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北京版(2004)|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文段《狼牙山五壮士》节选,完成各题。

①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lūn lún)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bēng běng)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

②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许多具敌人的尸体。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báo(雹 苞)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③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xuán(悬 旋)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⑤“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⑥“中国共产党万岁!”

⑦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给文中括号里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书写,用“√”表示出来。
2.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选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英勇跳崖
3.选文第①段中,用“     ”画出从整体上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的句子。用“﹏﹏﹏”画出具体写每一位战士战斗情景的句子(画出任意一句即可)。这种写法属于场面描写中的          的写法。
4.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体会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第④段划线句子是_______________描写,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运用选文的写法,描写阳光大课间时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1.这段话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描写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的句子。
老班长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体会到老班长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二)课外阅读。
废墟中哭喊的“中国孩子”
1937年8月13日,抗日战争在中国最大的都市上海打响之后,大批的难民拖家带口涌向火车站。
8月28日约16时,日本侵略军的三架轰炸机没有攻击中国军队的军事目标,却冲着上海南火车站投下了炸弹,以妇女、儿童为主的数以千计的生灵随着骤然升起的黑烟而顿时逝去。
供职于美国赫斯特新闻社的中国记者王小亭,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
“当时的景象触目惊心,还有人在挣扎着站起来,铁轨上、月台上到处躺着被炸死炸伤的人,断肢残体处处皆是,只是由于想到了工作,才使我忘了所看到的东西。我停步装上片子,看到脚上的鞋子已满帮儿是血。”
“我穿过铁轨,以燃烧着的天桥为背景拍了好几张全景。这时,看见一个男子从铁轨上抱起一个幼童,把他放在月台上,又回去抱另一个受重伤的孩子,孩子的母亲已死在铁轨上。我在拍摄这幅悲惨的画面时,听到有架飞机又飞回来了。我迅速对着那个孩子拍完了剩下的几英尺胶片,然后向孩子跑去,想把他带到安全的地方去。轰炸机在上空飞了过去,没有扔炸弹。”
王小亭享有“新闻片专家”的美誉。他拍摄的胶片被美国军舰从上海送往菲律宾的马尼拉,再通过泛美航空公司的飞机送抵美国纽约。两周后,美国赫斯特所拥有的报纸和所提供的新闻纪录电影上,在废墟上哭喊着的“中国孩子”与观众见面了。他的频频亮相,深深地印在了很多人的脑海里。同年10月14日出版的《生活》杂志估计:有1.36亿人看到了这张照片。
忽然之间,通过这个哭喊着的中国孩子的形象,中国与日本侵略军的殊死战斗有了世界意义,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注意。国际爱好和平的正义人士,对日本侵略军残忍地杀戮毫无防卫能力的中国难民深感义愤。
1.根据引号表示的含义,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话语引用。
C.表示强调。
(1)记者王小亭回忆说:“当时的景象触目惊心,断肢残体处处皆是。”  (      )
(2)两周后,美国赫斯特所拥有的报纸和所提供的新闻纪录电影上,在废墟上哭喊着的“中国孩子”与观众见面了。     (      )
(3)王小亭享有新闻片专家”的美誉。    (      )
2.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地说一说日军轰炸上海火车站时,造成了怎样严重的灾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小亭是怎样通过这张“废墟中哭喊着的‘中国孩子’”的照片,引起全世界人民对抗日战争的关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欢乐岛。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cāo  cháo)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sāi  sài)外常常狂风怒号(háo  hào),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zhuì  duì)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用“√”选出文中括号内的正确读音。
2.用横线画出描写野外条件恶劣的句子。
3.在文中找出一个中心句,用双横线画出来,并在中心句里找出一个短语作为这段话的小标题,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片段先写了詹天佑接受任务,开始勘测线路;接着写他怎样_________________的;然后写他怎样_________________的,最后写他怎样_________________的。
5.根据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