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西师大版(2003)|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品味
一盏油灯
生日这一天,我又点燃了这盏灯,一盏极普通又极不普通的小油灯。
一个洗得透明的墨水瓶,瓶盖上加放着一块乾隆年间的长钱,一根鸡肠线从钱眼中穿过,在通往钱眼处的肠线上包了一块用空的牙膏皮,粗细与钱眼相宜,在瓶里添上煤油或柴油,灯就可以点燃了。
随着摇曳的灯光,我的思緒又回到了令人魂牵梦萦的往事之中。
30年前,5岁的我随当教师的母亲住在山区一个小学校里。这里山清水秀,但很贫瘠,没有电灯,家家户户都用自制的洋油灯。晚自习的时候,学生们便点燃起一盏盏大小不一的油灯,暗淡的光环辉映出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几十盏汇集在一起,宛如一片星星。
尚不谙世,我便开始学着做油灯,但总也做不好,还弄得满手油墨污垢。钟情和好奇驱使我悄悄拿了临窗口坐着的那位小姐姐的油灯,倒掉瓶里几近枯竭的油,用一块塑料布包好,藏在贴身的背心里。
夜深了,妈妈批改完作业,在昏暗的油灯下做油灯。我问妈妈:“是给三儿做的吗?”妈妈说:“你还小,我是给班上的女学生巧巧做的,她的油灯不知被哪个淘气鬼拿去了,哭得好伤心。”我的心咯噔一下,手不由自主地捏住了那盏不属于我的油灯。
当妈妈看见我用渗着汗水的小手摸出那盏油灯时,一向慈祥的脸上显露出一丝令我陌生的表情,右手也随着高高举起。但妈妈的手并没有落下来,她可能已从我滑落的泪珠中看到了悔恨和委屈,看到了我本善良。
清晨,妈妈叫醒我,送给我这盏属于我的小油灯,并嘱咐我后来才渐渐明白的几句话。妈妈说:有了灯,就没有了黑暗,没有了恐惧;有了灯,就不会走错道儿,干错事儿。
17岁那年我投笔从戎到塞外,临行前我带着亲人的嘱托,油灯伴我上路,伴我远行。在那风沙肆虐的北疆,油灯与我相厮守,为我驱散寒冷,消除寂寞,打发无聊。
在提干不久,我又奉命到了硝烟弥漫的老山前线。猫耳洞里油灯骤然亮起,毒蛇、蝎子、山蚂蟥便仓皇逃离。油灯为我驱走死亡的阴影,伴我凯旋。那个时候,我才真正感觉到油灯已经融进了我的生命。
我曾涉足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我丢不下那盏与我朝夕相处、生死相依的小油灯。我愿用躯体作瓶,血液作油,筋骨作捻,去燃烧,直到生命的尽头。
1.作者在第一段说他这盏灯“极普通”又“极不普通”。
(1) 说这盏灯“极普通”的原因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
(2)说这盏灯“极不普通”的原因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
2.第四自然段画线部分是对教室里油灯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不超过18个字)
3. “油灯已经融进了我的生命”的意思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
4.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
A.开头写“生日”这天晚上点燃这盏小油灯,是为了与“妈妈送的”及“油灯已溶进我的生命”相照应。
B.本文的主旨是歌颂油灯的光明正大、勇敢无畏的优秀品质。
C.本文是一篇记叙性的散文,主要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
D.本文也可以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小油灯成了我的象征。
E. 妈妈送我小油灯时嘱咐我的话,是教育我要保存好这盏灯,记住这次教训,好好做人。
F. “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反衬了小油灯在我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品读。

橡皮辊

美国历史博物馆里收藏着一个普通的橡皮辊。

 7年前的9月11日,一个令全世界悲愤的日子。当恐怖分子劫持的第一架飞机撞到世贸大厦北楼时,一架电梯在巨大的爆炸声中停在了第50层。

不幸,有6位乘客被困在里面。他们心急如焚,又哭又喊。只有一个人保持着镇定,他叫代姆克·佐尔,是大楼里的清洁工。佐尔大声说道:“不要慌,大家不要慌!现在要齐心协力,把电梯门扒开。”在危急关头,他们用尽浑身力气,终于把门打开了。

然而,他们的面前并非豁然开朗,而是一堵厚厚的墙。人们重新陷入了绝望,只有佐尔还在思考。佐尔用手中的橡皮辊敲了敲墙,发现它并不是混凝土制成的。他立刻想出了起死回生的办法,先是拆下橡皮辊上的刀片,再用刀片凿墙。凿啊凿,不停地凿……”佐尔累了,再换其他人6个人急忙从洞口钻出去,沿着楼梯向下跑,跑出北楼不到5分钟,大楼就在震耳欲聋的声音中轰然倒塌。

一个平常的橡皮辊,拯救了6条宝贵的生命。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慌张(_____)  希望(______)  鸦雀无声(______) 从容不迫(______
2.给下列句子换换说法。
一个平常的橡皮辊,拯救了6条宝贵的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①“豁然开朗”本义是_________,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②他们越过这堵墙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不同的角度给文章换一换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美文赏析。

锁匠的徒弟

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的敬重。

老锁匠老了,为了不让他的技艺失传,他挑中了两个年轻人,准备将一身技艺传给他们。

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本领。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花的时间短谁就是胜利者

老锁匠问大徒弟 保险柜里有什么 大徒弟眼中放光,说 师傅 里面有很多钱 全是百元大钞 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满脸通红,说:“师傅,我没看见里面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

老锁匠十分高兴,郑重宣布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大徒弟不服,众人不解,老锁匠微微一笑说:“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技艺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心有私欲,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或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

1.请你给第5自然段中,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仔细读文,然后填空。
开好锁后,两个徒弟回答师傅问话时的表情:大徒弟_________,二徒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他们的表情可见大徒弟心中有_______;二徒弟的心中只有__________
3.在技术上谁高一些?老锁匠为什么选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呢?
4.老锁匠说:“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这“不能打开的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后,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吧,把你最想说的一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绽放的雪莲

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狂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翻卷(páo báo)哮,凛冽的空气中,雪山似乎在战(sù lì)。

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寒冷、饥饿、稀(bó báo)的空气侵袭着这支坚强的队伍,已经有很多同志在这片让神灵都敬畏的土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

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就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hē huo),战士笑呵呵……

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跳着、唱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战士们笑了。这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小卫生员,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一路上,小姑娘把行进中的故事编成歌谣鼓舞着大家前进,成了大家的“开心果”。翻雪山时,小姑娘身体单薄,同行的大姐怕她冻坏,把身上穿的一件红毛衣送给了她。她高兴极了,穿着这件长及膝盖的大毛衣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在山坡上唱着跳着,红艳艳的颜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就开玩笑地叫她“小太阳”。

队伍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连呼吸都困难。很多同志因为疲惫和饥饿坐在雪地上,这一坐,便成了冰雪的雕像。红毛衣也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小太阳”的脚步越来越迟缓。突然,她停了下来。路边坐着一个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冷,冷……”

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有人突然发现,队伍里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干部休养连的战士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这个年少的卫生员静静地躺在山坡上,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在担架上,战士们找到那件红艳艳的毛衣,它穿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伤病员流着泪回忆说,困乏时坐着雪地里,只觉得有人拼命地拉着他,对了,还听见了歌声,他说,很熟悉的歌: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

所有人都沉默了。伤病脱下红毛衣,郑重地铺在雪地上。它像女战士快乐的微笑,舒展在茫茫雪地中。仰首望去,峰顶已经微现阳光,太阳红彤彤,照在皑皑白雪之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

穿过岁月的悠远,70多年前,那许许多多美丽的壮烈的故事依然生动,依然鲜活。曾经有一个爱唱歌的小女孩,快乐地行走在这支波澜壮阔的队伍里,她唱过最响亮的歌谣,让疲惫的战士仰望天空,看到太阳;她跳过最动人的舞蹈,让受伤的老兵忘记伤痛,欣然而笑;她曾为一件普通的红毛衣欣喜不已、视若珍宝,在最危险的时候她又把自己最珍爱的东西,连同生的希望和力量,让给了自己的战友。

她还只是个孩子,那一年,她15岁。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一句中,“小太阳”指谁?为什么称之为“小太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太阳’的脚步越来越迟缓。”一句中,“脚步越来越迟缓”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为什么以“绽放的雪莲”做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他那时11岁,住在新罕普什尔州的湖区,从不漏过一次去附近小岛钓鱼的机会。
在一个鲈鱼季开始的前一天傍晚,他又和父亲去钓鱼。他们用蚯蚓作饵钓到了不少翻车鱼和鲇鱼。不久,男孩换了另一种饵,练习撒线。当他的鱼竿被拉得弯成一张弓时,他感觉到有大家伙上钩了。他的父亲用(赞许 赞叹)的目光看着男孩熟练(从容  镇定)地和这条鱼沿着码头展开了“拉锯战”。
终于,大鱼被折腾得无力挣扎了,他很小心地提起鱼竿——他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可它是条鲈鱼。
男孩和父亲看着这条美丽的银色大鱼。父亲划了根火柴借以看表:十点,离规定能捕捉鲈鱼的时间还有三个钟头。他把视线转向了男孩。 孩子 你得把他放回湖里 他说
爸 男孩叫道
还会钓到其他鱼的 
可不会有这么大 而且 男孩大声(争辩  辩解),并朝四周看了一
下,月光下看不见别的钓鱼人或者渔船。
尽管没人看见他们,更不会有人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鱼的,但男孩从父亲(坚决  坚定)的语气中知道这是命令。他缓缓地把大鲈鱼从鱼钩上取下,把它送回了黑黑的水中。大鱼有力地摆动双鳍游走了。男孩不太相信他还会看到这么 大的鱼。
这是三四十年前的事了。男孩如今是纽约城里一位成功的建筑师。他仍到昔日的码头上钓鱼,带着他自己的儿子。
他猜对了,他再没钓到那样大的鱼。可他仍常看到那条“鱼”——这时,他做的就会像他父亲教育他的那样:为人最难得、最可贵的就是没人注意时我们仍选择“正确”的做法。
(1) 选择括号中用得恰当的词语,打“√”。
(2)在文中的□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按短文内容填空。
(     )的银色大鱼   小心地(     )鱼竿   (     )地取下
黑黑的(     )      (     )地摆动双鳍   (     )的建筑师
(4)用加点词语造句。
当他的鱼竿被拉得弯成一张弓时,他感觉到有大家伙上钩了。
他缓缓地把大鲈鱼从鱼钩上取下,把它送回了黑黑的水中。
(5)“可他仍常看到那条‘鱼’”,那条“鱼”指的是什么呢?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作文
“为人最难得、最可贵的就是没人注意时我们仍选择‘正确’的做法。”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试着写一写。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锁匠的徒弟》回答问题
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的敬重。
老锁匠老了,为了不让他的技艺失传,他挑中了两个年轻人,准备将一身技艺传给他们。
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本领。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花的时间短谁就是胜利者。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10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众人都以为大徒弟必胜无疑。
老锁匠问大徒弟  保险柜里有什么  大徒弟眼中放光,说  师傅 里面有很多钱 全是百元大钞  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满脸通红,说:“师傅,我没看见里面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
老锁匠十分高兴,郑重宣布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大徒弟不服,众人不解,老锁匠微微一笑说:“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技艺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心有私欲,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或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
1.请你给第5自然段中,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仔细读文,然后填空。
开好锁后,两个徒弟回答师傅问话时的表情:大徒弟     ,二徒弟     。从他们的表情可见大徒弟心中有       ;二徒弟的心中只有     
3.在技术上谁高一些?老锁匠为什么选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呢?
                                                                  
4.老锁匠说:“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这“不能打开的锁”指的是               
5.读了这篇短文后,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吧,把你最想说的一句写下来。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习作万芳园。
题目:        的我
要求:
(1)用一个词概括自己某个方面的特点,写在题目的横线上。
(2)选择一两件最能表现这个特点的事例,有条理地写下来。做到内容具体,语言通顺。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给标红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张:①张开,展开;②陈设;③夸张;④看望;⑤姓;⑥量词。
1.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______)
2.有一艘货船,因为是逆风行驶,所以帆没有张起来。(______)
3.爸爸总是批评我,说我读书不认真,经常张冠李戴,闹出不少笑话来。(______)
4.车站的人真多,我四处张望,还是没找着爸爸。(______)
5.我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抹布,那间小屋,那张木桌和那道木栅栏。(______)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巴尔扎克和他的老师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他成名后,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有一件事情深深地教育了他。
一天,一位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前来拜访巴尔扎克。一进门,老太太就拿出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递到巴尔扎克的眼前,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我想请教你一件事,请你仔细看看这本作文本。”巴尔扎克接过作文本看了起来。老太太接着说:“看完,请你告诉我,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今后的前途如何?”
巴尔扎克很奇怪,看了作文,又看了看老太太,问道:“您是孩子的母亲还是奶奶?”
“都不是,先生。”
“那一定是亲戚?”
“也不是。”老太太连连摇头。
巴尔扎克语气肯定地说:“那么,请让我直言相告。看吧,书写潦草,说明态度草率马虎;文句不通,可见学习很不用功。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
“当真吗?”老太太十分惊讶,“巴尔扎克先生,可你现在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啦!你没看出自己的笔迹吗?这可是你当小学生时用的许多作文本中的一本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欣慰地说:“唉,我只感到过去的工作还没干完,今天也算了却了一件心事。”
从此,成了名的巴尔扎克无论写作、待人接物,还是处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么轻率和武断了。
1.巴尔扎克为什么会问老太太是孩子的母亲、奶奶还是亲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老太太的话,巴尔扎克会怎么说、怎么做?请在文中的横线上写一写。
3.你喜欢巴尔扎克的老师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