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语文S版(2003)|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外阅读。
将军和士兵
月光似水。
枪刺在月光下闪烁着寒光。
士兵威严地站在哨位上。
将军踏着月光走来了。哨兵精神振作地迎接将军的到来。将军打量了一下哨兵,以几十年戎马生涯铸就的威严口吻发问:“想不想家?”
“报告首长,为了革命,不想家!”
“胡说!”将军剑眉一竖,大声斥责。
哨兵的腿发抖了。他知道,眼前这位威严的将军是战争年代被称为“常胜将军”的兰州军区司令皮定均。
“革命就不要家了?没有家哪来的国?连家都不想咋报国?大话、空话、套话、假话!”
随从的士兵们和哨兵被震住了。在那突出政治的年代,谁敢说这样的话?
“不想家的兵不是好兵。”将军看出了哨兵的紧张,走上前去,拍了拍他还稚嫩的肩,“记住,想着家乡的父老,才能对得起肩上的钢枪。”
将军走了。
士兵的眼睛湿润了,手不由悄悄伸进裤兜里去摸那封已看了无数次的家信。
1.照样子,写词语。
月光似水  ________  ________
2.“士兵的眼睛湿润了”这句中“湿润”的正确含义是()
A.士兵深知自己错了,表示悔改。
B.士兵被将军的真情感动了。
C.士兵想起家乡的亲人而难过。
3.将文中画线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赞扬了将军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样理解“记住,想着家乡的父老,才能对得起肩上的钢枪”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站在铁索桥上(节选)
我站在铁索桥上,
桥身在轻轻地摇晃。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英雄的红军,
曾在这里强渡,
高举着红旗,迎着火光。
勇士们哪,
攀着一根根铁索,
冒着密密的弹雨,
冲破了敌人的火网!
啊!
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
如今成为孩子们的课堂;
勇士们洒过鲜血的地方,
满树的梨花正在开放。
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
轻轻地,轻轻地撒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1.诗歌中“铁索桥”是指()
A.泸定桥B.南京长江大桥
2.第二节写了战士们____________的精神。
3.为什么“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轻轻地,轻轻地撒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文《太阳与士兵》选段,回答问题
士兵:我们之所以意志坚强,是因为我们心中拥有太阳。这太阳就是我们的祖国。她与您融为一体,都以光明照耀我们,温暖我们。在您的光辉沐浴下,我们感受到祖同母亲的慈爱。行走在祖国的大地上,我们又感觉像遨游在太阳的光河里。站立在祖国的最东端,我们成了连接太阳与祖国的最佳导体,我们因此变得神圣。我们也成了光明的元素,我们也要发光,我们也要传热。我们要将我们全部的光和热,献给祖国,献给人民,献给您——伟大的太阳!
1.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
2.体现了士兵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