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
-
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登录
|
注册
试卷
|
试题
|
走进学进去
|
学进去
试题
试卷
字/词
搜索
购买服务
首页:
小学语文 鲁教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
>
9 地震中的父与子
鲁教版(五四学制)
|
四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窃读记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4*我的“长生果”
口语交际 习作一
第二单元
5 钓鱼的启示
6*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7 落花生
8*别饿坏了那匹马
口语交际 习作二
第三单元
9 地震中的父与子
10*慈母情深
1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2*学会看病
口语交际 习作三
第四单元
13 圆明园的毁灭
14 狼牙山五壮士
15*难忘的一课
16*最后一分钟
口语交际 习作四
第五单元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有趣的汉字
我爱你,汉字
第六单元
17 草原
18*丝绸之路
19 白杨
20*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口语交际 习作六
第七单元
21 古诗两首
牧童
舟过安仁
22 冬阳 · 童年 · 骆驼队
23 童年的发现
24*儿童诗两首
我想
童年的水墨画
口语交际 习作七
第八单元
25 只有一个地球
26*大瀑布的葬礼
27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28*青山不老
口语交际 习作八
试题
题型:
全部
选择题
填空题
语言表达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信息匹配
书面表达
句型转换
连线题
判断题
排序题
书写
诗词曲鉴赏
修改病句
简答题
其他
听读鉴赏
难易程度:
容易
较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排序:
综合排序
试题难度
使用次数
真题次数
共
24
道相关试题
读拼音,写词语。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按要求写句子。
1.本文描写外貌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描写语言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描写动作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________年________国________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________小时的艰难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共________个孩子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________,赞扬了深厚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2.课文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了描写刻画之外,还用其他孩子家长看到废墟后的“________”与父亲的走向废墟、坚持挖掘对比着写,从而凸显了父亲________的伟大形象。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查字典填空。
1.“疾”字的部首是________,字典里的解释有:A.疾病;B.痛恨;C.急速。“疾步”中的“疾”应取
解释;“疾步”的意思是________。
2.“绝”字用音序查先查字母________ ,字典的解释有:A.断绝;B.穷尽,完全没有了;C.绝对;
A.极,最。“绝望”的“绝”应取的解释是________。
3.“昔”字用音序查,字母是________ ,部首是________,“昔日”的意思是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辨字组词。
机( ) 虚( ) 埋( ) 屈( )
矶( ) 墟( ) 理( ) 掘( )
乐( ) 辟( ) 甚( ) 振( )
砾( ) 僻( ) 堪( ) 震(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 )你说过,( )发生什么,你( )会和我在一起,(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 )我爸爸活着( )一定会来救我,( )能救大家。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A.疑问句;
B.反问句;
C.感叹句;
D.陈述句。
1.“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的?”( )
2.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 )
3.“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 )
4.《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个故事难道不感人吗?(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不断有孩子的父母( )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 )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 )地离开了。其中( )说明了父母的难过,( )说明了他们离开的原因。
2.他满脸( ),双眼( ),衣服( ),到处都是血迹。这句话说明( )。
3.“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 )次,这样反复出现的作用是( )。
4.课文最后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你认为父亲的了不起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子的了不起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看拼音写词语,田字格里巧布局。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比一比,选合适的词语填空。
◆ 伤害 损害
①2004年底,印度洋发生海啸,上千万人受到了( )。
②行人乱穿马路的行为( )了我们这个城市的形象。
◆ 失望 绝望
①王大爷得了重病,在他几乎( )的时候,医生治好了他的病。
②爸爸本来答应这个星期天带我去划船,但他出差去了,我觉得很(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