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沪教版(2007)| 四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和树谈心
金 波
默默地交流,实际上是人们用心灵的语言在和树谈心。我想起法国作家让·季奥诺写过一篇著名的小说《植树的人》,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植树,证实了“孤独者能够找到幸福”。这位牧羊人天天和树打交道,过的是“淡泊生活,尤其是心灵的宁静,给了这个老人近乎壮美的体格”。由于他和树的相依为命,他证实了孤独者“找到了过得美满幸福的好办法”。
我猜想,他几十年置身于荒无人烟的地域,他种下一棵树,就是多了一个亲人。他在每棵树上寄托着他的希望,他要改变荒凉的现实,他只有劳作,不问回报。他和树默默地谈心,因而得到了“心灵的宁静”。他的事业是“堪与上帝比美的事业”。
我还读到了一个孩子的一篇作文:《一棵爸爸树》。他在作文中写道:“我没有爸爸,可我有一棵爸爸树,它庞大、粗壮、参天、茂盛。”“看着它,回想着爸爸的模样儿,想着,想着,我不由自主地靠近了它。我坐在树下,背靠着树干,啊,这感觉,就像靠在爸爸的怀里一样。”那个爱树的孩子,就这样用无声的语言,长久地和树谈心。
1.写出文中3个描写树的词语。
(      )    (      )    (      )
2.置身于荒无人烟地域的人种下一棵树,就意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植树的人的事业是“堪与上帝比美的事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