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鲁教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根据课文《电脑住宅》填空。

住宅里的所有电脑全部设在暗处,在室内见不到。它们各有各的职能。分工负责,同时又互相连接,以便对环境作出综合判断,为主人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

1.文中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
2.这段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
A.比喻 B.拟人
3.这段话概括了电脑住宅中电脑的三大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处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只有松柏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

1.这篇短文共写了_________三个季节时候的山,重点写了__季的山的景色。
2.秋天的山有_____________等颜色。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1.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公开试验的目的不仅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每一个自然段对突出重点有什么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明星”上的一粒“微尘”

有一年,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北京参加数学研究会。

一天,华罗庚收到一封来信。信上大意是,读了您写的《堆叠素数论》这本书,jiào   jué)得这本书写得很好。可是经过反复计算,发现书里有一个问题的计算是错误的。如果把这本书比作一颗“明星”,那么,这个错误就好像一粒“微尘”。希望您能(gēng   gèng)正。

华罗庚读完信,翻开书来看,再一算,果然有错,他赞不绝口 真的太好了 他的意见完全正确 有着很高的才华

华罗庚把写信的青年人请来参加会议,这青年就是陈景润,后来成为有名的数学家。

就这样,华罗庚从自己的错误中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1.为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
2.给第3自然段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3.我认为“明星”、“微尘”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写进括号里。
重复(                    更改(                     缺点(                  出席(       
5.“明星”在文中指___________,“微尘”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     ”线画出短文中的一句比喻句。
7.结合短文,选择正确的说法(     
A.本文赞扬了陈景润认真钻研学问和一丝不苟的态度。
B.本文歌颂了华罗庚教授虚心接受别人意见并善于发现人才的精神。
C.本文说明了任何书都有错误,只要改正了仍然是好书。
8.“真的太好了”你知道好在哪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我会读 阅读课文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靠 依赖)自然的农耕的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     托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果 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用“√”选择文章括号内正确的词。
2.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那时”是指(        
A.原始社会B.农耕社会C.新社会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本文中的意思是(   
A.科学给世界带来了美丽的景色。
B.科学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
C.表现了先到科学技术成就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胸有成竹

  北宋画家文同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秘诀在哪里呢?
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了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都不间断地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寮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晁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做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诀窍——________    思考——________    显现——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概述文同画竹的秘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在文中画出“胸有成竹”的意思,并用“胸有成竹”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语段阅读。
消息很快传开了。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   )古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呢,(   )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信奉________的人嘲笑________时说的话。从侧面衬托出伽利略________的执著精神。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类文阅读。
1895年的一天夜里,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维尔茨堡大学的实验室里,拉上物理实验室厚厚的窗帘,屋子里一片漆黑,因为实验要求不能有一丝光线。

伦琴摸黑顺利做完了实验。但是,在冲洗才做完的实验照片时,他发现放在放电管旁边的一盒照相底片曝(bào)光了。照相底片被密封在厚厚的几层黑纸里,怎么会曝光呢?
他觉得其中必有原因。为了找出原因,他又拿出一盒新的密封的照相底片,仍旧把它放在老地方,重新做了一次实验,结果,底片又一次曝光了。这下,他认为一定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在暗中作怪,使照相底片曝光。
为了找到这束看不见的光,伦琴一连十几天在实验室反复试验,终于发现了这种看不见的光就是从放电管射出来的。
他又用这束看不见的光去透视其他物质,惊喜地发现这种射线还能穿过铜、铁、木头和皮肤等等。
这天,他的夫人见他十几天没有回家,来看望他。伦琴笑眯眯地把夫人拉到仪器旁,把她的手放在暗盒里,然后用放电管照射了几分钟。
分钟后底片冲出来了。伦琴夫人一看,吓了一跳。原来,照片上是手的骨骼,像人体骨骼标本一样。
伦琴(   )发现了这种射线,(   )还不了解这种射线的本质,就给它取名为“X射线”,又叫“X光”。后来,X光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工业领域,帮助医生诊断病情,帮助工程技术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无损伤检测。
1901年,伦琴作为物理学家第一个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伦琴一连十几天在实验室反复试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伦琴终于发现了这种看不见的光就是从放电管射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照相底片被密封在厚厚的几层黑纸里,怎么会曝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X光”有哪些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类文阅读。
法布尔的故事
《蟋蟀的住宅》是法布尔写的。法布尔是法国一位著名的昆虫学家。
他为了研究昆虫,一生如痴如醉地观察昆虫的习性。一天,他趴在地上,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死苍蝇,一连看了三四个小时,以致四周围满了人,还骂他是“怪人”,可他全不在乎。又有一次,他爬上果树观看螳螂的活动,直到树下有人大叫“抓小偷”,他才从昆虫王国的美梦中惊醒过来。

法布尔在普温斯敦教书时,经常到附近一条沙路上观察昆虫。有一天大清早,他在沙路上走着,忽然听到蟋蟀的叫声,于是就循着声音来到一块大石头旁,轻轻地躺了下来。几个农妇早上去摘葡萄时看见他,到黄昏收工时,看见法布尔还躺在那里。她们实在不明白,这个人怎么花了一天工夫,就只看一块石头,简直是中(   )了邪! 其实他是在观察石头旁的蟋蟀。
法布尔活了九十多岁。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倾(   )注在昆虫学的研究上,成为19世纪有名的科学家。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著名——(     ) 循着——(     )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3)照样子写词语。
例: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短文主要写了法布尔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小木屋。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1.生字大变身。
①填一笔,变新字。

②减一笔,变新字。

2.第一段描述了怎样的祖国?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真的感受一下,从这两个小节的描写中,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