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语文S版(2003)| 三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外阅读

陈毅爷爷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

有一次,他正在看书,妈妈端来饼和芝麻酱,叫他蘸着吃。他一边看书,一边吃饼。书桌上有一个大墨盒,他竟把饼蘸到墨盒里,一口一口吃得很香。妈妈走进屋,看到他满嘴都是墨,吃惊地叫了起来。这时,他才发现蘸的不是芝麻酱,而是墨水。

妈妈一边责怪他,一边心疼地拉他去漱口。他却笑着说:“没关系!吃点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呢!”

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蘸(zuàn   zhàn) 墨(mè  mò)水  酱(jiăng  jiàng) 漱(sù  shù)口
2.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并用上这个词语写一个句子。
他(______)看书,(______)吃饼。
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却笑着说:“没关系!吃点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呢!”肚子里的墨水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毛老师惊奇地问:“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
陈毅回答说:“打圈圈的,是懂得的;打半圈圈的,不太明白,等老师讲明白了,再打圈圈;打黑点的是生字。”原来陈毅每次听课前,总要把新课先预习下,把生字和不懂的词句划出来。听课时,他格外留心,再有不懂的地方,便直接向老师提出问题。
毛老师十分高兴地称赞道:“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总算发现了你学习成绩好的‘秘诀’。人们称赞你是‘神童’,说你天资聪明,其实更重要的是你勤奋,你真正懂得了‘学问学问,多学多问’的道理!”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拼音。
圆圈(juān   quān)   预(yŭ  yù )习   成绩(jī  jì)   秘(bì  mì)诀
2.课文中的陈毅是怎样预习功课的?从短文中找出答案。
3.“神童”的秘诀是什么?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

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他聪明、机智也充满了情趣。
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
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送你一件礼物。”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
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的法子把徐文长难倒。他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当然要给你,但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说着,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你(  )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  )不能把竹竿横下来。”伯父想,这下徐文长就没有办法了。但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方法。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竿底向井里放,当竹竿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伯父被聪明的徐文长惊呆了,不禁拍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
1.给本文加上一个小标题写在文前横线上。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伯父想了哪两个难题考徐文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徐文长是怎样解决伯父的两个难题呢?请用“ ”画下来。
5.你觉得徐文长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鸡叫三遍过后,周家花园里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着读着,周恩来总觉得没有透彻领会诗的意境:每一粒米到底有多辛苦呢?吃饭的时候,他迫不及待地问道:“蒋妈妈,这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呢?”蒋妈妈很喜欢周恩来好问的精神,就笑着告诉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浑身有一层硬硬的黄壳。它的一生要经过浸种催芽、田间育秧、移栽锄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虫、收割脱粒,一直到舂成大米。”蒋妈妈一番深刻的讲解,不仅加深了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更激励他勤奋学习。
为了过好习字关,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有一天,周恩来随陈妈妈到一个路途较远的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一路上风尘劳累,年幼的周恩来已精疲力尽、哈欠连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坚持练完一百个大字再休息。陈妈妈见状,心疼不过,劝道:“明天再写吧!”“不,陈妈妈,当天的事当天了!”周恩来说服了陈妈妈,就把头埋在一盆凉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虫赶跑了,头脑也清醒多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迫不及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精疲力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3.周恩来用什么方法赶走了瞌睡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小时候的周恩来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毛老师十分高兴地称赞道:“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总算总是)发现了你学习成绩好的‘秘诀’。人们称赞你是‘神童’,说你(聪明智慧),其实更重要的是你勤奋。你真正懂得了‘学问学问,多学多问’的道理!”
1.在括号里用“____”画出适当的词语。
2.说说“神童”的秘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学问学问,多学多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