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

不幸的地球

这颗绝对美丽、闪烁着蔚蓝色光泽的球体,就是人类的家。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这个家,却变得越来越肮脏,空气、海洋、森林,整个地球环境全面恶化,已称我们的地球为不幸的地球,人类不幸的家

地球的不幸在于它原有的占陆地三分之二的76亿公顷森林,到20世纪80年代已不足28亿公顷,并且还在以每年180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森林大面积被毁,自然就大大地减小了地球对空空气的净化作用。目前全世界约有9亿以上的人生活在对健康十分有害的环境中。

地球的不幸还在于全世界每年会产生3.3亿吨有害废物,排放200万吨铅、7800吨砷、11000吨汞、5500吨镉到大气层中,这些均超出其自然背景值的20300倍,严重污染了空气,以致现在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越来越大,温室效应也日益加剧。

地球的不幸更在于人们不仅污染了陆地、天空,还污染了海洋。每年人们要从船舶上倾倒600万吨废物到大海,从船上扔下500万个塑料集装箱,漏油40万吨;目前地球上已有10%的监测河流受污染,70%的人没有安全的食用水可用,水源污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敌。

从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到水资源被污染,人类被追究为罪魁祸首!这就是地球的最大不幸——人满为患!生态学家、科学家们指出:地球最多只能养活80亿人口,而到21世纪末,世界人口将达到102亿,到2500年,地球上每一平方米土地上就有一个人!偏偏地球又只是茫茫宇宙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孤岛!   

无须再说地球的不幸!   

让我们用欧文的话结束全文。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宇航员欧文登上月球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地球是那样的伟大而美丽,又是那样的微小和脆弱……请告诉地球上所有的人,只有我们的地球是温暖的、有生命的,请好好地照料地球,珍惜地球!

1.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不能重复)
(       )而(       )的地球                         (       )而(       )的地球
2.结合文中关键句,说说地球的不幸表现在哪一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短文的第5自然段段意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指出地球的污染程度。B.写出了地球上人口之多。
C.指出造成地球不幸的原因。D.具体地写出了生态学家、科学家们的观点。
4.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我想到了生活中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能设计一条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你对美国宇航员欧文说的“我们的地球是那样的伟大而美丽,又是那样的微小和脆弱”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材料完成练习。       

1.张轩宇同学住在文昌汽车站附近,他周六要在6点40分以前赶到纸箱厂路口,和同学们一起参观纸箱厂,他怎样乘车最合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叔叔家住在公务员小区,在中医院上班,他22日晚上10点下夜班,适合乘坐哪路车回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类文阅读。

空山鸟语

郭枫


       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它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心上引进阳光,在你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在奔放的欢乐里。
       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秋阳敛起耀眼的光彩,温柔地照进幽谷深林里。鸟儿们静默了。“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叫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加苍凉了哪!
1.短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鸟儿,它们鸣声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第1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
3.听到“咕——咕——”声,作者产生了什么幻觉?引发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玩具小台灯制作说明书”,回答问题

玩具小台灯制作说明书

材料:半个乒乓球,一个瓶盖,一段铅丝,一块橡皮泥。

做法:

1.在半个乒乓球中间钻个小洞,当灯罩。

2.在瓶盖中间钻个小洞,从洞中穿进铅丝,铅丝一端弯一点儿,钩住盖底。在靠近洞的盖面和盖底处用橡皮泥把铅丝粘牢。

3.把铅丝的另一端插入乒乓球的小洞里。把洞的两边粘牢。铅丝的头上用红橡皮泥做一个小灯泡。

1.这份说明书里第3点说法不够严密,请用把写得不清楚的地方改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写说明书时,要想把话写清楚,需要注意(            )(多选)
A.用词要准确B.把顺序写清楚C.文字越少越好D.不能遗漏重要步骤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画画也得实事求是

齐白石、张大千和徐悲鸿都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

1934年,张大千画了一幅《绿柳鸣增图》。画上是一只大蝉趴在柳枝上,蝉头朝下,做欲飞状。齐白石见了这幅画使说:“大千此画谬矣!一蝉趴在柳枝上,欲飞时,其头当永远朝上,绝对不能朝下。”张大千得知后,虽然没说什么,心中却不服气。

1939年,张大千到四川青城山写生。那时正值盛夏,住处附近的蝉声此起彼伏。张大千想起齐白石的说法,不禁跑到屋外仔细观察。只见大树上密密麻麻爬满了蝉,其欲飞时,都是头朝上。张大千想起齐白石的话,不禁大为感佩。

1945年,徐悲鸿夫妇在家中设宴,专门招待齐白石与张大千。饭后,徐悲鸿提议请齐、张二人合作一幅会画作品,但要“反串”,即请齐白石画张大千擅长画的荷花,而张大千则画齐白石拿手的虾,共同组成一幅画。张请齐先画,齐白石乘兴挥毫,用黑墨画了三片荷叶,另又着色,用赭红画了两朵荷花。接着,张大千在齐白石的图上补绘了几只小虾,在荷叶下的水中嬉戏,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完整的作品。忽然,齐白石向张大千使了个眼色,把张拉到一边,悄悄说道:“大千先生,虾……虾身只有六节哟!“张大千一听,有些疑惑,但还是在画面上又添了些水草与水纹,把节数不准确的虾身给盖了起来。

宴席散去,张大千回到旅舍,马上派人买了一大篓河虾,仔细观察后发现,虾不论大小,其身子通通只有六节。此后,张大千更佩服齐白石的绘画功力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
(1) 张大千“感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串“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中画“        ”的句子,感受绘画的魅力。请为这幅画拟一个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画“__”的句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多选)
A.给别人提意见时语气要委婉。
B.不管什么场合都要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C.指出别人的错误时要照顾到他的面子。
4.从文中可知,张大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丰碑

李本深

①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②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③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④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⑤“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⑦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⑧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⑨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⑩“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⑪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⑬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第①段和第⑬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A.突出行军的艰难B.衬托战斗的残酷C.渲染气氛的悲壮D.暗示结局的悲惨
2.第⑥段中“将军愣了一下”的原因是_____;第12段中“将军愣住了”的原因是_____
3.将军得知冻死的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他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一说,本文是怎样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卢沟桥烽火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士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

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军人仰马翻。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军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一直持续到9日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

1.短文是按照_______顺序记叙的,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句可以看出来。
2.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侵略的本性?用“_______”画出来。
3.从第3、4自然段中找出描写中国守军抗击日寇时的动作和语言的词句,体会它们表现了中国士兵怎样的精神。
描写方法
描写的词句
人物的精神
动作
 
 
语言
 
 
 
4.从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既关注了日寇人物群体,也写了一个日本军官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夏日草原

席慕蓉

从来没有比走在无边无际的夏日草原上更令人难忘的欢畅快意了!

首先是视觉上的舒展。

我们的眼睛可以望到无穷远,蒙古的草原总是有着和缓而优美的起伏,像是放大了的微微动荡的海浪。放眼四望,感觉草原像广大的圆周,苍天真如一座高不可测的穹顶,以无限宽广的弧度覆盖着大地,而我自己这小小的身体,就是这片天地的圆心。无论我往前走了多少步,依旧是这个广大圆周的唯一的中心点。

然后就是那云影与天光。

草原上的云朵,有时候又多又大又平整,在蓝天上列队而行,天高云低,风起的时候,一朵一朵依序飞过,那草原就忽明忽暗,人好像走在梦里。一下子所有的青草都闪着金光,逆光处背后的丘陵像镶上了发亮的边线,身体被阳光照得暖烘烘的;然后忽然间所有的颜色都沉静了下来,在云影掠过之处,草色在泛白的灰绿和透明的青绿之间挪移,风也凉多了,像搽(chá)了薄荷油一样。

然后,还有那难以形容的芳香!

那不只是青草的清香而已,还是混合着好几种香草的草叶被压折碰触后所发出的香气。在刚刚站定时还不太显著,不过,只要一开始往前走,每迈一步就会马上有一股翻腾而起的独特的芳香,弥漫在四周。

野生的香草,在夏日遍布草原,好几种香味混合之后,那强烈的芳香如药酒又如甘泉那样提神醒脑,沁人心脾,进入每一种感觉细胞的最深处,让生命苏醒,让我忘记了所有的疲劳困顿,只想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1.文中“无边无际”写出了草原_____的特点,“高不可测”形容苍天_____的特点。它们的近义词分别为:____________
2.本文从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蒙古草原“令人难忘的欢畅快意”。
3.作者善于调动人的各种感官描写草原风光,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各找出一处印象深刻的语句。
(1)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触觉:_____________________
(3)嗅觉: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无论我往前走了多少步,依旧是这个广大圆周的唯一的中心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时,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读到和缓起伏的草原像“_______”,由此我想到________;读到草原忽明忽暗,人好像“______”,由此我想到_______;读到清凉的风像“________”,由此我想到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