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语文S版(2016)| 三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外阅读。

上课

上课了,董老师扶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本,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她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缓慢而清晰的声调开始讲课。一个假期没有见到老师了,同学们都用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她,好像在说:董老师,我们多么惦念您啊!”不知为什么我的眼前浮现出电视剧中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的形象,她是那么慈祥,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小树苗。我们的董老师,多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引路人,带领我们去探索知识的海洋,去打开科学宝库的大门。同学们完全被董老师的讲课吸引住了,随着她脸上的表情,时而凝神深思,时而神采飞扬,时而频频点头,时而低首微笑……

1.根据意思填词语。
(1)形容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             )
(2)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             )
2.“笑眯眯”是对老师(            )的描写。
A.动作B.语言C.神态D.心里
3.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            
A.比喻句B.拟人句C.排比句
4.用“______”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它是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
我还能再写一句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几句话描述一下你的老师上课时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字字皆辛苦
唐朝的李绅,自幼丧父,家境贫困。母亲为了把他教育成人,就亲自教他读书作文。李绅天资聪明,又十分好学,因此,15岁的时候就能写出挺不错的诗来。 
为了读书,李绅寄居在一个环境幽静的寺庙里,李绅常常独自坐在庙前的石阶上,面对满山的苍松翠竹诵读古诗,或者用树枝作笔,在地上练习写诗,写了改,改了写。后来,因为他在佛经没有字的纸页上写诗,被和尚赶出了庙门。李绅离开了寺庙,无处可归,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他风餐露宿,有时在山下的竹林里露宿,有时在湖边的渔船上过夜。低矮的土地庙,露天的破牛棚,都曾经当过他的住所。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从来也没有停止过读诗和写诗。 
李绅的写作态度很认真。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其中《悯农》诗就是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才写成的。李绅从小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亲眼看到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锄草,很辛苦,于是他决心写一首诗,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他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经过十几次修改,才写成了《悯农》诗。他写《悯农》诗时,正值酷暑盛夏,天气闷热,蚊蝇叮人。人们都摇扇乘凉,惟有李绅坐在蒸笼似的小屋里埋头写作。他脸上、身上满是汗水,衣衬全湿透了,两只细瘦的胳膊被蚊子叮了一个又一个疙瘩。然而,他把这一切全置之度外。想啊,改啊,改啊,想啊,《悯农》诗终于写成了。其中一首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很快就流传开了。人们在赞美这首诗的同时,对李绅刻苦认真的写作态度更是赞叹不已,说他写的诗“字字皆辛苦”。
1.填空。 
(1)为了读书,李绅先是寄居在            ,后来他漂泊流浪,            
                          都当过他的住所,从中可以看出李绅           
(2)李绅写《悯农》诗是因为                      。他写《悯农》是为了                              ,从中可以看出李绅                        。 
(3)“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这句话表现出李绅                   。
2.从文中找出含有下列意思的成语写下来。
(1)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 
(2)比喻经受多次的艰苦斗争的锻炼、考验。也指写作的反复琢磨。(        ) 
(3)不在自己考虑的范围之内。指不放在心上,不去管它。(         ) 
(4)形容文章、讲话简短有力。(        ) 
(5)称赞不止。(         )
3.读了李绅写诗这篇文章,你想到了写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秋天的山哪,可不再是一个颜色了。下了一场秋霜后,你看吧: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照射到那里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地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就像剧场里的紫绒幕布;只有松树不怕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样翠绿。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划出来。
2.这段话中都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
3.秋天的颜色是怎样的?用“_____”在文中划出来。
4.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      )
A.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地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
B.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
C.松树不怕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样翠绿。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可那绿色是浅浅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嘴角上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可那绿色是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色蜡笔涂过似的,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1.从文中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划出文中的拟人句。
3.关于春天和夏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和夏天的颜色相同,都是绿色的
B.春天和夏天的颜色不同,一个是浅绿,一个是深绿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