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文言文阅读。

学弈(节选)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  )为听;一人虽听(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  )。

1.给加点的“之”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指鸿鹄。   B.弈秋的教导   C.没有意义,可以不译
2.先解释加点字的含义,再写出全句的意思。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思弓缴而射之。
至:____________________   援: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成语来形容第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用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成语来形容第二个学生的学习态度。
4.《学弈》这则文言文选自__________。通过这篇课文,我明白了_________的道理。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使弈秋二人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其智弗若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读出(______)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该读出(______)的语气。
A. 反问           B. 疑问           C. 否定            D. 肯定
4.你从《学弈》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课内阅读。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作者是现代作家__________先生。
2.写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并仿写ABB结构的词语。
涔(________)泪潸(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二描写了朱自清先生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你的日子是怎样过的?读一读选段,仿照选段二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策略整理,参与阅读交流感受能力提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回顾“同读一本书”的交流策略后,我们就这样交流。
滨滨:我来说“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了______(两字概括)的故事……
晓晓:我来说“人物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琪琪:我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学习本文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níng  líng)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níng  líng)俐俐地从我身上(   )过,从我脚边(   )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   )过了。

1.用“√”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读音。
2.从下面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序号)
A.闪   B.飞   C.溜   D.跨
3.这一段文字,作者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多选)运用其中的一种手法仿写句子。
A.排比   B.对比   C.拟人   D.比喻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描写了哪些生活细节来表现日子的来去“匆匆”?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试用两个成语分别概括两个学徒的不同表现。
一人:________   另一人:________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气势________     目不________
3.根据句中内容写词语
①父亲的教育让我记忆深刻,永远不忘。________
②我跟过去完全一样地到他的书摊看书。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先阅读,再回答问题。

向日葵

春天来了,雪化冰消,山青了,水绿了。农民伯伯开始播种了。他们把玉米、大豆、谷子等优良种(zhǒnɡ zhònɡ)子种(zhǒnɡ zhònɡ)进了责任田,也把乌黑发亮的葵花籽儿,撒进肥沃的泥土里。

一阵春风,一场春雨,玉米出来了,大豆出来了,谷子也出来了。葵花呢?葵花用它那两片有力的嫩芽举着“人”字形的种子硬壳也出来了。

阵阵春风,场场春雨,向日葵长高了,已经有五六片叶子了。它像一个欢乐的孩子,无忧无虑地生长着。

夏天到了,在这生长的季节里,向日葵已经告别了自己的幼年,长成了一个“小伙子”了。你看,它那舒展的叶子多像一把把芭蕉扇啊!头顶上隐隐约约长出了一个花骨朵——小小的绿色的花盆。它的花盆一天天长大,终于开出了轮子似的花朵。几十个黄色的花瓣。花盆中间是密密麻麻的金灿灿的花蕊。

一阵狂风,一场暴雨,向日葵在风雨中摇摆,而它的头却时时刻刻朝着太阳。

早晨,葵花张开笑脸,第一个迎接冉(rán rǎn)冉升起的太阳,中午太阳当空,葵花总是扬起那金色的脸庞(pánɡ bánɡ)。傍晚,太阳徐徐落山了。向日葵又面向西方,恋恋不舍地和太阳告别。

啊!多美的葵花呀!金色的阳光照进它们的心里了。

秋天来临,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向日葵度过了它朝气蓬勃的青年时代,渐渐成熟了。

习习秋风,丝丝秋雨,向日葵的叶子由绿变黄,花盆外的花瓣也慢慢凋谢了。但是花喷里那些数不清的花蕊下面却结出了饱满的果实——葵花籽儿。这时,向日葵谦虚地悄悄地低下了头。好像在向人们暗示,该收获了。

农民伯伯开始秋收了,他们打下葵花籽儿,选好的交给国家榨油,剩下的留给自己吃,还用葵花的叶、茎做饲料。向日葵对人们的贡献多大呀!

到了冬天,向日葵的一生虽然结束了,但它留下的丰收果实,却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由于向日葵时时刻刻接受阳光的哺育,它的果实才格外饱满,格外香。

是的,我们少年儿童也正像葵花一样,在党的阳光下,天天向上,茁壮成长。

1.用“/”画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四个词写下来,再写出你从课外想到的四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冉冉”是慢慢的意思,请你在文中找出三个和“冉冉”意思相近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向日葵外形特点的一段话;用“   ”画出描写向日葵作用的句子。
5.作者抓住了向日葵的特点,写出了“果实格外饱满,格外香”并且产生了联想,这联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向日葵的?请在正确的答案后的(    )里打“√”。
A.按时间顺序。(    )        B.按事情的发展、变化顺序。(    )
C.按事物的特点、类别顺序。(    )        D.按空间顺序。(    )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笋

我爱竹山,我爱竹林,我更爱竹山的春色,竹林的后代——春笋!

春日,春雨蒙蒙,绿油油的竹山,翠生生的,像一幅烟雨迷蒙的水墨画。云雾汾扬,洒在竹叶上,“沙沙沙沙”,像少女轻抚琴弦,像春蚕吞食桑叶。滴答,滴答,小水珠掉落在地上,渗进土里去了。地里的笋芽儿如同婴儿吮着母亲的乳汁,吸呀吸,积聚着力量。

嗬,一夜之间,又有无数春笋拔地而起啦!瞧,漫坡遍地,密密麻麻。一个个像尖尖的锥子,披着淡绿的嫩衣,在春风中欢笑,在春雨中沐浴。

春笋生得多么顽强啊!迎着阳光,吸着雨露,一个劲儿拔节,“啪啪啪”,一节,一节,一节……你追我赶,竞争着向上,向上。山泉叮咚为它们伴奏,鸟雀欢鸣为它们歌唱,山花舒瓣为它们舞蹈,松柏婆婆为它们鼓掌:长吧!长吧!高高的天空多广阔,看谁早日成材。

1.从文中找出3个描写声音的词语在下面,并试着写出2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词方法。
①春日,春雨蒙蒙,绿油油的竹山,翠生生的,像一副烟雨迷蒙的水墨画。(_____
②雨雾纷扬,洒在竹叶上,“沙沙沙沙”,像少女轻抚琴弦,像春蚕吞食桑叶。(_____
③山泉叮咚为它们伴奏,鸟雀欢呼为它们歌唱,山花舒瓣为它们舞蹈,松柏婆婆为它们鼓掌:长吧!长吧!高高的天空多广阔,看谁早日成材。(_____
3.作者为什么喜欢春笋?联系短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课描写春笋,实际上是在赞美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按原文填空。
2.文中用_______的手法叙述二人对待学弈的态度。
3.文中两个跟弈秋学下棋的人,表现各有不同,请分别用两个成语来概括两个人的学习态度。
第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文中的话说说另一个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这篇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综合性学习。
网络用语,即多在网络上流行的非正式语言。多为谐音、错别字演变而成,也有象形字词,以及在论坛上引起流行的经典语录。如“菜鸟”原指电脑水平比较低的人,后来广泛运用于现实生活中,指在某领域不太拿手的人。“灌水”原指在论坛发表的没什么阅读价值的帖子,现多比喻空洞的、搞笑的言论。
1.根据下面句子的提示,请你说说下面的网络用字代表的含义。
(1)韩国某学者发表言论说端午节源于高丽王朝,网友们纷纷表示被雷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要问她,会不会显得很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网络用语盛行的现象,你做何评价?(回答不要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