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苏教版(2001)| 三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我们家的房子紧挨着森林。

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来,很快就跟我们相熟了。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得惊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

爸爸的书房里,挂着一副从森林里捡来的大鹿角。松鼠常常跳到上面去蹲着,就像蹲在树枝上似的。

它特别爱吃甜食,经常跳到我们肩膀上要糖吃。有一回,餐柜里的方糖不见了,妈妈把我们几个孩子叫去问,我们谁也不知道。爸爸说我们不诚实,一星期不许吃糖。

松鼠跟我们一样,一个星期没有吃到糖。

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可我又上哪儿给它找去呢?

有一天,午饭后,我正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看书。忽然看见松鼠跳上餐桌,叼起一块面包皮,跳上了大柜顶。过了一会儿,它又来叼走了一块。

我踩着椅子往大柜顶上瞧,那儿放着妈妈的一顶帽子。我拿起帽子,不由得大吃一惊——那帽子下面什么都有!方糖,纸包糖,还有面包皮和各种各样的小骨头……

我马上跑去告诉了爸爸:“原来松鼠才是我们家那个不诚实的孩子!”

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爸爸在餐柜门上装了个小钩子,免得松鼠钻进去。但是松鼠继续千方百计地贮(zhù)存冬粮。一见面包皮、榛子、核桃、小骨头什么的,马上叼走藏起来。

有一天,我们到森林里采蘑菇,回到家时累极了,草草吃了饭就睡了。满满一篮子蘑菇就放在窗台上——那儿比较凉快,放一夜不会坏。

第二天早晨,我们惊奇地发现篮子空了。蘑菇都到哪儿去了?

爸爸忽然在书房里惊叫起来:“快来看!”我们跑过去,眼前的景象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墙上的那副鹿角上挂满了蘑菇;不仅鹿角上,搭手巾的架子上、镜子后面、油画上面,到处是蘑菇。原来松鼠起了个大早,忙活了一个早晨,把蘑菇全晾上了。它想晾干了留着给自己过冬。

秋天,当阳光还温暖地照耀着大地的时候,森林里的松鼠总是把蘑菇高高地挂在树枝上晾干。我们家的松鼠也这样做了。

过了些日子,天气真的冷了起来。松鼠尽量钻到暖和一些的地方躲起来。有一天,它干脆失踪了,哪儿也找不到。也许它跑到花园或森林里去了吧?我们心里空落落的。

天太冷,我们得生炉子了。我们关上通风口,放上柴,点着了火。忽然听到炉子里有什么东西沙沙直响。我们急忙把通风口打开,只见松鼠像粒子弹似的从里头蹿(cuān)了出来,跳到了大柜顶上。

炉子里的烟直往屋子里冒,而烟囱(cōng)口却不见一丝烟。这是怎么回事?哥哥用粗铁丝做了个大钩子,从通风口伸进烟囱里去。结果,哥哥从烟囱里掏出一只手套,还有奶奶过节时才舍得戴的头巾。

原来,松鼠把这些东西叼到烟囱里给自己垫窝了。唉,它是从森林里来的,住在我们家里,还保留着老习惯。它天性这样,跟它说住在我们的房子里不会冷,是没有用的。

1.课文中没有提到一家人喜欢松鼠,而是通过三个有趣的事例来表达的。请用简短的语言把这三个事例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6自然段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现了松鼠与我的亲密。下面分析不正确的有()
A.蹭那是松鼠对我表示亲近、冲我撒娇。
B.轻轻咬那是松鼠用动作告诉“我”它的要求。
C.松鼠像我淘气又馋嘴的小弟弟一样,我不喜欢。
3.在作者眼中,松鼠不再是一种普通动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马上跑去告诉了爸爸:原来松鼠才是我们家那个不诚实的孩子!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童年的问号
童年是一首诗,童年是一个梦,童年还是一串长长的问号。
有个英国男孩叫牛顿。他看见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便想: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飞向天空呢?
还有一个英国男孩——瓦特。他看到水开了,壶盖不住地上下跳动,就问祖母:“壶盖为什么跳舞呢?”
古时候,中国有个小男孩儿叫张衡,他常常依偎在奶奶的怀里,望着晴朗的夜空,一边数一边问:“天上到底有多少颗星星?”
童年,就这样在问号中慢慢长大。后来牛顿、瓦特、张衡都成了伟大的科学家。
1.短文中出现的国内外的大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三位科学家分别提出的疑问是什么?请在文中用“____”画出来。
3.童年的你曾提出过哪些问题?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爸爸意味深长地对聪聪说:“看来要想真正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   )要会查有字的词典,(  )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哪!”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我们平时使用的《____________》等词典叫“有字词典”,而“无字词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的话告诉我们:要学好语文不仅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学,还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句子练习。
跟我学
“反问句”的答案含在句子中,根据句子形式进行判断,“否定”的反问句表达的是肯定的句意;“肯定”的反问句表达的是否定的句意。
1.“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换种说法,句意不变(  )
A.这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
B.这不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
2.照样子,写句子。
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
烈日当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运用“无字词典”写写你对“全神贯注”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