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西师大版(2003)|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活动三:拓展阅读实践
学习古文,不仅要记住其中字词的意思,还要学会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字词的具体含义,进而理解全文的意思,并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
读读下面的古文及其注释,说说其中包含的道理。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察今》
注释:①涉:渡。②其:他的。③遽(jù):立刻,马上。④契:用刀刻。⑤是:这儿。⑥者:……的地方。⑦之:代词,指剑。⑧矣:了。⑨而:但是。⑩若:像。⑪此:这样。⑫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这则故事包含的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