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北师大版(2001)|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课内选文,完成练习。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1.选文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詹天佑开凿隧道的山岭名称填写在图中的括号里,画出詹天佑采取的凿进方法示意图,并分别写出这样的理由。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一句话中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要完成工程所面临的困难之大;从“工期缩短了___________”这个结果可以看出詹天佑的办法卓有成效。这个事例说明詹天佑的确是一位__________的工程师。
4.假如有同学在学习中一遇到难题就打算放弃,我会以詹天佑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的事例来激励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快乐阅读,我能行: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1.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请把它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划出排比句,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作者围绕勘测线路,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 , ‘差不多’ ,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 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的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词填空。
精密  周密
(______)的仪器 (_____)的计划 (______)的观察 (_____)的勘测
6.用“﹏﹏﹏”划出具体描写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的句子。
7.詹天佑这样做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
圆圆的豌豆躺在竹匾里,暖暖的太阳晒着,好舒服!
忽然,一粒豌豆动了动,同伴们被它碰醒了,嘀咕起来:“别影响别人休息好不好!”
“我就是要动,”会动的豌豆大叫起来,“你们会自己动吗?哼!”
大家奇怪地瞪大了眼睛。
“我( )要动,( )要跳舞。”会动的豌豆左右摇摆起来,嘿,还是扭的摇摆舞呢。
大家更惊讶了。
“我( )要跳舞,我( )……”不等会动的豌豆说完话,一只黑壳虫从它肚子里钻出来,抖抖触须,飞走了。
会动的豌豆不再动,也不再说话了。
大家看看它肚皮上的圆眼儿,说:“唉,多可怜呀!”
(1)从文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做为题目:__________。
(2)选择关联词,填在括号内。
既……也……       不仅……还……
一边……一边……   不但……而且……
(3)照样子填词。
例:一(粒)豌豆
一( )太阳    一( )竹匾
一( )电视机 一( )蓝天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大家奇怪地瞪大了眼睛”,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家更惊讶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会动的豌豆不再动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间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一半。

[[QOrDeR]]开凿居庸关隧道用________办法,原因是________。
【小题2】开凿八达岭隧道用________办法,原因是________。
【小题3】结合本段,回答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1.文中画线的句子是:(  )
A.疑问句 B.反问句 C.设问句
2.文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表示强调
C.表示特指
A.表示否定
3.在下面试着画出“人”字形线路火车爬坡的示意图。
4.读了这段文字,你想对詹天佑说一句什么样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修筑(  ) 轻蔑(  )
出世(  ) 轻易(  )
2.用“‖”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画“——”的句子展开合理的想象。
(1)当时人们的表现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当时人们都可能说些什么话?请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把你想象到的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你对文中画“~~”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国人的轰动和帝国主义者的嘲笑,如果你是詹天佑,当时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1)这段话中,“__________” “__________”写出了气候的恶劣,“__________” “__________”两个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地形的险恶,由“__________”我们知道了詹天佑当时工作条件的艰苦。
(2)这里主要对人物的__________进行了描写,由这些描述,我想到了用一些四字词语来赞美詹天佑:(至少4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守林人
“八仙桌子”自然保护区是天津市的最高点。每一个登上保护区顶峰的人,都会对那里的守林人肃然起敬。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攀登,时近黄昏,我们终于登上了海拔一千多米的顶峰。山巅上有一间十平方米左右的房子,这就是守林人邓福春和李世春办公、休息的地方。通过谈话,我们(了解 理解)到大自然保护区资源非常( 丰富 丰盛 )。三万亩林子简直就是林海,不仅有松树、果树,还特别( 适合 适应 )次生阔叶树生长。这里还有两百多种可以入药的植物。森林中有很多野生动物,地上跑着狍子、狐狸、豹,树上有几十种鸟在鸣叫。
谈了一会儿,突然雷声滚滚,闪电霍霍,风雨大作。“场部,场部,山上有暴雨雷电!”李世春抄起报话机叫道。“密切注意山林情况!”场部命令。话音未落,又是一道闪电,一声闷雷,仿佛要劈开我们所在的这座山峰。放下话机,老少二人走出小屋,仔细地(观察 观看)着山林,他们的身影在雷雨中(晃动 摆动)……
山美,森林美。看林人——普通农民,成年累月辛勤地守卫着大山。正是由于他们的奉献,山里的一切才显得更美丽。这样的守林人,怎么不是人肃然起敬呢?
1、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
2、给下列多音字找朋友

3、“这样的守林人,怎么不是人肃然起敬呢?”改成肯定句
4、是什么让我们肃然起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詹天佑(节选)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果然 毅然 断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shèn kān)测线路。 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细密 周密 严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sāi sài)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wù è)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jǐ jī)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去信心。

1.用“\”划去括号里用得不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2.找出文中两对近义词。
(    )——(    ) (    )——(    )
3.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横线画出来。这句话在全段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詹天佑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的意思是(  )
A.说明詹天佑对工作较认真,不对工程人员说“大概”这类话。
B.说明詹天佑只喜欢干实事,不喜欢听多余的话语。
C.说明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对工作人员要求非常严格。
6.读了这一选段,你想对詹天佑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居里夫人的故事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动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女科学家。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希望  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上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  愿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作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结束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主席台。这位老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播  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QOrDeR]]划去括号中不适当的词语。
【小题2】选择一个最正确的答案,在(  )内写上序号。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词语解释。
“簇拥”的意思是(     ) 。
A. 聚成一团    B. 许多人紧紧地围着    C. 许多人围着
【小题3】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词语解释。
“盛誉”的意思是(     )。
A. 很高的荣誉    B. 称赞    C. 赞美、夸奖
【小题4】“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老人流下了“热泪”是因为(      )
A. 老人能参加开幕典礼,上了主席台,很激动,所以流下热泪.
B. 老人被居里夫人的这种成名不忘小时侯教过她的老师的美德感动,所以流下热泪.
C. 老人看到会场的热烈场面,感动得流下热泪。
【小题5】本文主要写了居里夫人哪两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读了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你认为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