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鄂教版(2003)|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的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说说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素:_______________            (2)如许:_______________
(3)单:_______________            (4)希奇:_______________
2.“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可以用成语“_______”来概括。
3.“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是指(          
A.獾猪、刺猬和猹等小动物经常咬瓜。B.走路的人口渴了偷西瓜吃。
C.海边风大,天气不好,西瓜容易烂。
4.选文出自课文《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的《___________》,请写出作者的一句关于“民魂”的名言___________
5.从选文中,能体会到“我”对少年闰土的___________之情。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少年闰土(节选)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1.选文表现“我”想见到闰土的急切心情的词语有:盼望、____________
2.作者在描写闰土外貌时,抓住了三个特征,请分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1)_________,表明闰土在海边经受风吹日晒,很健康。
(2)_________,表现了浙江绍兴一带农民在穿戴方面的风格。
(3)________,写出了父亲对他的疼爱,也反映了一种良好的祈愿。
3.选文出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你能写出一句鲁迅先生的名言吗?
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少年闰土(节选)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他不咬人么?”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cuān   cuàn)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地里,潮(xūn   xùn)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2.选文中,两个破折号的作用是       (     )
A.表示声音的延长B.表示意思的转折C.表示补充说明
3.在“我”眼中,闰土讲的事,是“新鲜”“希奇”的,而且是“无穷无尽的”,能看出“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是指       (     )       
A.西瓜被路人偷吃。
B.西瓜长在海边,被海水淹没。
C.西瓜被獾猪、刺猬、猹偷吃。
5.“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是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项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差,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1.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急切地想见到闰土?用“﹏﹏﹏”画出相关语句。
2.文中画“ ”的部分是对闰土的 _______描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孩子。
3.文中哪些内容是作者产生的联想?请用“ ”画出来。
4.请你仿照段落中用到的方法,用一句话描绘一个人物的外貌。
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一个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1.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离散(       )       轻松(      )
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伯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这句话表面是写伯父自夸记性好,实际是写伯父委婉地批评“我”___________。从这句话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先生的_______
3.读一读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我”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       
A.伯父只夸他自己而不夸“我”,“我”感到失落、不满。
B.“我”听懂了伯父的话,感受到了伯父对“我”的委婉的批评。
C.“我”觉得伯父的记性好,而自己的记性差。
4.请你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少年闰土(节选)

①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②“他不咬人么?”

③“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④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⑤“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⑥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选自______写的《______》。
2.根据选文内容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选文第1自然段中的两个破折号都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
(2)选文第3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中的省略号都表示语言中断。(       )
3.选文第4自然段中的“素”是____________的意思,“新鲜事”是指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我”对______的羡慕和钦佩。
4.为什么“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1.作者用(        )描写、(        )描写、(        )描写、(        )描写,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年闰土形象。
2.“我”见到闰土有许多的话要说,却“吐不出口外去”。以下对原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感觉到“我”与闰土之间的距离已经疏远了。
B.“我”太长时间没有见到闰土,我不知道该先说哪一句。
C.闰土的变化把“我”吓坏了,我惊讶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3.请你选择一件事情,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刻画一个你熟悉的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往事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喜欢,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紧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这篇散文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什么?全文的点睛之笔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三段交代八九年前的作用是_____
A.说明我喜欢莲花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B.抒发自己对故乡园院中红莲的思念之情,介意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C.写一段趋势,丰富文章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借祖父的话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主题的揭示设下伏笔。
3.根据上下文,试推断下面词语的含义。
应:________
菡萏:________
4.“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句中的“不宁的心绪”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杨升庵是明朝的大诗人、大画家、大书法家、大文学家。

杨升庵年幼就______,是当地有名的神童。他特别喜欢游泳,一到热天,就到门前的小河里去玩个痛快。

有一天,他正在河里游泳,远远地看见衙役们举着“回避”“肃静”的牌子在前面鸣锣开道,县太爷坐着轿子,在一群衙役______中走过来。县太爷来到小升庵附近,看他光着屁股在河里游泳不回避他,觉得这孩子可气又可爱,想逗逗他,便叫人拿了岸上的衣服挂在一棵大树上。县太爷下了轿子,对小升庵说:“今天我给你这个小神童出个上联,你若对得好,我把衣服还你,若对不上来,那就在水里泡着吧!”

小升庵一听对对联很高兴,便两手很夸张地抠抠耳朵说:“我______。”

县太爷被他的滑稽样逗乐了,一指那棵大树:“千年古树当衣架。”说完就想朝轿子那儿走。打算坐在轿子里等小升庵对出下联。谁知,他还没转过身去,一个童声就喊起来:“万里长江作澡盆!”

县太爷一惊,______:“真是神童啊!”于是亲自取下衣服送到小升庵跟前,说:“你小小年纪,就有这么大的气魄,将来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

1.将(前呼后拥 聪颖过人 脱口而出 洗耳恭听)填入文中的横线上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县太爷看着杨升庵,觉得他可气,是因为________;觉得他可爱,是因为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伯父送我的礼物

我的伯父鲁迅送过我不少礼物,如今保存下来的,一件也没有了。

我幼年的时候,对这些礼物虽然很喜欢,但不懂得珍惜它们,现在回想起来,才感到这些无价之宝的分量。可是却找不到了。在现实世界已不复存在的东西,我只能从记忆中去寻觅。

我记得他曾经送给我一本《表》,他没有告诉我这是他翻译的,那时我也不知道鲁迅是谁,或者可以说,压根儿我没注意到作者和译者是谁,我只是被故事所吸引,我很喜欢这本书。那时候,上海有很多的小乞丐、流浪儿童,怎么没有地方收容他们呢?到抗日战争时期,流浪儿童更多了,他们露宿街头,眼看他们一天天瘦下去,病了,躺在尿屎之中,北风一起,他们死去了。(     )儿童,(     )有成年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可以收容他们呢?这本《表》,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和影响。还有一件礼物,是一支竹节作为笔杆的铅笔。那时我还念小学,我用它来做作业,我觉得这支淡黄色的竹笔很好看,我一边写字,一边欣赏它的造型的美。

儿童是喜欢文具和书籍的,它们可以陶冶儿童的性情,启发儿童的智慧,增加儿童的知识。儿童不能没有它们。

伯父鲁迅送我的礼物(        )已经没有了,(        )它长期留在我的记忆里。在那荆天棘地的旧社会里,它温暖了我稚嫩的心,使我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未来是光明的,人并不都是冷酷的,社会一定会变得更加合理。

1.伯父曾经送“我”什么礼物?作者重点写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说明了什么?联系上下文说说“荆天棘地”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不光……还……             如果……就……             虽然……但是……
4.用“﹏﹏﹏”画出文中首尾照应的句子,然后说一说:为什么伯父送“我”的礼物会“长期”留在我的记忆里?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