,也不敢欺瞒皇帝,一言不发。有的大臣知道赵高势力强大,想巴结他,就说:“确实是匹马!”还有的大臣呢,他们正直无私,实事求是,坚定地说:“是鹿!”
后来,赵高利用职权诬陷那些不与他同流合污的大臣,并一一杀害了他们。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残暴昏庸:                  
趾高气扬:                  
2.赵高为什么要指鹿为马?
                                 
3.当赵高指鹿为马时,大臣们有什么表现?用“  ”从文中画出。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二)课外阅读   
贾平凹的石头情结
潘硕珍
  著名作家贾平(wā āo)爱石成癖,“人是要有(shì shè)好的。古人说,没有嗜好的人不可交,所以我就多嗜好。写字,画画,下棋,唱卡拉OK,收集陶罐、瓷瓶、木雕、石刻,最痴心的是玩石头”。贾平凹生在秦岭之南的山区,从小就与石头结下缘分。贾平凹早年写过一篇散文《丑石》,后来又陆续写了《狐石》《三目石》《鱼化石》等有关石头的文章。贾平凹特别会欣赏石头:“这石头不大,白色,可以托在掌上。但石上有三只目形,是圆睁的目,或者是睁而不闭的目,如鸡与鱼。”《三目石》道出了他读石头的悟性:“古时候天地混沌,生命的诞生都是三只眼的,所以古人的认知都是直感的,质朴而准确,所以那时没理性,有神话,不存在潜层意识的词。现在的生命都是两只眼,一只眼隐退为意识潜下来,一切都不质朴了。”近年他又为著名藏石家李饶的藏石配文,著有《小石头记》一书。贾平凹在该书序言中说:“玩石人却绝不丧志。玩的石都是奇石,归于发现的艺术,不是谁都有心性玩的,谁都能玩得出的,它需要澡雪的情操、淡泊的态度,天真、美好,这就是缘分。”
(选自《石友》杂志2013年第3期,有删改)
(1).用“  ”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结合原文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玩石人却绝不丧志。
(3).本文从(  )方面叙写了贾平凹的石头情结。(多选)
A.创作的关于石头的作品多
B.会欣赏石头
C.读石头悟出了一些道理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生命的价值
①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男孩儿,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有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②院长笑而不答。
③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儿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④第二天,男孩儿蹲在市场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院内,男孩儿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⑤最后,院长叫男孩儿把石头拿到宝玉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更由于男孩儿怎么都不卖,被传扬成“稀世珍宝”。
⑥男孩儿兴冲冲地捧着这块石头回到孤儿院,将这一切禀报院长。院长望着男孩儿,徐徐说道:
⑦“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1.第②段中,加点字“总”与上文哪个词相照应?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中的“竟”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短文中的两个反问句。
4.普通的石头为什么成了稀世珍宝?(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应当怎样读最后一段中院长的话?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A.语速较快,真诚地,喜出望外地
B.语速较慢,欣慰地,满怀激情地
C.语速较慢,深沉地,语重心长地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美丽的心灵
有个女孩长得很平凡,学习也很一般,歌唱得也不好,更不会跳舞。她经常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叹息,恨上天对自己不公平。升入中学后她更加沉默,看着别的同学又唱又跳,口才也那么好,她总是躲在角落里用自卑把一颗心紧紧地困囿住。
她学习很努力,成绩却很一般,为此她不知偷偷哭过多少次。班上的同学没有人注意她,下课时别人都去操场上玩了,她便去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把地面扫得纤尘不染。夏天时,她细心地在地上洒上水,冬天时,她把门口和教室里大家带来的雪扫干净,免得同学们进来时滑倒。没有人注意到她所做的一切,她也不想让别人知道,只是觉得自己应该这么做。
可是有一次同学们注意到了她。那天她迟到了,当她怯生生地喊了一声“报告”走进教室时,同学们的目光都投到了她身上,随即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笑声。原来她的衣服很零乱,头发也梳得不整齐,一看就知道是起晚了胡乱穿上衣服赶来了。她低着头站在那里眼泪都快流出来了,班主任老师走过去帮她整了整衣服,微笑着说:“快回到座位去吧,课已讲了一半了,如果听不明白下课后找我。”她回到座位上,脸红红的。
有一次开班会,老师让大家说一下自己的特长。于是每个人都兴奋起来,轮流发言,有的唱歌好,有的跳舞好,有的会书法,有的能画画,有的会弹钢琴。她坐在那里静静地听着,脸上带着羡慕的微笑。忽然,老师叫了她的名字,她一惊,红着脸站起来小声说:“老师,我没有特长。”老师走到她的身旁,轻轻地抚了抚她的头,对大家说:“你们也许不会注意到,平时是谁在课间把地面扫得干干净净,是谁每天早早地来到教室把每张书桌擦得纤尘不染。这就是艾珂同学,她一直默默地做着这一切。有一次她迟到了,你们还嘲笑她,你们知道她那次为什么迟到吗?她帮一位老大妈把一袋米搬上了四楼啊!你们一定奇怪我是怎么知道的,那个老大妈就是我的邻居啊!同学们,你们都各有各方面的才华,艾珂同学却没有,可是她有一颗美丽的心,美丽的心灵也是特长啊!”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大家第一次发现,这个平时没人注意的女孩原来竟是这样美丽。
如果你没有出众的容貌,美丽的心灵让你同样出色,如果你有美丽的容颜,善良的心能让你锦上添花。美丽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特长,所以平凡的你不要再去自卑,你的特长会映亮出你生命中的所有黯淡岁月。拥有一颗美丽的心,就一定会拥有一个无怨无悔的青春!   (选自《求学》2007年第5期)
1.这个女孩为什么会自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回到座位上,脸红红的,”“她一惊,红着脸站起来”,这两次“脸红”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后呼应能够使文章结构严谨,耐人寻味。本文有好几处做到了前有伏笔,后有交待,请找出一二处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