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长春版(2003)| 四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今天,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下起来。我来到窗前,向外望去,那片片雪花多像一个个洁白的天使从天而降啊!雪落在大树上,那早已落光了叶子的大树抽出了玉枝,开出了银花。雪落在房子上,房子好像披上了一(      )轻纱,在红砖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鲜明、漂亮。雪落在大地上,好像给大地盖上了一条暖和的棉被,保护着麦苗成长。院子里一片白,平坦的晾台,就像一白色的画布,小鸡踩在上面,画了一(      ) “竹叶图”;小猫路过这里,又(      )出几朵“梅花”。多么美丽的雪景啊!
(1)给加线的字标出读音。
(2)从文中找出用来比喻雪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请在文中用“      ”画出一个排比句。
(4)这段话由几句话组成?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雪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觉得雪还像什么,请你也写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爱迪生
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他是美国人,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上过三个月的学,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常常把钱节省下来,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是从垃圾堆中捡来的一些瓶子罐子。
爱迪生12岁的时候,在火车上卖报。有一节车厢是专给乘客吸烟用的,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个角落里,卖完了报,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
爱迪生试制了电灯。为了找到一种合适的灯丝,他不知做了多少回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实在太累了,就躺在实验室里睡一会儿。他不懈地努力,终于找到了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制成了可以供大家使用的电灯。
后来,爱迪生又有了很多发明,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一千多种。
(1)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垃圾(lā jí)(      )        节省(jié shěng)(      )
车厢(chē xiāng)(      )     乘客(chèng kè)(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闻名——(      )             节省——(      )
常常——(      )             合适——(      )
(3)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①爱迪生是英国人,只上过三个月的学。              (      )
②爱迪生做实验用的器具,都是用节省下来的钱买的。  (      )
③因为家里穷,所以爱迪生在火车上卖报纸。          (      )
④爱迪生发明的电灯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          (      )
⑤爱迪生一生中发明了一千种东西。                  (      )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种金子

一天,阿凡提手里提着几两金子骑着驴到野外,在国王经常经过的一个沙滩上坐下,假装筛金子。

国王经过时,看见阿凡提筛东西就问:“阿凡提,你在干什么呀?”

“陛下,我在种金子,种下一两,一星期后就能收十两!”阿凡提头也不抬地回答。①国王一听,忙赔着笑脸对阿凡提说:“这么点儿金子,能发多大财?多种点,种子到王宫里来拿好了!”

阿凡提第二天便到王宫拿了两斤金子。过了一星期,他给国王提来了二十斤金子。国王乐得合不上嘴,又在金库里拿出好几箱金子,让阿凡提去种。

阿凡提把金子都分给了穷人。过了一星期,他空着双手来了,一见国王就哭起来:“这几天一滴雨也没下,②前几天种下的金子全都干死了,连种子都赔了!国王吼道:“胡说!金子怎么会干死?“

阿凡提反问道:“陛下既然不相信金子会干死,那为什么相信金子会生长呢?”③国王干张着嘴说不出话来。

1.写出和嘴有关的字。
如: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画“    ”的句子写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凡提取了____次金子,结果是第一次________,第二次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大搜索

和尚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沉在哪儿。然后让人准备了两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

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了。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1.找出文中怀丙和尚作准备工作时的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尚分几步做准备工作?请为每步加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尚为什么要做这些准备工作?从中我们体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伽利略带着个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实验,结果都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上了数学教授。他向学生宣布了实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实验。

1.一锤定音(在正确读音后面画“——”)
的确(de dí)结果(jiē  jié)
反复 (fú  fù)
2.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①伽利略是17世纪(_____)伟大的(____)家。
A意大利 B美国  C文学  D科学
②亚里士多德是(____)的(____)家。
A德国 B 希腊 C科学 D 哲学
③伽利略做公开实验的原因是(___
A、伽利略要当众羞辱亚里士多德。
B、伽利略要宣传科学,追求真理。
C、伽利略要出风头,炫耀自己。
3.伽利略的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一说,从“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实验”这句话中“反复”和“许多”这两个词语中,你了解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大搜索。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磅重,一个10磅重,同时从同一高度处落下,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____)这句话是正确的,(____)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 慢 就会拖住落  快 落

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____)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做一个整体,(____)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

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1.在文中(____)里正确填写关联词语。
如果……就…… 如果……那么……
2.在文中“——”处正确填写“的、得”,注意它们的区别。
3.在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_____)     (______
4.给加点的字注音。
地(___下(___量(___
5.“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一句中,“这句话”指的是哪句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找出文中的反问句,画上“——”线,并把它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训练。

朱德让马

1933年2月18日,朱德总司令率领红军在东王坡打了大胜仗,战士们挑着战利品,向瑞金走去。

由于连日行军,红军战士朱开明的十个脚趾都磨出了一个个血泡。他一摇一晃地坚持挑着子弹走,到山坡上,腿一软,眼一花,昏倒了。

这时,从远处传来了一阵马蹄声,朱开明睁眼一看,朱总司令已经来到他的身边,把他扶起,让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自己就和警卫一起,先用水壶里的水,把朱开明脚上的污血洗干净,再轻轻地撒上药粉,然后用干净的布把伤口包好。朱总司令( )地说:“小家伙,骑上我的马,到医院休息一两天再走吧!”

朱开明(   )地说:“首长,我不骑……”警卫员上前在朱开明耳边(  )地说:“同志,骑吧!你不骑,首长会生气的。”朱总司令扶起朱开明骑上马背,还让警卫员牵着陆马护送朱开明去医院。自己提起扁担,挑起两箱子弹,迈着大步,向前走去。

1.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在文中括号里。
感动 亲切 激动 高兴 严肃 轻声
2.照例子,写词语。
例:一摇一晃
一(____)一(___) 一(___)一(___
一(___)一(___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主人公是( )
A.朱德B.朱开明C.警卫员
5.认真阅读短文,归结一下这篇文章的六要素。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文章赞扬了朱德的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第五自然段,概括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回答:后面七只铁牛是怎么捞上来的?作者为什么不具体写出来? 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