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北京版(2004)|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对于文中“母亲”的所作所为,你的看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很尴尬,当即扔掉了那瓶水。”此时此刻,同学们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书写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句子训练。
(1)我穿行于闹市我熟练地做着家务,我突然明白了继父的看海的意义。(仿写句子,用上加线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珍说:“我能看见海吗?”(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是在这样的时刻,我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句型转换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重  zhònɡ(      )      担 dān(      )  似  sì(      )
chónɡ(      )             dàn(      )       shì(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选词填空。
1.兴趣   兴致
参观过程中,她自始至终保持着很高的(   )。
这当然让人惊奇,我的(   )随之大大提高。
2.简单   简朴   朴实
他的语言很(   ),毫无华丽之感。
这件事对于爸爸来说真是太(   )了。
虽然爷爷家比较富裕了,可他仍然过着十分(   )的生活。.
3.激烈   热烈   猛烈
肖俊一进门,教室里响起了一片(   )的掌声。
(   )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
呼呼的北风(   )地刮着,天渐渐暗下来。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加线字正确的读音下打上
1.父亲并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几分(wèn  yùn)怒。
2.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pì  bì)野,会有几个人欣赏它呢?
3.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jīn  jìn)惋惜了。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课文填空。
1.《访兰》一文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           写的。文章以       为线索,分为                           三个部分。借              
表明了作者            的人生态度。
2.为什么作者把进山看兰草称为“访兰”,而不是“赏兰”呢?
                                                                   
3.文中第一自然段写父亲爱兰、育兰,但当人们跑来赏玩时,父亲却添了几分“愠怒”,并且不再植兰,这又是为什么呢?
                                                                   
4.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我能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鼓励    鼓舞
(1)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 )。
(2)老师经常( )我们,遇到了困难,要勇于克服。
结果    结论
(3)他的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  )证明谢皮罗的(  )完全正确。
只有……才……     不但……而且……     不管……都……
虽然……但是……      ……所以……
(4)李渊是个优秀的少先队员,他(    )学习勤奋,(  )很爱体育。(    )有多忙,他(  )坚持晨跑,(  )他的身体一直很棒。他经常说:“(   )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将来能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眼花耳鸣”和“花花绿绿”中“花”的意思相同。 (_____
2.“千年梦圆在今朝”中“千年梦”指中国人飞离地球,遨游太空。(___
3.谢皮罗教授把“?”拉直变成“!”证明了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___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一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眼前的一穗”指__________________,“最大”的“追求”指_________________,“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又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句中“麦穗”加引号表示_______
①引用原文 ②着重论述 ③特殊含义
3.“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请你围绕这一句话联系自己的学习体会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语段分析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这是一个比喻句。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寻找最大的一穗”就是指________
2.“颗粒饱满麦穗”指______________。那么,“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是指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