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2001)|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并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前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作者是_______朝的著名爱国诗人________,他的字_________号_________。我们曾学过他的诗《示儿》:____________,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
5.本诗和《示儿》中的“王师”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本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行诗展示了一幅滚滚黄河入海,气势磅礴;两岸高山巍峨,直耸入云,雄伟壮丽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行诗写出了南宋的老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表达了诗人对中原人民深受压迫的无限关怀、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当时朝廷的愤愤不满。
7.老百姓所期盼的“王师”干什么去了呢?
林升的____________给了我们回答:山外青山楼外楼,__________。暖风熏得游人醉,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七绝﹒咏             毛泽东
独坐池塘如虎踞(jù)①,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七绝﹒赠父亲    毛泽东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zǐ)地②,人生无处不青山。
注释
①踞:蹲,坐。②桑梓: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
1.把第一首诗的题目补充完整。(填一个字,动物的名字)
2.填空。
(1)“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说明这个动物                          
(2)“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意思是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句话与我们学过的另一篇课文中     
                              这句话意思相近。
3.读了上面两首诗歌,你看到了一怎样的少年毛泽东?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