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北京版(2004)|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习作。
学写读后感。选择你喜欢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认真阅读后,写读后感。
要求:(1)感情真实,内容具体,(2)语句通顺,有条理。(3)题目自拟。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写出同音字,完成下列词语。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自主阅读——真情体验。
“哑巴”学生
①从前,东非地区有一位很有名望的医生。他的医术很高明,不过他从来不肯把自己的医术传授给别人。后来年纪大了,才答应只收一个学生,而且这个学生必须是个哑巴。
②在医生居住的那座城里,有一位贫苦的女人,这一天,她对自己(唯有  唯独  唯一)的儿子说:“孩子,妈妈没有钱供你念书,你装成哑巴去学医吧。学好了医道,好为人们解除病痛。记住,[      ]医生怎样考验你,你[      ]要克制住自己,万万不可以说话。”
③孩子答应了母亲的要求 第二天就去求拜医生 医生问孩子的母亲 你的孩子生下来就是哑巴吗 是的 医生母亲回答说
④医生收下了孩子,可他仍不放心,便用各种方法进行试探,但孩子始终没说一句话。最后医生确信这是一个“哑巴”,便开始向他传授各种医术。“哑巴”学生qín fèn cōng ming,伶俐好学,老师感到很满意。几年过去了,孩子学到了很多“绝招”,不少yí nán bìng zhèng他都可以独自处理了。
⑤一天,来了一个病人,说他头痛得很厉害。医生诊断后对病人说:“必须马上动手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病人同意了。脑壳被揭开后,大家都吓了一跳,原来,里面寄生着一条白蠕虫,虫子一动,病人就痛得要命。于是,医生拿出一把细钩子,打算把虫子钩出来。“哑巴”学生像往常一样,quán shén guàn zhù地观察着老师的动作。这时,他突然想到:“这样的手术很危险,万一钩不出虫子而伤了病人的脑子,后果十分(繁重  严重  沉重),应该采取别的办法才行。可是,如果我说出了自己的治疗方法,就会立刻暴露了我不是哑巴,欺骗了老师,他会赶我走的。”他急得直冒汗,再想,“如果我不说,病人就会发生意外,造成他终身痛苦,这样[      ]没有尽到医生的职责,[      ]会毁坏老师的声誉。”
⑥“哑巴”学生终于说话了。“老师”,他平静地说,“您这样做太危险了。”
⑦说完,他接过老师手里的钩子,放在火上烤了烤,拿过来挨近蠕虫。蠕虫被炙热的钩子烫着了,开始蠕动起来,很快就爬出了病人的脑子。接着“哑巴”学生缝合了刀口。医生听哑巴学生突然开口说话了,惊奇万分,但他还是允许学生做完了手术。
⑧“你不是哑巴,为什么欺骗我?”手术后,老师质问自己的学生,并打算赶走他。
⑨这时,学生坦然回答说:“是的,老师,我欺骗了您,很对不起您。不过,那是为了学到医术。可现在,看见病人受到死亡的威胁,作为一个医生,我不能再沉默了。如果老师万一失手,不但病人有生命危险,而且还会损害老师的名声……”
⑩老师听了很受感动,说:“我的孩子,你做得对。我的名声倒是小事,病人的安危才是大事啊!”
(1)给第③自然段加上标点。
(2)把文中的拼音改成汉字写下来。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第②⑤自然段括号里用得恰当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②⑤自然段的“[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5)用“     ”画出文中对“哑巴”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的句子。
(6)以“答应收徒——装哑学医——治病救人——吐露心声”为线索,用“‖”把文章分成四段。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按要求写句子
(1)修改病句:这是他唯一的一个相册。
(2)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接起来
王勇刻苦学习。        王勇成绩很好。
(3)用“不由得”写一句话
(4)我非常感激我唯一的听众。
改成双重否定句:
改成反问句:
改成感叹句:
类型:句型转换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在(    )里画“√”
(1)我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大事情。(     )
(2)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
(3)沙沙的足音,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句子,写感受
(1)我想你一定拉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老人真的“耳聋了”吗?她为什么说自己的耳朵聋了?)
(2)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我”为什么会忘记她是聋子?)
(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病句门诊。
(1)这次辩论赛是我首先第一个发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爱听《月光曲》,但是我爱音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老教授那深邃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句型转换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练笔。
如果有一天,《唯一的听众》里的老教授和“我”偶然相遇,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请你以“巧遇”为题,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行动和对话,写一写他们相遇时的情景。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最优秀的人是谁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最优秀的关门弟子。
原来苏格拉底在A人已衰老,接近死亡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连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以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总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B病势严重.无法医治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愁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忽略、耽误、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无功而返:                       
眉目:                       
2.认真阅读短文,填空。
短文用倒叙的写法叙述了              的事。读后让我们明白: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之所以未能成为最优秀的人,是因为                            
3.选择能准确概括文中画线部分内容的成语。
风烛残年   风卷残云   生死攸关   病人膏肓
A.                B.                
4.联系上下文仔细读读下面的话,再填写。
苏格拉底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话中第一个“蜡”指              ;第二个“蜡”指              。苏格拉底说这话的目的是想                                           
5. 读了短文你有何感想,请把它写下来,也可用名人名言来表达。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位老人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位老人的追悼会。

老人是一位从没上过学堂、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可前来参加追悼会、向老人遗体告别的人却排起了一条长龙……

老人18岁出嫁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因土地太少,家里人口又多,她的丈夫只得常常漂洋过海出外打工。在她30岁那年,丈夫积劳成疾,久治不愈,离开了人间。一双年幼的儿女、年迈的公婆,全都需要她来照顾。她成了这个家的顶梁柱。她没日没夜地辛勤操劳,省吃俭用,硬是以顽强的毅力将儿女培养成才。儿子和女儿相继成了村子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男孩和女孩。

老人早年患了白内障,到了晚年已经双目失明。她一直拒绝做手术,为的是省钱。她想将自己的积蓄全部拿出来,把村子里破烂不堪的学校翻修一下,那样能够使村子里更多的孩子读上书。

老人的孙子决定帮助她实现理想 老人知道后欣喜不已 她拿出自己积攒了一辈子的十万零两千块钱 交到了孙子手里

学校快落成了,老人很想亲眼看看学校,经家人的多方劝说,这次老人终于同意去做白内障手术了,但条件是只做一只眼睛。她说自己只想看看学校,一只眼睛就可以了。

在老人84岁那年,学校落成了。那所学校是小小的村子里最豪华、最高档的建筑。这一天,老人拄着拐杖,由家人搀扶着而来,睁着那只术后的眼睛,望着凝聚了她毕生夙愿的学校,她怎么也看不够。

追悼会是在学校门口的那棵大榕树下举行的,孩子们起了个大早来为老人送行。在出殡的那一刻,我的眼前晃动着无数双流泪的眼睛,孩子们默默地挥舞着手中的鲜花,跟老人作最后的告别。

这位平凡而普通的老人叫王水心,享年90岁。

(梅淑兰)

1.在短文中找到符合下面意思的词语,并把它们抄写在横线上。
①形容人一个字也不认识。________
②破破烂烂,让人无法忍受。________
③由于长期劳累而得病。________
④兴奋的心情不能够平静下来,形容非常高兴。________
2.给文章的第5自然段加上标点。
3.这篇短文可以分成三段。请在每段的段首用“△”做出记号。
4.这篇文章的叙述方法是(  )
A.顺叙B.插叙C.倒叙D.顺叙
5.请简要回答:这位老人让你最感动的地方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