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北京版(2004)| 三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理解

帝尧凿井

尧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帝王,他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生活。

有一次,国家发生了大旱,连续几年没下一滴雨。为了喝水,人们只好跑到几十里外的大河去挑水,早上出门,晚上才能回到家。尧非常着急,连走路都在想办法。

有一天,尧正在路上低头想问题,忽然看见路边有一些蚂蚁。他想:“蚂蚁不是也需要水吗?这么旱的天,蚂蚁还能活下来,那它们的洞底下一定有水源了。”

他叫来一些百姓,让他们顺着蚂蚁洞往下挖土,挖到一人深的时候,土已经是湿漉漉的了。再挖一会儿,水果然出来了。

尧就让人们按照这个方法挖井取水。从此,人们再也不用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了。

1.这个故事讲了古代的帝王尧老百姓__________的生活。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们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是因为发生了大旱
B.人们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是因为连续几年没下一滴雨
C.人们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是因为生活需要水
D.人们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是蚂蚁惹的祸
3.“尧就让人们按照这个方法挖井取水。”“这个方法”指 (       
A.到几十里以外的大河里去挑水
B.顺着蚂蚁洞往下挖井取水
C.找到路边的蚂蚁和蚂蚁洞
4.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想对尧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神农尝百草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一位太阳神炎帝。他发现了稻、黍、稷、麦、豆等五谷,还制作了农具,教人们耕种和收割。人们尊称他为神农”。

神农对人类还有一个很大的贡献,就是发现了治疗疾病的各种草药。他走遍山山水水,品尝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看它们是苦是甜,是寒是热。为此,他曾经一天里中毒70次,幸亏他及时吃下解毒药,才没有被毒死。神农摸清了百草的药性,配成药方,传给后人。于是,人类有了医治病痛的办法,能更健康地生活和劳动。

一次,神农尝了断肠草。这种草有毒,他来不及吃解毒药,就中毒死了!神农是为人类的健康而死的,人们永远纪念他。

1.短文第二自然段中的两对反义词是                       
2.读短文,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神农指的是一位古代医生。(     
(2)神农发现了治疗疾病的各种草药。(     
(3)神农最后因为尝了“断肠草”,而被毒死了。(     
3.短文主要写了神农对人类的哪个贡献? (     
A.发现“五谷”。
B.教人们耕种和收割。
C.发现草药,配成药方。
4.关于神农的故事还有很多,下列不是他的故事的一项是(     
A.用五彩石补天B.以火德治天下
C.发现了茶叶D.发明农具以木制耒耜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精卫填海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大海经常泛滥,淹没了许多田地与村庄。

有一次,炎帝的小女儿到海上游玩,不幸被淹死了。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叫精卫。

精卫每天从西山衔来小石子和小树枝,投进大海里。

大海说:“小鸟,你就是干上一百年,也别想填平我。”精卫说:“哪怕干上一万年,我也要把你填平!”大海愤怒地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精卫坚定地回答:“为了不让你再夺去别人的生命。”说完,精卫张开翅膀,又向西山飞去。

后来,精卫的子子孙孙都非常勇敢,不管风浪多大,仍日日夜夜地填海。

1.照样子,写词语。
例:子子孙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短文,你知道精卫为什么要填平大海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精卫明明知道大海不容易填平,还要坚持去做,这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写出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同步阅读。

神农尝百草

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人们吃不饱,还经常生病。

神农氏为了给百姓找到用来充饥()、治病的东西,向西北大山走去。

他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来到一座大山脚下。只见这座山半截插在云彩里,四面都是刀切崖,崖上挂着瀑布,石头上长着青苔(tái),看来没有登天的梯子是上不去的。

臣民们劝他趁早回去。神农摇摇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

神农认真查看地形后灵机一动。他带领臣民们砍木杆,割藤条,靠着山崖搭成架子,这样从春天搭到夏天,从秋天搭到冬天,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飞雪结冰,从来不停工。整整搭了一年,才搭到山顶。

到了山顶一看:山上真是花草的世界,红的、绿的、白的、黄的,各色各样,密密丛丛。神农欢喜极了,他亲自采摘花草,放到嘴里尝,并把结果详细记载下来: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都写得清清楚楚。

就这样,他尝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尝,踏遍了这里的山山岭岭。他尝出了麦、稻、谷子、高粱(liáng)能充饥,就叫臣民把种子带回去,让黎民百姓种植。他还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可以作为药材。后来,他又根据尝草时的记录写成了《神农本草》为天下百姓治病。

1.神农为什么要尝百草?(        
A.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
B.人们经常生病。
C.因为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人们分不清粮食和草药,吃不饱,还经常生病。
2.当臣民们劝他趁早回去时,神农摇摇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神农会用(        )的语气说这句话。
A.坚定B.犹豫C.害怕
3.第五自然段中“灵机一动”说明(        
A.神农被吓了一大跳B.神农很激动C.神农想出了好办法
4.把神农到了山顶后看到的景象用“   ”在文中画出来。
5.神农尝百草的结果是什么?下面说法最全面、准确的一项是(        
A.他尝出了能充饥或治病的植物,并根据记录写下了《神农本草》
B.他写成了《神农本草》
C.他知道了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神农尝百草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靠打猎(liè)生存。有一位神农,他帮助人们做出了各种农具,教人们种庄稼,使人们生存下去。

人们不知道什么有害,经常因为乱吃东西生病。神农看到了,非常焦急,决定亲自尝遍百草,这样,就能知道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吃了。于是,神农做了两只大口袋,挂在身体两侧(cè)。他每尝一样东西,觉得可以吃的,就放在左侧的口袋里,将来给人吃;觉得能治病的,就放在右侧的口袋里,将来当药用。

经过他的努力,人们摆脱了疾病和饥(jī)饿(è)。为了纪念神农的功劳,人们奉(fèng)他为药王神。

1.神农尝百草的原因是什么?用“_____”在文中画出来。
2.神农做了两只口袋,____侧的口袋里放_____的东西,____侧的口袋里放____的东西。
3.下列对神农品质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热爱自然
B.无私付出
C.助人为乐
4.如果你是受到神农帮助的人,你会对他说什么?
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用“‖”,给古诗断句。
2.这首诗是按___________顺序写的。
3.说一说古诗前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东方之珠
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那里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那里的海洋剧场,经常聚集着许多观赏海豚精彩表演的游客。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正在尽情地嬉戏,它们忽而腾空跃起,忽而悠然落下。
铜锣湾是全港三大闹市口之一。摩天大厦鳞次栉比,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腾不息。
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5.用横线画出人们在沙滩上感受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海豚表演精彩的句子。
6.连线搭配下列词语,体会香港的繁华。
(1)宽阔的街道       
A.琳琅满目
(2)摩天大厦
B.人流如潮
(3)各种商品
C.鳞次栉比
7.短文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叙述,其中分述部分依次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想把它偷走。
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可是他想:“如果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就去摘铃铛。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1.“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文中表现盗铃人动作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老鼠买鱼
一天,鼠倾巢出动,窜上大街要把所有的鱼全买下来。
鱼行老板问:“你们不愁吃喝,买那么多鱼干啥?”
“虽不愁吃喝,可要平安无事总得破费些钱财呀!”老鼠狡黠地笑了笑。鱼行老板仍听不明白,却狠狠地敲起竹杠来。一下子,鱼价抬高了几倍。买完鱼后,小老鼠们有的把鱼扛在身上,有的举在头上,有的抱在手上。
这时□一个小老鼠跑到老鼠头领面前□说□头儿□咱们买这么多鱼干啥呀□老鼠头领说□笨蛋□咱们(      )不愁吃□(      )有老猫就过不了安稳日子□猫爱吃鱼□咱们送些鱼□不就和猫化敌为友了吗□哈哈□说着,露出得意的笑容。小老鼠仍听不明白,但也不想去问了,心想:头儿让我干啥,我就干啥。跟着头儿干准没错。(      )老鼠把鱼买完了,(      )街上没有鱼卖。猫只好自认晦气,运气不好。不过,从此每天都有老鼠给猫送鱼,猫非常高兴,果真与鼠“化敌为友”了。不久,该市鼠患成灾,鱼行老板这才猛然醒悟,叹息道:“我(      )赚了钱,(      )上了老鼠的当。”1.找出短文中的一对近义词。
(      )——(      )
2.在短文的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3.在第4自然段的“□”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猫和鼠“化敌为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孔子的这两句话中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一字之师
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他以文会友,经常和一些文人往来。
当地有个叫齐己的和尚,对诗文很有兴趣。他早就仰慕郑谷的才名,就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前来拜会。齐己把诗稿一首一首地请郑谷看。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不由得深思起来。郑谷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对齐己说:“梅花数枝,就不算早了。”郑谷又沉吟了一会儿,说:“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贴切。”齐己听了,惊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便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文人们知道了,就把郑谷称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1.照样子写词语。
一首一首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拜了一拜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恭恭敬敬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根据下列解释在文中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                    (      )
(2)敬仰思慕。                                  (      )
(3)(措词)恰当,确切。                          (      )
(4)(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      )
3.“一字之师"用来形容什么样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欢乐岛。
韩愈买蜡烛
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名的文学家,叫韩愈。他小时后在家乡读书,有一次,老师给每个学生一个铜钱,让每个学生买一样东西,看谁买的东西能把这个教室装满。放学以后,学生们都拿着铜钱到集市去了。
第二天上学,有的同学买来了树苗,有的买来了竹子。可是,他们买来的东西都不能把教室装满,老师感到很失望。过了一会,韩愈来了,他不慌不忙地从袖子里拿出一样东西交给老师。老师竖起大拇指连声说:“小韩愈真聪明!小韩愈真聪明!”
原来,韩愈买来的是一支蜡烛。把蜡烛点着了,它的光照亮了整个屋子,它的光装满了整个教室。
1.韩愈是我国____________代著名的____________。
2.用下面的词语写一句话。
有的……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为什么夸韩愈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文链接
诗人通过描绘人们过年时                                            等习俗,表现了人们的欢乐心情和诗人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