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西师大版(2003)|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文链接。
1.“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在文中重复出现,其表达效果如何?
                                                                             
                                                                             
2.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从写作角度来说,前者由“雪山”写到“东海”,偏于    ,后者由“远古”写到“未来”,偏于   。从内容上看,前一节是后一节的   ,后一节是前一节     。从写法上讲,全歌词虚实结合,不过两节有所侧重,前一节偏于   ,后一节偏于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漫游。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最能体现中文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开始学着背诵古典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
1.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戏答:                                                         
铸就:                                                         
心潮难已:                                                         
2.仔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1)中文的特点是什么?
                                                                         
(2)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3.为什么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4.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说一说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
                                                                         
                                                                         
5.考考你。
(1) 文中提到的“大地”“海内”“天涯”“知己”等词语分别指什么?
                                                                      
(2)读一读,填一填。
清明时节雨纷纷,                                   
明月几时有,                                      
劝君更尽一杯酒,                                   
大江东去,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 )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是你的气概,

你用( )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 )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 );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 ).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 )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 )在天外,

你用( )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 )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

1.根据课文内容,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长江之歌》采用___(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作者运用了(  )的修辞。
A.比喻B.拟人
4.“春潮”“丰采”“惊涛”“气概”,这几个词语写出了长江的____; “甘甜”“哺育”“健美”“挽起”,这些词语写出了长江__________
5.“啊,长江!啊,长江!”表达了我们对于母亲河的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能力展示台。

坐中国船

1919年6月的一天,在重庆朝天门码头,一只木船靠岸了。准备去上海的陈毅和其他几个青年,一一走出船舱,登上码头的最高处,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不一会儿,陈毅却皱起了眉头。他的目光掠过河岸,盯着挂有外国旗子的军舰,气愤地说:“美丽的祖国,却在外国列强的铁蹄下惨遭蹂躏!”

没多久,联系船票的人回来告诉大家:“去上海,有三家轮船公司的船,一家是日本人办的,给乘客赠送洋伞;一家是英国人办的,给乘客赠送床单;还有一家是中国人办的,大概是赔了本,没什么送给乘客。”

大家在坐船的问题上争论起来。

 有的主张坐日本人或英国人的船,因为可以得到点洋货。陈毅对大家说:“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欺侮。重庆人民也正在抵制日货,声援北京爱国青年。在这种时候,我们能为了一点洋货去坐外国船吗?这还有一点民族气节吗?”大家都觉得陈毅说得句句在理,一致决定坐中国船去上海。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蹂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欺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画“”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毅为什么皱起了眉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表现了陈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