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书面表达
习作乐园。
选择一件令你感动、使你难忘的事写下来。要有真情实感,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清楚,注意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题目自拟。字数在450字以上。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材料一】“只要拥有一部手机,你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诞生仅仅20年,手机的基本功能已大大超越了移动通话、拍照、电视、多媒体播放器、高速网络浏览器、GPS导航仪、无线连接……越来越丰富的功能被加载到了手机上。它也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材料二】现如今的大街小巷,不管是商店里还是公交车上,不管你在等车还是在用餐,就连走路的人群里,都能看到这样的人:他们齐刷刷低头盯着屏幕,手里拿着手机、iPad——玩游戏、看视频、刷微博、发微信……这就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他们被称为“低头族”。据调查,有59%的人随时随地携带手机,16%机不离手,14%的人连上厕所也不忘“抓紧时间”发短信或查询“微博”账户。

【材料三】今年春节,重庆市民崔先生回万州老家过年时候,一家子难得聚齐了吃顿饭,但年轻人只顾一个劲低头玩平板电脑,崔先生的爷爷一怒之下摔了盘子,本来温馨的时光却尴尬地收场了。崔先生家里发生的这个事儿,引起网友的讨论,不少人感叹“人际”抵不过“人机”,“相对无言”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潮流。其实“低头”不仅影响“人际”,长期低头,也对身体有危害。轻者可能造成颈椎疼痛、拉伤,或是血液循环不良导致头晕,严重的则会造成颈椎的椎间盘凸出、滑脱。同时,长期低头玩手机,除了因为过度用眼和环境光线不足等诱发眼部、颈椎疾病外,还可能造成失眠、焦虑等症状。

1.现如今有多少人随时随地携带手机?(   )
A.59%B.16%C.100%D.14%
2.研读以上三则材料,每则材料分别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你如何理解“人际”抵不过“人机”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更好地处理科技产品与学习的关系,学校开展了“我与你——科技产品的爱恨情仇”系列主题活动,请你为活动拟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材料,谈谈过分依赖手机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颐和园十七孔桥是颐和园的著名景点之一。它东接东堤,西连南湖岛,长150多米,堪称中国园林中最大的桥梁。十七孔桥是一座联拱石桥。桥面下宽14.6米,桥面上宽6.56米,高7米。这座桥共有17个桥洞,所以叫十七孔桥。在这17个桥孔中,第9孔最大,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小下来,对称排列。石桥两侧的栏杆上,雕刻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44只。

(材料二)

每年在冬至前后,落日光辉穿过颐和园十七孔桥,照亮全部十七个桥洞,呈现出壮丽景观,俗称“金光穿洞”。古人在建造桥时掌握、利用了天文地理知识,当太阳在冬至前后下午最低点照射时,阳光会贯穿整个桥洞,呈现“金光穿洞”的奇观。

(材料三)

   颐和园开放时间

  颐和园门票价格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   大门:6:30~18:00

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大门:7:00~17:00

旺季30元/张

淡季20元/张

 
1.要去观赏颐和园十七孔桥“金光穿洞”的奇景,需要重点阅读材料________________
2.看图,结合材料完成练习。
A.B.C.
①要判断上面哪一幅可能是十七孔桥的图片,需要重点阅读材料________
②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是十七孔桥。根据阅读材料,分条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揭秘中纪委80后女处长高玉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以最高规格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致以热情祝贺。中央纪委案件审理室调研处处长高玉洁就是受表彰的一员。

高玉洁连续14年奋战在纪检监察案件查办和案件审理一线,先后参加了16起中央专案和中央纪委重要案件的调查工作以及200余件各类案件的审理工作。面对重大责任,她坚持以追求极致的精神开展工作,尝试运用“大数据”的理念分析比对证据,发掘线索。经过努力,她带领的案件综合团队,对一个案件的数百本案卷,确保2分钟内找到需要的内容。她创新形成了多项工作规程和“模板”,被多个专案组推广运用。

高玉洁经常连续数月工作到凌晨两三点,生病时也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对待家庭,虽然内心无比愧疚,但她深知,纪检监察队伍是纪律部队,忠于职守、服从命令永远是第一位的。高玉洁举办婚礼前夕,被紧急通知参加某重要专案,由于工作紧张及保密需要,她没有参加婚礼,将爱人一人留在了婚礼上。爱人援藏前几天,又一个重大专案开始了,面对家中孩子幼小、老人身体不好等困难,她仍旧选择了服从指挥。

高玉洁是纪检监察战线上的一名普通干部,她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用忠诚敢于担当,践行着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光荣职责。

1.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祝贺,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进行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爱人一人留在婚礼上、克服家庭困难办案、连续数月工作到凌晨两三点、生病时也坚持轻伤不下火线……这一切又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按“_____________”的段落结构,着重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歌颂了高玉洁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十二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甲)同台基上的白色栏杆相互(衬托 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②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乙)龙身周围还(衬托   衬映)着流云火焰。

③三大殿建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钟楼,全长约八公里。

④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皇帝端坐在宝座上,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文武百官分列左右,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1.选词填空
(甲)同台基上的白色栏杆相互(衬托   衬映)______________。
(乙)龙身周围还(衬托   衬映)着流云火焰____________。
2.选文①②④段分别介绍了太和殿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3.这是一段关于“太和殿”屋檐装饰的介绍,放在哪一段中合适?(  )
太和殿檐角尖端上的装饰物从左起,第一为骑凤仙人,其次为龙、凤、狮子、海马、天马、狎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装饰物越多,建筑等级越高。
A.第①段B.第②段C.第③段D.第④段
4.可否将第①段画线句改为“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为什么?请结合画线句中加点词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介绍太和殿的内容中插入第③段的原因:从内容看__________;从结构看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五花山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处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只有松柏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
1.这篇短文共写了_______________三个季节时候的山,重点写了_____季的山的景色。
2.秋天的山有_______________等颜色。
3.写出第四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