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湘教版(2003)| 三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轻松一刻

敕勒人与《敕勒歌》

据唐朝史学家李延寿所写的《北史》记载,敕勒人生活在我国南北朝时期,他们的祖先是汉时生活在漠北的丁零族人,他们擅长于制造高大车轮的车子,因此,当时的南朝人又称其为高车族。那时,敕勒人常常翻越阴山山脉侵扰北魏的疆域,于是北魏大军多次越过阴山去攻打敕勒各部,迫使很多敕勒部落相继归附。五世纪初,北魏王朝曾把贝加尔湖东部数十万敕勒人迁徙到漠南来。这里,阴山如一道高大的屏障挡住了漠北干冷的朔风,黄河在河套地区的迂回又为此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因此,土肥草美,水沛林茂。虽然这是一片陌生的土地,但对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而言,这里富饶的草原和无边的苍穹无疑就是自己最美的家乡。

《敕勒歌》是敕勒人的歌,本是用来歌唱的。据说,在公元646年,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请出了军中老将斛律金,要他用歌声来激励军旅的志气。斛律金当即挥臂吟唱出了这首北魏将士们非常熟悉和喜爱的《敕勒歌》。气势雄浑、苍劲高昂的歌声刹时间随战场撕杀的风尘飘荡,震撼着全军将士们的心。歌声把他们带回了“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大草原,带回了阴山下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故乡。歌声让将士们个个饱含热泪,军中刹时群情激奋,士气高昂起来。


我们如今只能读到《敕勒歌》的歌辞,却无法欣赏它的曲调,实在遗憾。这首歌辞原是用敕勒语唱的,到东魏时改用鲜卑语歌唱,后来又译成了汉语。也就是说这歌词经过两重的翻译。我们不知道那原先敕勒语的歌词是怎样的,还有那激越豪迈的曲调又是如何谱写的。这些就像敕勒人一样离我们远去了,留下的仅是让今人联翩的浮想和不尽的遐思。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蒙古人

腾格尔

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

我出生在牧人家里

辽阔的草原

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

养育我的这片土地

当我身躯一样爱惜

沐浴我的那江河水

母亲的乳汁一样甘甜

这就是蒙古人

热爱故乡的人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B.养育/我的/这片/土地
C.当我身躯/一样/爱惜D.沐浴/我的/那江/河水
2.歌词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是(  )(  )。整首歌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草原图画,有(  )色的毡房、(  )色的炊烟、(  )色的草原、(  )色的土地、(  )色的江河水,色彩明丽,对比鲜明。
3.对这首歌词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歌词由景及人,语言清丽,风格豪放,抒发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B.歌词中的蒙古人和标题上的蒙古人都指的是所有热爱自己家乡的蒙古人。
C.歌词通过对蒙古草原的描写,侧面表现了蒙古人豪爽、开朗、乐观、向往自由的性格特点。
D.歌词用毡房”、“炊烟”、“草原”、“土地”、“江河水这些鲜明的意象勾画了一幅清新的草原图画,意在表现自己和蒙古草原的深厚感情。
4.现今,草原沙漠化的现象已日益严重起来,这与人的破坏是分不开的,比如过度放牧,开挖田地,河流污染等等,请拟写一则标语,提醒、警示人们保护草原环境。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这首歌词完成题目。
蒙古人
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
我出生在牧人家里
辽阔的草原
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
养育我的这片土地
当我身躯一样爱惜
沐浴我的那江河水
母亲的乳汁一样甘甜
这就是蒙古人
热爱故乡的人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     B、养育/我的/这片/土地
C、当我身躯/一样/爱惜       D、沐浴/我的/那江/河水
(2)歌词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是(       )和(      )。整首歌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草原图画,有(      )色的毡房、(       )色的炊烟、(       )色的草原、(       )色的土地、(         )色的江河水,色彩明丽,对比鲜明。
(3)对这首歌词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歌词由景及人,语言清丽,风格豪放,抒发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B、歌词中的“蒙古人”和标题上的“蒙古人”都指的是所有热爱自己家乡的蒙古人。
C、歌词通过对蒙古草原的描写,侧面表现了蒙古人豪爽、开朗、乐观、向往自由的性格特点。
D、歌词用“毡房”、“炊烟”、“草原”、“土地”、“江河水”这些鲜明的意象勾画了一幅清新的草原图画,意在表现自己和蒙古草原的深厚感情。
(4)现今,草原沙漠化的现象已日益严重起来,这与人的破坏是分不开的,比如过度放牧,开挖田地,河流污染等等,请拟写一则标语,提醒、警示人们保护草原环境。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第二年春天,树叶绿了,紫丁香花开了。丑小鸭向湖边飞去。忽然,他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啊,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吗?他一下子明白过来:原来我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天鹅呀!

1.这段文字共有(_____)句话。
2.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春天到了,在句子下面画“   
3.在文中找出描写天鹅样子的句子,在下面画“﹏﹏﹏ ”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秋天,香山公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遍布山坡的红叶。这些红叶的外形都不一样,有的长圆,有的扁圆,还有的像五角星。颜色也各不相同,青的嫩青,黄的深黄,红的鲜红,有的已经是褐色,姿态万千,绚丽多彩,就像千万只五彩斑澜的蝴蝶。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惹人喜爱了。凉爽的秋风吹过,叶子发出阵阵柔和的“沙沙”声。树林轻轻摇晃,好像在向游人们招手、点头;游人们仰头凝视着山上 不禁赞叹道 香山的红叶 多美呀
1.给短文的最后一句话加标点。
2.短文共有 句话。
3.用“~~~~”画出文中比喻句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太阳暖烘烘的。鸭妈妈卧在草堆里,等她的孩子出世。
一只只小鸭子都从蛋壳里钻出来了,就剩下一个特别大的蛋。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里,悄悄地过日子。一天傍晚,一群天鹅从空中飞过。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
天越来越冷,湖面结了厚厚的冰。丑小鸭趴在冰上冻僵了。幸亏一位农夫看见了,把他带回家。
一天,丑小鸭出来散步,看见丁香开花了,知道春天来了。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1.写近义词:孤单——(   ) 讨厌——(   )
2.“谁都欺负他”中的“谁”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通过“欺负”这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把动物当作_______来写。
3.文中画“—”线的句子写的是大家欺负丑小鸭的,用了两个动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
4.你想对欺负丑小鸭的人说什么?请写下来。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

秋天到了,菊花开了。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还有白的,美丽极了!

秋天到了,果子熟了。黄澄澄的梨,红通通的苹果,亮晶晶的葡萄。一阵凉风吹来,果儿点头,散发出香味儿。

1.短文共几个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几自然段写秋天到了,菊花开了?第几自然段写秋天到了,果子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的菊花  (______)的苹果 (______)的梨
(______)的果子  (______)的葡萄 (______)的香味
4.把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这篇短文加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