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教科版(2003)| 四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孩子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离得不远,我看见孩子两眼睁得溜(liū liú)圆,两道小刷子似的眉毛紧紧地蹙(cù  chù)在一起。忽然,他把衣裳一脱,连同书包擎(qíng  jìng)在手中,“哧(chī cī)溜”一下滑进了河里。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地读音。
2.多音字。
挨——(_______)——(_______
似——(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4.我是模仿秀。
孤零零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蹙在——(______)忽然——(_____
6.在文中找出描写少年赤身下河时的动作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表现了男孩的_______性格。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自然之道》选段  
我和同伴(   )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    )地对向导说:“你得(dé  děi)想想办法啊!” 向导却(          )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           )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废 颓丧)地飞走了。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zhēn  zhēnɡ)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 睸)。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空。
(2)将括号里不正确的词或者读音删去。
(3)写出词语的近义词。
若无其事(         )   成千上百(          )   侦察(      ) 
(4)“侦”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        ,再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再查      画。
(5)文段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幼龟的数量多?请把它圈出来。
(6)“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这句话中,“自然之道”的意思是                                  。向导觉得那只负责侦察的幼龟被嘲鸫叼走是“自然之道”,这是为什么?请联系课文,说说你的理解。                              
(7)请写出你知道的一个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办事的例子。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夜读

书籍是通往心灵的小路。读书,使我远离浮(zào zóo);读书,使我宁静淡泊(bái bó)。读书让我在沉闷的日常生活中还能呼吸到一点自由清新的空气。忙完一天的工作,伴着一室的温(xīn xiāng),找一个舒适的姿势,捧一本心(yí yì)已久的书,快快进入那个空灵美妙的读书境界中去吧。在这万籁俱寂的夜里,(平静 宁静)从容地流连于书籍之间,让书香溢满我的心田,让书香释放我的情感,让书香提升我的境界。今天,留存一点读书的情结,多好呀!

书籍是人生忠实的伴侣。别看它沉默不语,它却能满足我情感的一切需要。至少,它在我(沉闷 烦闷)的时候不会将背(jí jǐ)向着我。有书相伴,在我悲哀的时候让我得到安慰,在我消沉的时候会得到警示,在我兴奋的时候帮助我恢复平静,在我得意的时候也教我不要忘形。无论多忙多累,无论走得多远,随身带一本书,我就永远不会感受到孤独。

书籍是生命旅程的写真。不同年龄、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阅读,是不一样的韵味。年少时候读《三国演义》,读《水浒传》能一口气读到天明。但现在,我喜欢看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的书,体味着人到中年的那种况味。我也不会贪读过久,因为明天还有许多重要的事等着已进入而立之年的我。在这宁静的夜里,哪怕只读个三五页,对我来说,已是一种奢侈,已足以让我感到自豪,感到满足。

窗外夜色渐深,我的睡意渐浓。合上书全,塞于枕下,坦然入睡。(平静 宁静)的读书为我每日的繁忙画上一个(优美 优雅)的休止符。三更有梦书当枕,纵然明日有再我的繁忙等着我,在梦乡里,我们会因气息如兰的一枕书香而露出一丝无忧的微笑。

1.用“\”画去文中带点字的不正确的读音。
2.用“——”画出文中括号里用得更合适的词语。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4.填空。
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书籍还是什么,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答题。

野牛趣闻

野牛主要生活在我国西南山区,主要生活在草木茂盛的山腰或山脚下。

野牛怕热,夏季早晚出来活动,中午躲在森林里睡觉。野牛也怕冷,冬季就到山顶上去吃竹叶,晒太阳。野牛喜欢群体生活。头牛在前,按大、中、小排列,很守纪律。万一有伙伴失散,不管跑多远,都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野牛的警惕性是十分高的。稍有风吹草动,就一起站着不动,发现敌情马上散开。遇上天敌豺狗子,它们就马上靠拢岩石或大树,一起对付敌人。野牛多团结呀!

1.把第二自然段分成三层,在文中用“/”标明。
2.野牛有哪些生活习性,简要写下来。
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开心阅读。

“一滴智慧”改变人生

有一位青年,在美国某石油公司工作,学历不高,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工作,他的工作,连小孩都能胜任,那就是巡视并确认石油罐盖有没有焊接好。不几天,他便对这项工作厌烦了,很想改行,但又找不到其他工作。他想,要使这项工作有所突破,就必须自己找些事做,因此,他留神观察,发现罐子旋转一次,焊接剂滴落39滴。他努力思考:在这一连串的工作中,有没有什么可以改善的地方。一次,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是否能够节省成本?

他经过一番研究,研制出“37滴剂”焊接机,经试后并不实用。他不灰心,又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这次的发明非常完美,虽然节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剂,但那“一滴”却替公司增加了每年5万美元的新利润。这个青年,就是后来掌握全美制油业95%实权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1.写近义词。
特别——(______)       节省——(______
2.面对厌烦的工作,这位青年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题目中的“一滴智慧”指的是什么?用简练的语言归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

林间嬉戏。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人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

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个跟着一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6千多只。

凯巴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

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

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

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1.比一比,组词。
躲(____)狼(____)播(____)灾(____
射(____)狠(____)插(____)伙(____
2.选择合适的词语。
宝贵珍贵可贵
①年轻的白衣战士为了人民的幸福献出了(____)的生命。
②熊猫是世界上(____)的动物,我们要保护它。
③我们应该学习桑兰决不向伤痛屈服的(____)精神。
3.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把”字句。
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主要告诉我们( )
A.森林里的动物是很可怕的
B.要在掌握大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保护它
C.狼和鹿之间永远是对立的。
5.这篇短文和第五课《捅了马蜂窝》都是讲的动物的故事,通过这两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根据自己理解写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天都看成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       )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       )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以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        )那些瞎了的人,(       )更加珍惜光明。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我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
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天?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QOrDeR]]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小题2】从文中找出两组反义词写下来。
(          )——(          )         (         )——(          )
【小题3】理解全文,填空。
(1)“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成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他们一定会     ;“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会                                     
(2)作者写这篇课文,是想告诉我们:                               
【小题4】读了这篇短文,你会想起哪些名人名言?请写出一两条。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
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章节和语句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二直线、三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皆有。
毛主席早年在湖南第一师范上学时,曾阅读批注了德国泡尔生著的《伦理学原理》。在10万余字的原著上,他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万二千一百多字的批注和提要。在他移居长沙清水塘时,他这本书曾被一个同学借去。直到1950年,这位同学才托周世钊先生带还给毛主席。毛主席又高兴地翻阅了自己写在书中的批语。
毛主席动笔读书,还纠正原书中的错别字和改正原书中不妥当的标点符号。打开毛主席批阅过的书籍,可以看到他是怎样不厌其烦地将一个一个的错别字和明显点错的标点改正过来,又将漏字一个一个地添加上去。
1.请你给这篇短文起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联系短文解释词语。 书眉:________
不厌其烦:________
3.毛主席看书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故乡的芦苇(节选)

樊发稼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退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孩子们为这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     ,     …… 

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当成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盒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叶。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把各自的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啰!开船啰!”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

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季,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身上裹着两片薄薄的玻璃纸似的羽翼。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红色的南瓜花。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

1.根据下列提示,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表现芦苇非常着急。   (_______)
(2)体现“我们”对芦叶船的喜爱与珍视。   (_______)
2.在短文中的横线处补写两句,使它们与“快乐地奔跑着”构成排比句。
3.短文中讲了乡间孩童的哪几件趣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写“甜蜜的梦乡”。想象一下“我们”梦到的是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儿 童 智 慧

小姑娘,只有5岁。
夏天她拿一朵刚摘的花给我看,靠近花蕊中间的花瓣上,有一粒草籽般的小黑点。
“知道是什么吗?”小姑娘问我。
我拿过来凑近看了半天,像研究人员一样。“不知道。”我只好老老实实请教,“这是什么东西?”
“是蜜蜂屙(ē)的屎。”
“啊?”我惊诧极了,“你怎么知道?”
“我注意看过啦,”她说,“蜜蜂可聪明呢,它每次采过一朵花的蜜,就屙一粒屎,做个记号,别的蜜蜂飞来一看,噢,采过啦,就不用白进去了。要不然,世界上有那么多、那么多的花,怎么才能知道哪朵采过,哪朵没有采过呢?”
“嗯,有道理。”我说完,忽然奇怪地想到,我活了40年,怎么从来没注意过这件事呢?我还以为蜜蜂是瞎忙呢!
是不是在蜜蜂眼里我也是瞎忙呀?
1.“我活了40年,怎么从来没注意过这件事呢?”“这件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你对“儿童智慧”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