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 ),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泽东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 )的欢呼。
1.文段选自《A.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
B.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
C.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
D.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名项之前。 |
空城计
话说三国时魏国的名将司马懿占领了街亭以后,亲自带领15万大军向西城这个地方来了。
这一天,诸葛亮正和部下商量怎么抵抗的事,忽然探子飞马来报:“司马懿带领15人马朝西城打来。”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带的5000兵有一半是运粮草的兵,不能打仗,司马懿的兵一到都吓得胆战心惊,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诸葛亮到城头一看,果然尘土飞扬,魏兵分两路向西城杀来。诸葛亮传下命令叫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来,城里的人不许随便出入,也不许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全都打开,每个城门口用20个老兵扮成老百姓的模样,拿着扫帚打扫街道,如果魏兵到了不许乱动。
诸葛亮吩咐完了,自己把讲究的鹤毛大衣一披,带上丝织的头巾,领着两个小童儿上了城楼,坐在城楼上喝酒弹琴。工夫不大,司马懿的魏军来到了城下,一看这种情况,都不敢前进了,连忙报告司马懿。
司马懿在马上远远望去,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脸笑容,喝酒弹琴,轻松自得,没事人一般。司马懿看了,心里非常疑惑,连忙下令叫军队向后撤退。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问:“为什么要撤退?是不是诸葛亮没有兵故意作出样子来迷惑我们?”司马懿说:“你小小年纪懂什么,诸葛亮一向小心,从来不做冒险的事儿。他在城楼上一坐,四门打开,里面一定有埋伏。我们( )进去,( )中了他的计,快快后退40里!”
司马懿的兵后退了。诸葛亮见司马懿的兵马撤退了,拍手大笑起来。左右的官员都很惊奇,就问诸葛亮:“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如今带了15万大军攻打过来,见了丞相为什么退得这样快?”
诸葛亮说:“司马懿知道我一向很小心的,绝不敢冒险。今天我把城门大开,他就会怀疑我有埋伏,所以他很快就撤退了。其实我倒不想冒险,实在是不得已,我才有这个办法的。”
部下听了都很敬佩他,说他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想出办法来。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