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2001)| 三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乐园。
鲁班造锯
鲁班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能工巧匠,也是一位十分伟大的发明家。传说现在木工所用的锯子就是鲁班发明的。
一天,鲁班到一座高山上去寻找木料。突然脚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的一丛茅草。手被茅草划破了,渗出血来。
“怎么这不起眼的茅草这么锋利呢?”他忘记了伤口的(伤痛 疼痛),扯起一把茅草细细端详,发现小草叶子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小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
他想:要是我也用带有许多小锯齿的工具来锯树木,不就可以很快把木头锯开了吗?那肯定比用斧头砍要省力多了。
于是,他就请铁匠师傅打制了几十根边缘上带有(锐利 锋利)的小锯齿的铁片,拿到山上去做(实验 试验)。果然,很快就把树木锯断了。
鲁班给这种新发明的工具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锯”。
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伟大——(     ) 端详——(     )
3.“观察——想象——试验”让鲁班发明了“锯”。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我自己想出来的”
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是在外祖母家长大的。外祖母很疼爱他,上学(时常、常常)给他一点零用钱。小牛顿一不买糖果,二不买玩具, 他把钱积(zàn  zǎn)起来,去买锤子和锯子。他喜欢自己动脑,做一些手工制品。
一天,小牛顿兴冲冲地跑到外祖母面前说:“外婆,你看这个!”外祖母一看,小牛顿手里捧着一块木板,中间(dīng  dìng)着一个(dīng  dìng)子,四周画着一条条放射形的线条。外祖母问:“这是什么呀?”
“太阳钟。太阳光的影子投到哪条线上,就可以看出是什么时间。”
“是谁(jiāo  jiào)你做的呀?”
“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小牛顿(自信、自豪)地说。
牛顿长大以后,(始终、一直)保持着富于想象,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正是这样,他(发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 lì    lǜ),还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成就)。
1.给文中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从括号内选择出搭配合适的词语。
3.照样子写词语,看谁写得多。
兴冲冲
4.我会填。
牛顿是            国的伟大的           家。小时候上学时,他把零用钱          起来,买                做了一个             
5.太阳钟是什么样子的,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并画上横线。
6.牛顿是怎样利用太阳钟看时间的?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文《玩出了名堂》

1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试一下,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课,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  ① )。

2列文虎克的工作是看守大门,并定时到钟楼去敲钟。这份工作相当清闲,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   ② )

3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_________;观察牙齿,看见_________。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_________”

4他最早发现了(   ③    ),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1.选择合适的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A.显微镜B.微生物C.放大镜
2.选择恰当的内容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________;观察牙齿,看见________。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________” 。
A.小人国B.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C.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
3.双引号中的内容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4.请你按照列文虎克玩的顺序从新排列上面的四段文字,正确的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文精彩回放。

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英国皇家学会知道了他的发现,聘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连英国女王和娥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里观看新世界里的“居民”。

1.联系上下文理解,“千里迢迢”的意思是________,“玩具”指的是________,“居民”指的是________
2.这个自然段主要是写(   )
A.英国皇家学会聘请列文虎克为会员。
B.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拜访列文虎克。
C.列文虎克的伟大发现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震惊了全世界。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玩出了名堂(节选)
朱长超
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 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许多→(   ) 简单→(   )
2.文中“小人国”是指   ,“居民”是指   
3.文中主要写了两层意思。第一层写的是列文虎克在玩   时,发明了   ;第二层写的是他在玩       时,发现了             
4.用“”画出文中描写列文虎克做显微镜的句子。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鲁班造伞
很久以前,还没有伞。著名的工匠鲁班和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许多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雨来了,或是被太阳晒得难受了,行人可以躲一躲,歇一歇,喘口气儿。
可是鲁班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能待在亭子里不走哇。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哇!用什么办法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的呢?一天,天气热极了,鲁班看见许多小孩子在荷塘边玩,每个孩子的头上都顶着一张荷叶。
鲁班问他们:“你们为什么顶着荷叶呢?”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鲁班拿过一张荷叶,仔细地瞧了又瞧。荷叶圆圆的,上面有许多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
鲁班的心里一下子亮堂起来。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 好啦 好啦 他高兴地喊起来 这东西既能挡雨遮太阳 又很轻巧
后来,他又把它改成了可以活动的:用的时候,就把它撑开;用不着时,就把它收拢。这就是最早的伞。
1.给文中缺少标点符号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用“ ”画出描写鲁班造伞时的动词。
3.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画出来。这句话把   比作   
请你也来仿写一句吧:                                                
4.鲁班造伞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呢?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墙壁“冒汗”了

今天早上,我刚刚起床,猛然发现我家的墙壁上湿漉漉的。走近一看,原来墙壁上沾满了一粒粒小水珠呢!这些小水珠是从哪儿来的呢?难道墙壁也会冒汗吗?我很奇怪,就跑去问妈妈。妈妈告诉我说:“这叫墙壁返潮,因为天气闷热,空气潮湿,天快要下雨了。”

墙壁潮湿,天真的会下雨吗?我连忙透过窗户看看天,天空灰灰的,太阳失去了往日的威力,阳光也不会那么耀眼了。可是,天空中没有一朵乌云,天怎么会下雨呢?

这样的天气持续了两天,第三天,果然下雨了。我终于明白了:墙壁“冒汗”,天要下雨。哈哈,墙壁也成了气象家了!

1.照样子写词。
湿漉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墙壁“冒汗”就知道(_________),我家的墙壁成了(_______)。
3.我们还看到什么现象,也知道就要下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检阅台
蔡侯纸
1957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郊的一座西汉古墓中,得到了一批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叠纸。这叠纸有八十八片,尺寸大小不一,最大的为十乘十厘米,最小的为三乘四厘米左右。由于这批纸是在灞桥发现的,所以称灞桥纸。这是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因此,可以断定,大约二千多年前我国就已有了植物纤维纸了。当然那时的制作是很粗糙和原始的。
如何把植物纤维纸从粗糙和原始变得更为精细些?这就得提到东汉时的蔡伦了。蔡伦是桂阳(今湖南耒阳)人。他于公元75年进京城洛阳皇宫当太监,后兼任“尚方令”。“尚方令”的职务就是监造和管理宫廷用品,也包括纸在内。这就使他有机会与造纸工匠进行接触,并因此熟悉了造纸的技术。当他看到造纸的技术不够理想时,便设法加以改良,把树皮、麻头、破布、破鱼网等都用来造纸。这些东西不只容易得到,而且比原来的原料更便于加工。加工的方法是:先把这些东西搅拌石灰,沤过,再放在石臼中舂,把纤维舂散,然后加水煮烂,掺和胶一类有粘性的物质,使纤维互相融合成浆糊状,再把浆用细篾均匀地捞出,让它干燥。这样便可得到纸了。
蔡伦用这种方法造纸,造出的纸比先前的好了。他于公元105年(东汉元兴元年)上奏给汉和帝,得到汉和帝的赞赏,并把他的造纸方法推广。因为他曾被封为龙亭侯,这种纸便称为“蔡侯纸”。
1.说明下面三个概念的意义以及来历。
植物纤维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灞桥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蔡侯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说明,如果去掉文中画“——”的词语,句意有什么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文章概括蔡伦在造纸史上的贡献以及影响。
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蔡伦的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作为一个离不开纸的学生,你怎样评价蔡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轰隆隆的雷声从天空滚过,震撼着山川大地,一条条耀眼的银蛇在天空飞舞,随之而来的是狂风暴雨。
我们现代人看来这只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罢了,可我们的祖先却对此难以理解,他们想象天上一定有种神秘的力量支配着这一切。在希腊神话中,雷电就在万神之王宙斯的手中,他有无比的威力,当他发怒时,就把雷电放出来震慑群神和人类。中国人传说这是雷公电母在惩治邪恶,后来的欧美人又把雷电和上帝联系起来,说是上帝主宰雷电。
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许多人都想用科学的方法揭开雷电的秘密。第一个做这种试验并取得成功的人是美国人富兰克林。
1752年7月,富兰克林做了一次震惊世界的试验。他在大雷雨即将到来之前,把一只大风筝放到天空,风筝越飞越高,肉眼几乎看不见,这时大雨倾盆而下,富兰克林握风筝线的手突然感到一阵麻木,紧接着,挂在风筝线下端的铜铃晃动起来,伴随着阵阵声响冒出点点火花。“成功了!成功了!”富兰克林扔下风筝兴奋地大叫起来。他冒着生命危险终于揭开了雷电之谜。
富兰克林建议用尖端金属杆装在屋顶,再用铁丝把铁杆同地面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把天上的电引到地下,防止房屋遭到雷击。这就是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我们至今还在使用。
根据故事内容,给短文加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的祖先难以理解的问题有哪些?请写出三个问题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富兰克林的发现是什么?(  )
A.雷电是云层放电的现象。
B.能起破坏作用的是声音。
C.有破坏作用的是电,而不是声音。
读文中画“——”的句子。这是一个______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
用一句话简单地概括短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给选文中没有加标点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任意(    ) 忽然(    ) 调整(    )
联系课文填空:“小人国”是指______________,“居民”指的是____________。
这段话主要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写的是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时,发明了__________;第二层写的是列文虎克在玩显微镜时,发现了__________。
用“——”画出描写列文虎克心理活动的句子。
你从列文虎克的故事中想到了什么呢?写一写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