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百花园。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把原文补充完整。
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______的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伯牙鼓琴》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锺子期死,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把原文补充完整。
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_____的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 。”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 。”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   ),(   ),(   )。

1.根据课文内容,将上面文段补充完整。
2.对“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伯牙想要什么,锺子期一定想方设法帮他得到。
B.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锺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他的心意。
C.伯牙每次想到锺子期,锺子期也一定会想到他。
D.不管伯牙念什么,锺子期都能清楚地听到。
3.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是    
A.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B.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C.他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配得上听他的琴的人了。
D.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阅读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文中“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汤汤”的读音是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找出一个侧面描写伯牙鼓琴之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音”的本义是通晓音律,现在一般用来指________________。本文衍生出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鼓:弹B.志:心志、情志
C.若:好像D.少选:少点选择
2.给下列句子断句
以 为 世 无 足 复 为 鼓 琴 者
3.从哪里可以看出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B.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C.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D.伯牙/破琴绝弦
2.锺子期是如何称赞伯牙的琴声的?(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
3.“伯牙破琴绝弦”的原因是什么?从伯牙的做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两个形容伯牙琴技高超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伯牙的琴声还会像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描绘琴声的美妙吧。
志在_________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              ,终身不复鼓琴,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鼓琴而在太山(                )     (2)哉乎鼓琴(       )
(3)巍巍太山(              )               (4)汤汤乎若流水(                   )
(5)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
2.《高山流水》是_______________之一,用_________演奏,传说_________时期的琴师______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__________竟能领会这是描绘“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后世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牙鼓琴》选自《____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
4.句子分析
①翻译: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足”充分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朋友之间的故事或者名言吗?可以简要地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伯牙学琴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1.成连先生带伯牙到岛上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用文中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
2.伯牙来到岛上有什么变化吗?请你说一说。
______________
3.伯牙真正的老师是谁呢?
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了解文章主旨。
(1)《书戴嵩画牛》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
(2)《伯牙鼓琴》让我们体会到了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请划分节奏。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2.课文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伯牙琴艺的高超?
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牙“破琴绝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