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水里的píng zǎo(_______)游鱼,一同dàng yàng(_______)。
2.我看到满山的枫叶像燃烧的火yàn(_____),shùn(_____)间陶醉了。
3.小女孩瘦xuē(___)的身子在风中发抖,一件接着一件错zōng(___)复杂的事让她理不出头绪。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细读文本,回答问题。
1.课文第二小节第一句话“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这句话中,罗列了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19个事物,后面还加了省略号。既然用了省略号,作者为何不选三五个有代表性的事物罗列出来,其他都省略掉,这样是不是太啰嗦?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阅读链接”,比较阅读下面的三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A 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B 何尝有一丝碎影,之间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C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1.四近:____________      2.膝髁:_____________     3.皱蹙:_____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               ,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我就要凝视他们……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将短文的第一自然段补充完整。
2.这篇短文选自课文________,课文中作者将______与______相结合,说明自己对未来充满希望。
3.文中“昏沉的夜”暗指__________,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丁丁在读《红岩》时,为书中革命志士而感动。他在写读书心得时,想用“始终不yú”这个词语来形容江姐坚定的信念,可是却不会写“yú”字。他查到了四个“yú”字,在这个词中应该用______,这个字在这个词中的意思是______
逾yú   ①超过;越过:~期。②更,越发:~甚。
渝yú   ①变(多指情感或态度):坚贞不~。②重庆的别称。③姓。
愉yú   愉快:~悦。
瑜yú   ①美玉。②玉的光彩,比喻优点:瑕不掩~,瑕~互见。③姓。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请指出下面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
1.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           引号:(______
2.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       引号:(______
3.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省略号:(______
4.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省略号:(______
5.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的猹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破折号:(______
6.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破折号:(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它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1.这两段描写,写出了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谊,作者是如何表达海鸥对老人的这种深厚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三段两次用了“扑”这个词,为什么不用“飞”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想说的,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