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苏教版(2001)|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外阅读

梯子

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

小小的风筝飞呀飞的,就飞到了墙头上。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着。

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来,然后爬上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

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儿子说:“爸爸,让我来吧!”

爸爸看了看他九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也好,让你来就让你来。”猴子一般地,儿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

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

解开了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止了他,爸爸说:“慢着!”

儿子停住了,望着爸爸,用眼睛问爸爸:“怎么啦?”

爸爸说:“我先讲个故事给你听了,你再下来。”

于是儿子笑得更开心,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爸爸讲故事,爸爸讲的故事,没有一次不好听的。

爸爸说:“从前有个爸爸,告诉他那个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儿子说:你跳下来!你一跳下来,爸爸一定会在下面把你抱住。听见爸爸这么说,儿子很放心,就像游泳时跳进水里去一样,纵身一跳。哪里知道当儿子就要投进爸爸的怀抱里的前一秒钟,爸爸的身体一闪,站在一边。儿子扑了个空,掉在地上,屁股差一点就开花。哭哭啼啼地站起身来,儿子问爸爸:为什么要骗他。爸爸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更不必说了。”停了一停,爸爸继续说:“我们也来照着做一次好不好?”

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

爸爸说:“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我要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免得你以后长大了,容易上人家的当。”

但是儿子显然并没有被爸爸的话所说服。他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有消退。然而他还是不敢违抗命令。他站在那儿,动也不敢动。

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听着啊,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你就跳下来,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装要接住你的手缩回来,让你跌一个屁滚尿流!”

站在梯子上,儿子的脸像一个还没熟透的橘子。

爸爸喊了:“一……二……三!”

咬紧牙根,忍着泪,儿子从梯子上跳下来了。他等待着自己的身体像一个南瓜,扑的一声,摔得支离破碎……

然而,好奇怪,爸爸的手竟然没缩回去,他的身体也没移开。他还是定定地站在原来的地方。他把掉到他两手中的儿子,牢牢固固、结结实实地接住了,抱住了。

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张大了眼睛,他问:“爸爸,你为什么骗我?”

爸爸笑出声来,爸爸说:“爸爸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

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他笑着搂住爸爸,不住地吻爸爸的双颊。

爸爸和儿子拉着风筝,向后园的一角跑去。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和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文中的词语,填写出儿子表情变化的过程。
笑——→________——→________——→笑
3.下面两个描写句的意思是什么?它们分别表现了儿子脸上怎样的神情?
①儿子的脸像一个还没熟透的橘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为什么“比刚才还要疑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个爸爸,两种教育,你赞赏哪一种?简要说说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廉颇  (不肯起来)蔺大人,我实在对不住您。
蔺相如  (双手扶起廉颇)请起来,廉将军,请起来吧。
廉颇蔺大人,请您宽恕我这个老迈昏庸的人吧!我常常在别人面前侮辱您。现在,我知道,那完全是我的过错。
蔺相如过去的事就别提了。
廉颇蔺大人,最初我还以为您怕我哩,后来经人提醒,才明白您这样做完全是为我们赵国着想。您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蔺相如哈哈哈,廉将军,您能明白我的心思,我实在太高兴了!韩勃,快叫人准备筵席,我要跟廉将军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韩勃应声下。蔺相如拿了一件衣服替廉颇披上,两人紧紧地拉着手,坐下来亲密地交谈起来。〕
[[QOrDeR]]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宽恕——(    )    侮辱——(    )
【小题2】课文是根据历史故事《将相和》改编的,“将”指________,“相”指________,如果蔺相如和廉颇闹翻了,后果将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将相“和”?用“____”画出。
【小题3】廉颇负荆请罪是什么原因?这反映了他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蔺相如的“深明大义”体现在哪里?他的“宽容大度”又体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完璧归赵
楚国有一块叫做和氏璧的宝玉,被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座城池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既怕得罪秦王,又怕秦王不守信用,于是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意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池,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璧归赵。
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池给赵国的意思。蔺相如骗秦王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他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廷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到和氏璧而不给赵国城池,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表示对秦王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池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头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装着在地图上划出15个城池给赵国。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
回到馆驿,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
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告诉秦昭王和氏璧已经送回了赵国。事已至此,秦昭王没有办法,只好打消了得到和氏璧的念头。
1.文中“完璧归赵”的意思是        现在多用来形容       。 
2.赵惠文王为何不敢拿和氏璧去跟秦昭王交换城池?
                                   
3.蔺相如是一位机智而又勇敢的人,文中他的“勇敢”表现在              
“机智”表现在                                              
4.从时间来推断,你觉得“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应该在“负荆请罪”前还是后?为什么?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二)课外阅读
宽容是阳光
宽容是什么?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过这样启人心智的话。
我最爱听我的奶奶说话。她的语言是智慧的语言,是我听到的最优美的声音,里面包含着哲理、慈爱和宽容。
我家门前有一排枣树。每逢夏末秋初,红艳艳的枣儿掩映在绿叶丛中,格外惹人注目。一日午休时分,我听到门外有动静。走到窗边一瞧:原来是个邻家男孩在树上偷枣儿。我大声惊呼,奶奶走了出来。那男孩惊慌失措中“扑通”一声摔倒在地,胳膊被树枝划出了一道长长的血口子。奶奶连忙走过去,把那孩子搀进家中,拿出纱布给他仔细地包扎好伤口。然后,又从提篮里取出枣子装满男孩用来“行窃”的塑料袋。男孩说了声“谢谢奶奶”便飞也似的逃走了。奶奶望着百思不解的我,一脸慈祥地说:“孩子,对人要宽容,量大福大啊!”奶奶的宽容如一缕阳光照亮了小男孩心灵中那个阴暗的角落。奶奶也把宽容的种子种在了我的心田上。
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宽容是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的火炬,宽容是蔺相如                                                   …… 
宽容是阳光,能够照亮卑琐狭窄的心灵,照亮心灵中阴暗的角落。
(1).请你用“  ”画出短文中点明题目的句子。 
(2).画“  ”的句子给我们的启发是(  ) 
A.在生活中要宽厚待人,不能斤斤计较
B.在生活中要爱护花草,不能随意践踏
C.损坏了别人的利益时,不能一走了之
(3).奶奶的“宽容”表现在哪里?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奶奶不但不批评偷摘枣儿的邻家男孩,还为他仔细地包扎伤口
B.奶奶阻止我大声惊呼
C.奶奶不但没有留下男孩用来“行窃”的塑料袋,还为他装满了枣儿
(4).请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在短文中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2007年1月的某天傍晚,塞纳昂停车的时候,借着灯光,他发现右前轮上沾有异样的东西,他走近仔细一看,很像血迹。他闻了闻,是一股子刺鼻的血腥味!塞纳昂一下子紧张起来,难道是自己赶路撞上了人?于是他立马调转车头,准备沿来路察看。
在大雾浓重的夜色中,他边开车边沿途察看。最后,在高速公路行程一半的路边,他看到了一个人躺在那里,赶忙停车下去。躺在地上昏迷不醒的是一位十三四岁的女孩。她的头部受了伤,血流了很多。他没有多想,把孩子抱上汽车,向市内医院疾驰而去。经过抢救,孩子脱离了生命危险,但还是昏睡不醒。
警方联系上了孩子的父母,这对丧失理智的夫妇呼叫着厮打塞纳昂。塞纳昂不做辩解,默默忍受。家里人都说他太傻,既然没有事实证明他就是肇事者,何苦再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
女孩昏迷了26天,塞纳昂寸步不离地守护了26天,花费了38 000美元的医疗费。可喜的是,第27天,女孩终于清醒过来,然后向人们说出了事实的真相:事发当天,她到郊外写生,返回途中,为了抄近路,她越过防护栏上了高速公路,结果被一辆迎面驶来的摩托车撞倒。原来,塞纳昂车轮上的血迹是车子经过女孩身边时碾轧了流到地上的血而沾上的。
事情真相大白,有人问塞纳昂是否后悔。塞纳昂说:当时我只是想到如果我不返回去察看,我一辈子都不会安心。而且从事情一开始,我的做法就让我安心,我哪里会有什么后悔?
1.请你概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起因:                                    
(2)经过:                                     
(3)结果:                                     。 
2.你觉得塞纳昂“傻”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你觉得下面哪个题目适合做本文的文题?    (  )
A.只为心安
B.一场车祸
C.离奇的案件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永远的第十一位教师
在一个偏远山区的小学校里,因办学条件差,一年内已经先后走了七八位教师。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人们寒心地说:“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能留下来了。”后来村里找了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的课。一个月后,女大学生被分配到城里工作。当女大学生收拾好行装,离开住所,准备离开的时候,她背后突然意外地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声音在山谷中回荡,久久不绝——那是她第一次教给孩子们的诗她回过头来一看,一群纯真的孩子齐刷刷地跪在远处高高的山坡上——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长跪呀!她顷刻间明白了,那是渴求知识的孩子们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呀!
女大学生的灵魂就在瞬间的洗礼中得到了升华,她毅然决定留下来——这一留就是整整二十年。
二十年间,她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去上初中、上高中、念大学……后来这位女大学生积劳成疾,被送到北京的医院治疗……
当乡亲们把她接回山村时,人们见到的只有被装在红色木匣内的她的骨灰……
后来,这个村里有了不成文的规定,不论谁来教书,永远都是第十一位教师……
1.文中画线句中的两个破折号有何作用?
第一个破折号:                           
第二个破折号:                            
2.“女大学生的灵魂就在瞬间的洗礼中得到了升华”,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女大学生的灵魂就在暴雨中得到了洗涤,她觉得从此自己应该好好教书育人
B.指女大学生被渴求知识的孩子们的天地为之动容的长跪感动了,坚定了留在小山村教学的信念
3.村里为什么规定,不论谁来教书,永远都是第十一位教师?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谭老师讲课(    )妙语连珠,(    )很有幽默感。灾难降临的时候,他(    )最先离开,(    )誓死护卫学生。(    )他只是一位普通的老师,(    )他用生命告诉人们什么是爱与责任。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
爱是一盏灯,照亮别人,也温暖自己。捧一颗爱心上路的人,一生都将会在爱里。
蒋江萍,旅程天下控股集团董事长,她有一颗柔软的心。她看不得别人的眼泪,尤其是看不得那些陷入困境的老人和孩子的眼泪。于是,她总会不断地向他们伸出援手,改变了不少人的生活甚至命运。
“在偏远落后的山村,许多身患白内障的老人因为拿不起一两千元的手术费,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着生活,非常可怜。”一个偶然的机会,蒋江萍听到一位医生讲述去粤北山村的见闻,心里一阵酸楚。
“如果我来帮他们出这笔手术的费用,他们的生活就会完全不同!”她详细了解了手术的可行性后,决定拿出一笔钱来帮助这些不幸的老人。一个月后,当地几十名白内障患者终于重见了光明。在打开眼罩重新看到这个美丽世界的那一刻,许多老人兴奋得手舞足蹈、热泪横流。他们不停地拉着医生的手,表达着自己深深的感激。可他们没有一个人知道支付这笔医疗费的人是谁,更不知道她此时的心情也像他们一样充满快乐。
“我不需要他们知道接受了谁的帮助,只要他们记住这个世界的温暖与友爱,然后再以温暖与友爱面对他人与社会,这就足够了。”对于帮助过的人,她一无所求,甚至常常不会留下姓名。
说起蒋江萍的爱心之举,人们常充满敬意地说:“她以一颗慈善之心无私奉献,使许多不幸的家庭重获幸福,使许多陷入困境的群众摆脱了困境。她用爱心温暖了社区,而社区又将这种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
这是一种爱的传递,是一种温暖的传递。而在这种传递中,蒋江萍感受到的是一种特别的幸福与快乐。
1.给短文拟个适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标红的词语。
手舞足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无所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本文的主人公是________,她救助的病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知自己救助的病人重见光明,主人公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是如何赞美主人公的?用“________”画出相关语句。
5.“这是一种爱的传递,是一种温暖的传递。”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生命的姿势
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了庆祝他们儿子两周岁的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七千米的雪山。
夫妇俩很轻松地登上了五千米的高度。然而,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然降至零下三四十度,情急之下,他们找到一处山洞,躲进洞中暂时躲避风雪。
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重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中,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体温迅速降低,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他很快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被冻死的。丈夫制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请求。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
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揽在怀里。尽管如此,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了严重     。由于缺少定位仪,漫天风雪中救援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这意味着风雪如果不停他们就没有获救的希望。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在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在这个风雪狂舞的五千米高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平常极为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点地消逝。 
两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昏迷在妻子的身边,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
1.在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一个词是(  )
A.损害B.损失
C.损耗D.损坏
2.文章中为什么说妻子喂奶动作“现在却无比艰难”?(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写孩子“安然入睡”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生命的姿势”为题是因为(  )
A. 引发人们的思考,凸显一位母亲为了孩子宁愿牺牲自己性命的伟大形象
B. 那位母亲用一种固定不变的姿势来给她的孩子喂奶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快乐阅读。
教师的楷模
张丽莉,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初三(3)班班主任,一名从业5年的普通教师。在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面前,非凡的壮举使她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2012年5月8日晚,在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并冲向学生的危急时刻,张丽莉挺身而出,为抢救学生被卷入车下遭到碾压,造成双腿粉碎性骨折、高位截肢。
回顾张丽莉受伤的那一幕,第十九中学教师李金茹泣不成声。那天,距离李金茹几米外的张丽莉站在车旁正在疏导学生。突然,原本停在路旁的客车猛地向学生们冲过来。危急时刻,只见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一名吓傻的学生用h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无情的车轮碾到了下面。李金茹说:“其实丽莉当时如果躲开完全有充足的时间,但她把精力都放在救学生上了!”
“丽莉呵护学生胜过自己。”第十九中学副校长靳艳萍说,张丽莉还有一次保护孩子的故事在学校传为佳话。2009年冬天,张丽莉班里有一名学生生病了,她领着几名班干部去看望。过马路时一辆自行车因为坡路太滑,摇摇晃晃地朝学生闫泓轶撞了过来,眼看就要撞上了。这时,张丽莉猛地一把将闰泓轶揽在怀里。闫泓轶没什么事,可是张丽莉却被自行车撞了个正着,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丽莉在生命垂危的时候,还惦记着她的学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主任赵鸣雁说,“张丽莉昏迷多天后,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
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30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30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1.这篇文章选自《人民日报》。题目中的“楷模”可以换成近义词________,文中________老师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勇救学生,堪称楷模。
2.李金茹老师、靳艳萍副校长、赵鸣雁主任的介绍,让你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写写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