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多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tiáo   diào)度。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yuè   ),雾散了 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xiàng   xiāng)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圈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拼音。
2.将文中画线句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何诸葛亮算准了曹操不敢派兵出来?由此可见诸葛亮是个怎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草船借箭》改写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你知道另外三部分别是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话说三国时魏国的名将司马懿占领了街亭以后,亲自带领十五万大军向西城来了。这一天,诸葛亮正和部下商量怎么抵抗的事,忽然有探子飞马来报:“司马懿带领十五万人马朝西城打来。”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带的五千士兵有一半去运送粮草了,只剩一半在城中,听说司马懿的兵来了,全都吓得心惊胆战,不知怎么办才好。诸葛亮到城头一看,果然尘土飞扬,魏兵分两路向西城杀来。诸葛亮传下命令,叫人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来,城里的人不许随便出入,也不许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全都打开,每个城门口派二十个老兵扮成老百姓的模样,拿着扫帚打扫街道,如果魏兵到了,不要惊慌失措。诸葛亮吩咐完了,自己把鹤毛大氅一披,戴上丝织的头巾,领着两个小童登上了城楼,坐在城楼上弹琴。

1.当司马懿率军直奔西城的时候,诸葛亮面临着怎样的状况?用“_____”画出相关语句。
2.面对司马懿率军攻来的情况,下列不属于诸葛亮所做的准备的是(             
A.全副武装,准备迎战B.藏起旗子
C.老兵扮百姓打扫街道D.自己登城焚香弹琴
3.你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短文,我知道这个故事的名称是“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语段阅读

草船借箭(片段)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量   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推脱)。”诸葛亮说:“都督(嘱托  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  招呼)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商议——(     )       推却——(     )
2.选文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____________
3.周瑜明知道十天造不出十万支箭,为什么还要诸葛亮造箭,并且还要他立下军令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他都没有见到诸葛亮。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根麻绳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这次你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在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堂屋,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弄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画“√”。
茅庐(回头看   想要     拜访)
青翠滴(欲望   想要   将要)
2.用“      ”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它将         比作         
3.细读短文第三自然段,最能表现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4.说说你喜欢短文中哪个人物?并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诸葛亮巧借东风

诸葛亮随鲁肃一同来到周瑜的军帐中,看到周瑜躺在病床上哼哼唧唧的。鲁肃看了越发难过,诸葛亮微笑着说:“我有一个妙方可以治好都督的病。”周瑜眼睛一亮,忙说:“请先生指教。”诸葛亮让手下的人都退出病房,提起毛笔,在纸上写下了四句话:想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写好了就送到周瑜面前说:“都督,这就是你的病因。”周瑜接过来一看,万分惊奇:“呀!他竟然看出了我的心思。”于是不得不请教诸葛亮:“先生既然已经知道了我的病根,请问,用什么药可以治好呢?事情已经万分紧急了,请马上告诉我吧!”诸葛亮知道周瑜心胸狭窄,容不下比他强的人,对他不能直说。就故意说自己有呼风唤雨的本领,需要在南屏山造一座“七星坛”,由他来亲自登坛做法——借东风。周瑜相信了,“病”也一下子好了。他精神抖擞地下令赶紧到南屏山筑七星坛,同时调兵遣将,做好准备,只要东南风一到,就向西北进发。诸葛亮早就嘱咐了刘备,让他与周瑜的大军同时进攻,共破曹军;同时也通知大将赵云,隐蔽在南屏山,到时候接自己回去。

1.联系上下文说说“调兵遣将”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在纸上写的四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忽然西北风刮起了一面旗,旗角正好飘在周瑜的脸上,周瑜不觉一惊,触动了自己的心事。”联系文段内容可以推测他的“心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 ”句子,思考:诸葛亮真的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能用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形容诸葛亮的才干。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快乐阅读。

徐庶走马荐诸葛

徐庶,字元直。他化名单福,投奔刘备。刘备非常高兴,拜他为军师。徐庶几番设计,带助刘备大败曹军。败军回许昌,曹操大为吃惊,问左右“不知何人为刘备出谋划策?”谋士程昱答道:“此人非单福,他是颍川的徐庶。丞相若用此人,召来不难。”便献上一计,曹操按程昱说的,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又让人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一封信,让他速来许昌相见,以救母命。

徐庶是个孝子,他幼年丧父,弟弟徐康不久前也死了,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无人照顾。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情况告诉刘备,请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刘备闻言大哭,二人相对而泣,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第二日刘备设筵为徐庶送行。

刘备、徐庶骑着马出了城,至长亭,下马相辞。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请您不要再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刘备拉着徐庶的手:“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说罢,泪如雨下。徐庶挥泪告别,刘备骑马立于林畔,目送徐庶。看着看着,目光被一片树林挡住,“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他几眼!”刘备以鞭指道。

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刘备喜出望外:“莫非先生改主意了?”徐庶勒马对刘备说:“我因心绪如麻,忘了一件大事。有一位奇士,就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您何不把他请来,此人必有大用,”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人物——诸葛亮。徐庶详细介绍了诸葛亮的才德,建议刘备亲往隆中相请。刘备欣然接受。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喜出望外:_____________________
(2)鼎鼎有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出自古典名著《_________》,另外三部古典名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本书的作者是_______,有许多成语都出自这本书,请写出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两个出自这本书的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自然段中,刘备送徐庶出城的情节,表现了两人间_______________之情。
4.故事中的几个人物,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曹操“挟母以令徐庶”的做法,有人觉得兵不厌诈,可取;有人认为不择手段,不可取。你认为呢?请表明你的观点,并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阅读需要一种激情

阅读,需要一种激情。无论阅读何种书刊,只要我们觉得有必要或有兴趣,那么,只要翻开书,我们就应该用饱满的激情去投入。否则,我们就不可能真正用心、用情去了解它,品味它,也就不会获得对它的深入理解以及由此而展开的生命内在的秉承与领悟。

一本书,只要对我们的成长有助益,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在阅读中与它融合、与它交流。并且这种融合与交流不应该是肤浅的与空泛的,而应该是深刻的和充满激情的。

用激情去阅读,可以使我们与书本之间的关系由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上升到一种共有、互动、沟通的关系及境界中。这时,书中人物和事件,书中的理念与智慧就会与我们的经历及体会,与我们的思想与情感达成心与心的共鸣。日子久了,这种心灵上的共鸣就必然引发自我内在品格与素质的提高与升华,使我们获得成长。

因此,用激情去阅读,是一个很优秀的阅读理念。没有激情,就不会运作人与书之间的深入和细致的沟通与交流。而拥有激情,无论是阅读,亦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都会使我们获得对生命和对生活的最深刻的认知与感悟。

用激情去阅读,用激情去领悟这个世界。我们会从一本看似简单的书中挖掘到深沉的哲理,我们会从看似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把握到清晰的线索。那么,无论书内书外,无论肤浅还是深刻,对于我们来讲都将是我们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与桥梁。

请用激情去阅读吧!激情将引领生命走向辉煌。

1.练习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秉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不少段落都以“用激情去阅读”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用激情去阅读”?请你用文中的一句话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感悟?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船借箭》(片段)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十分,船已经靠近曹军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1.选段中画“     ”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描写 ,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
2.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又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
3.从“诸葛亮笑着说”中“笑”你读懂了什么?(至少从两方面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仔细读这几句话,揣摩这几句话中的“潜台词”,填在句子后面的横线上。
(2)根据下面的情境,写出人物带有“潜台词”的语言。
姐姐洗碗时,摔碎了一个碗,弟弟跑去向妈妈告状。妈妈看着从来不洗碗的弟弟说:“________”弟弟一时语塞。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蜀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为实现统一大业,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

诸葛亮任命参军马谡为前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军必败。”并给出了具体的指示,让马谡“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谨慎小心,不得有误”。

马谡到达街亭后,并没有按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而是骄傲轻敌,自作主张地准备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当时,副将王平提出:“街亭一无水源,二无粮道,若魏军围困街亭,切断水源,断绝粮道,蜀军则不战自溃。请主将遵令履法,依山傍水,巧布精兵。”马谡不但不听劝阻,反而自信地说:“我马谡通晓兵法,世人皆知,连丞相有时也得请教于我,而你王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知何兵法?”接着又扬扬自得地说:“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常识,我将大军布于山上,使之绝无反顾,这正是制胜之秘诀。”王平再次谏阻:“如此布兵危险。”马谡见王平不服,便火冒三丈说:“丞相委任我为主将,部队指挥由我全权负责。如若兵败,我甘愿革职斩首,绝不怨怒于你。”王平再次义正词严:“我对主将负责,对丞相负责,对后主负责,对蜀国百姓负责。最后恳请你遵循丞相指令,依山傍水布兵。”马谡仍固执己见,将大军布于山上。

魏明帝得知蜀将马谡占领街亭,侦察到马谡舍水上山,心中大喜,立即挥兵切断水源,掐断粮道,将马谡的部队围困于山上,然后纵火烧山。蜀军饥渴难忍,军心涣散,最终马谡失守街亭,战局骤变,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

诸葛亮总结此战失利的教训,痛心地说:“用马谡错矣。”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斩首示众。临刑前,马谡上书诸葛亮。诸葛亮看罢,百感交集,老泪纵横,要斩掉自己曾经十分器重和赏识的将领,心若刀绞;但若违背军法,免他一死,又将失去众人之心,无法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于是,他强忍悲痛,让马谡放心去,自己将其儿收为义子。而后,全军将士无不为之震惊。

1.找出本文中你最喜欢的四个成语,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这个故事,你觉得马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