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查的字 | 音序 | 音节 | 部首 | 除部首外还有几画 | 字义(正确的打“√”) |
困 | ①穷困;②为难 | ||||
驱 | ①追逐;②赶走;强迫离开; ③依照先后次序。 |
乡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竟是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1.在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A.得意 | B.喜出 |
C.曾 | D.送孟浩然 |
A.《杨氏之子》一文中的对话真是巧妙,使我体会到了语言的魅力。 |
B.妈妈总是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指挥我复习功课。 |
C.经过治疗,小军的病很快恢复了健康。 |
D.我的作业全部做完了,还有一道题没有完成。 |
掌声
一走进教室,我就感到有些蹊跷——安静里好像潜伏着一种与平时不同的意味。果然,师生相互问好后,我还没开口讲课,就发现全班50多个学生直勾勾地盯着我身后的黑板。为了让学生集中精力,我立即以平静的语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
“报告老师,您看黑板上有一行清晰的粉笔字。” ——“高老师是个”,后边还有个不太清晰的“坏”字。
这是我教学近10年来从未出现的情况,过去每当我上语文课时,黑板总是擦得干干净净,我的心情总是清清爽爽。
这几个字,显然是我有什么得罪学生的地方,他们是在向我公开挑战。我仔细一看,这字体像是李晓的,昨天也是上第三节课时我批评过他。我的火一下子蹿得老高,真有 的感觉,但是转瞬间我控制住了自己,并决定改变教学内容。
我面带微笑地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说话课,题目有些同学已经知道,并替我写在黑板上了,谢谢这位同学!”尽管我竭力表示真诚,但 ,很多同学还是一脸不安的神色。
我用粉笔把不太清晰的“坏”字描了一下,并添上了“老师吗?”许多学生这才发出了善意的笑声,我 ,接着说:“我,就是你们的高老师,是个坏老师吗?今天,我愿意把一个真实的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下。”我详细地介绍了我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也坦诚地承认了一些弱点和缺点。由于是谈自己,由于有刚才感情的反弹,我说起来感情充沛,如行云流水一般。
我说完了,教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静,接着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李晓眼中晶莹,手也拍得非常起劲儿。
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是第一次,我完全陶醉了,这掌声久久地在我脑海中回响。
我潇洒地在“高老师”三个字底下画上一道横线,擦掉了“高老师”三个字,将题目改成“ 是个 吗?”要求道:“请各位同学考虑一下,完善题目,并以这个题目说一段话。”
李晓第一个举起手,这让我颇感意外。我让他站了起来,他说:“我的题目是《李晓是那个写‘高老师是个坏’这几个字的学生吗》。”A我心中一惊,学生的眼光是多么犀利啊!他讲得非常流畅,否定了黑板上的字是他写的。尽管我心中不相信他的话,但对他的说话艺术还是赞许的。学生们又鼓起掌来,这掌声似乎比刚才的更热烈。
掌声一落,王娜娜举起了手,她说:“我的题目是《王娜娜是那个坏学生吗》。”她承认那行字是她写的,主要是想看一下老师是否有雅量。她说她不是个坏学生,高老师更不是个坏老师。今天,她感到老师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我非常惊奇,但还是为她的活泼大胆而高兴,更为她的说话水平而高兴。全班学生的掌声又一次响了起来。我十分欣慰!
B从那以后,这三次不同凡响的掌声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
1.文中的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是:A.不知所措 收效甚微 不甘失败 | B.怒发冲冠 收效甚微 趁热打铁 |
C.不知所措 事半功倍 趁热打铁 | D.怒发冲冠 事半功倍 不甘失败 |
A.“我”赞赏李晓勇于承认错误 |
B.“我”赞叹李晓敏锐地发现了“我”对他的怀疑 |
C.“我”为李晓的敢作敢当而感叹、吃惊 |
D.“我”为李晓说话练习的题目新颖别致而感叹、吃惊 |
A.“时时回响”虽是虚写,但真实地反映了“我”的内心感受。 |
B.三次掌声的“不同凡响”之处主要在于一次比一次更热烈、更有意义。 |
C.三次掌声的“不同凡响”之处还在于:不仅褒奖了三位说话人的口才,而且褒奖了三个人的坦诚。 |
D.这句话指出三次掌声给“我”的印象之深。 |
A.④⑥⑦②⑤①③ | B.④⑦⑥⑤②①③ | C.④①⑥②⑤⑦③ | D.④①⑥⑤②⑦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