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苏教版(2001)|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文本阅读。
黄山奇松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成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1.这段话描写得有详有略,其中详写_______ ,略写了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 (     )
A. 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重点突出
B. 陪客松;迎客松、送客松;重点突出
C. 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有轻有重
2.画线的句子中有两处引号,表示_______,两句都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是写作者的_______。 (     )
A. 特殊含义;拟人;联想
B. 特殊含义;比喻;联想
C. 普通含义;拟人;联想
3.短文的第二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的写法,分别描写_______的迎客松、_______的陪客松及_______的送客松,让人读来十分有趣。 (     )
A. 写实;热情好客;耐心陪客、姿态优美
B. 虚实结合;热情好客;耐心陪客、姿态独特
C. 联想;姿态优美;耐心陪客、姿态独特
4.“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这句话水到渠成地点明了黄山奇松的作用,表达了作者_______之情。 (     )
A. 对黄山奇松的留恋    B. 对黄山奇松的热爱、赞美    C. 对黄山奇松的惊讶
5.可以将第三自然段分为_______层,这三层之间是        关系。 (     )
A. 三;总-分-总    B. 两;总-分    C. 三;总-分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朝霞和日出
天亮了,东方天际露出了鱼肚白颜色。渐渐地,鱼肚白变成淡红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的红晕一样。接着,它又由淡红慢慢地变成深红,再由深红变成金黄的颜色。这时候,周围的白云,仿佛图上了缤纷的色彩。啊,多么艳丽的朝霞!我真希望自己是一个画家,把清晨这一美丽的景色描绘出来。
我爬上山顶凝望那遥远的天际,彩云在不断地变化:一会儿好像金苹果,一会儿又好像紫葡萄,一会儿仿佛又变成蓝宝石、珍珠、彩玉……瑰丽无比的朝霞,变化莫测。
没有多久,火球般的红日,从东方的地平线上缓缓升起来了。霎时,远近的树木,地上的花草,青青的山,绿绿的水,都披上了晨曦,充满了朝气。尤其那些草木枝叶上的露珠,像镶了边的金刚钻一般,晶莹闪耀,好看极了。我第一次登山,真没有想到,日出景色,竟是这样的美丽!
原野的清风徐徐地吹拂着,我尽量地呼吸清晨的新鲜空气,尽情地欣赏着清晨的美景,不由喃喃地自语:“大自然啊,你多么美丽!”
1.从第一节描写朝霞色彩变化的词语是(    )
A. 鱼肚白→深红→淡红色→金黄
B. 淡红→深红→金黄
C. 鱼肚白→淡红色→深红→金黄
2.文中的一组排比句是(     )
A. 第一节的最后一句。    B. 第二节的句子。    C. 第三句的第二句。
3.第三节中,作者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分别是(     )
A. 比喻;把彩云比作苹果、紫葡萄及宝石、珍珠、彩玉等。
B. 拟人;把彩云比作苹果、紫葡萄及宝石、珍珠、彩玉等。
C. 比喻;把苹果、紫葡萄及宝石、珍珠、彩玉等比作彩云。
4.本文按     的顺序,描绘了              。   (    )
A. 事情发展;整个日出的奇妙过程
B. 日出时间;日出时的奇特过程
C. 日出时间;日出时大地万物复苏、充满朝气、生机盎然的特点
5.作者写朝霞,主要抓住了                        两个特点来写,侧重于            描写;写日出,主要抓住了                   、山、水和露珠等事物的描写,侧重于            描写。 (     )
A. 颜色、形状、动态;树木、花草、静态
B. 颜色、形状、静态;树木、花草;动态
C. 颜色、大小、动态;树木、云彩、静态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潜望镜。
黄山奇松(片断)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hào hǎo)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1.给文中的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来。
2.用“________”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3.这段话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大名松。
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三大名松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句子,完成练习。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1.这段话的描写顺序是(    )。(多选)
A.由远及近B.由近及远
C.由部分到整体D.由整体到部分
2.画“________”的句子让我想到了徐霞客游完黄山后留下的“________,________”的千古名句。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饱经风霜,(   )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   )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这段话重点介绍了迎客松、________________这三大名松,其中作者重点写的是_________,因为________
3.作者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迎客松斜伸出去的枝干比作“________”,把陪客松比作“________”。而游人则直接把送客松看成是“________”,它伸出“手臂”,是在和游客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装点(   )  屹立(   )  神奇(   )  秀美(   )
2.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请你续写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语段阅读。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观赏——(______) 依依不舍——(________)
2.解释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一个写句话。
(1)饱经风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郁郁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依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段主要写_____是整个黄山的象征;_____如同一个巨人;_____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4.把这段文字用“||”分成两层,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