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西师大版(2003)|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品味
我的老师
我最喜爱教英语的王老师,因为她最能理解我们的心情。
记得五年级时有个转学来的陈晖同学,他对英语没有兴趣,很怕上英语课,连英语26个字母都背不出。王老师很理解他的心情和学英语的难处,就着重辅导陈晖,并用一些形象的图片、例子来增强陈晖对单词和语法的记忆。每当陈晖掌握一种语法或一个单词,甚至一个字母,王老师就会当众表扬他。陈晖学英语的积极性高了。
王老师不但理解我们,还善于引导我们。那是一次自习课上,她拿着试卷给我们评讲。正当讲得起劲的时候,忽然,从操场上传来“嗡嗡嗡”的马达声。怎么回事?同学们都忍不住伸长了脖子向外观看。原来,是自然老师在做牵引飞机试航。同学们希望去阳台看一看。顿时,教室里轻轻骚动起来。
王老师见我们不认真听讲,她先是一愣,露出疑惑的神情。当王老师转头看到自然老师在做模型飞机试航,回头又看到我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时,才恍然大悟。她果断地一挥手说:“到外面去看看吧!”同学们都高兴地欢呼起来。
回到教室,同学们一时还安静不下来。王老师就微笑着开了口:“你们很喜欢飞机吧。可要知道现国国外航天事业比我国强得多,这就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而外语是学习研究国外先进技术的必要工具……”这时,教室里显得格外安静,大家又继续认真地听王老师评讲试卷。
这样的老师怎不叫人喜欢呢?
1.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迷惑——(   )  宁静——(   )
2. 联系上下文理解加横线的词语。
回头又看到我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时,(她)才恍然大悟
“期待”指的是 
“恍然大悟”指的是 
3.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这样的老师怎不叫人喜欢呢? 
4. 按要求从文中第三至第五自然段中画句子。
(1) 用“——”从文中画出一句老师善于理解我们的句子。
(2) 用“”从文中画出一句老师善于引导我们的句子。
5. 根据内容填空。
(1) 文章用和两个事例写“我”喜欢王老师,这两个事例是用这句话连接起来的。
(2) “我”喜欢的王老师是一个   的人。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老师的手
感恩节那天,报纸刊登了一则故事:有位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叫班上小朋友画出他们感恩的东西。这些小孩多半来自贫苦家庭,所以她料想他们多半会画一桌丰富的感恩节佳肴,外加一只香喷喷的火鸡。但看到道格拉斯的作品,她惊讶不已,上面画了一只手!
这是谁的手?班上的小朋友都兴致勃勃地开始猜测:“这一定是赐给我们食物的上帝的手。”
一个小孩儿说到。“是农夫,他用这手养出火鸡。”另一个小孩也发表了意见。在一阵猜测后,小朋友们又跑回座位继续画画。这时老师走到道格拉斯身旁,弯下腰问他那是谁的手。“那是你的手,老师。”他怯怯的回答。
道格拉斯个子矮小,样子也不讨人喜欢,但老师在下课时总会过去牵牵他的手。她常这样握孩童的手,但对道格拉斯而言,意义重大。也许过感恩节的真义并不在于收受他人给予我们的有形物质,而是借此机会回馈他人,无论是如何微小的付出。
1.女教师猜想这些小孩会画什么?为什么?
2.道格拉斯画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画?
3.对下面一句话的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
道格拉斯个子矮小,样子也不讨人喜欢,但老师在下课时总会过去牵牵他的手。
①这位女教师喜爱每一个孩子,并不会因生理上的缺陷和不足而歧视任何一个孩子。
②这位女教师习惯于下课时握着每一个孩童的手,包括道格拉斯。
③道格拉斯虽然又矮又丑,但老师认为他长大以后会成才,所以通过牵手去安慰他。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巴尔扎克和他的老师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他成名后,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有一件事情深深地教育了他。
一天,一位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前来拜访巴尔扎克。一进门,老太太就拿出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递到巴尔扎克的眼前,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我想请教你一件事,请你仔细看看这本作文本。”巴尔扎克接过作文本看了起来。老太太接着说:“看完,请你告诉我,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今后的前途如何?”
巴尔扎克很奇怪,看了作文,又看了看老太太,问道:“您是孩子的母亲还是奶奶?”
“都不是,先生。”
“那一定是亲戚?”
“也不是。”老太太连连摇头。
巴尔扎克语气肯定地说:“那么,请让我直言相告。看吧,书写潦草,说明态度草率马虎;文句不通,可见学习很不用功。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
“当真吗?”老太太十分惊讶,“巴尔扎克先生,可你现在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啦!你没看出自己的笔迹吗?这可是你当小学生时用的许多作文本中的一本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欣慰地说:“唉,我只感到过去的工作还没干完,今天也算了却了一件心事。”
从此,成了名的巴尔扎克无论写作、待人接物,还是处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么轻率和武断了。
1.巴尔扎克为什么会问老太太是孩子的母亲、奶奶还是亲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老太太的话,巴尔扎克会怎么说、怎么做?请在文中的横线上写一写。
3.你喜欢巴尔扎克的老师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品读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的放风筝的情景。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当没有大风、而且晴朗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长可丈余的蜈蚣,而最妙的便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一架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抻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穿云霄。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漾出的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我想:那时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1)选文第一自然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请你从选文中找出描写刘老师放风筝的句子,写在下面。
(3)选文第3自然段中加点的字有什么作用?
(4)第4自然段写的是刘老师有一次故意把线拐撒脱手,然后蹦着去追赶的情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