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苏教版(2001)|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外婆和鞋

①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出国前两年买的,出国后又穿了五年。它的形状很普通,就像你在台北街头随处可见的最平常的样式: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个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买的时候是喜欢它的颜色,穿了五六年后,已经由浅蓝色变成浅灰,鞋底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了……


②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掉它吗?
③这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大学快毕业时,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我常常会带着两只小狗满山乱跑。有太阳的日子,大屯山腰上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最让我快乐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过头,然后再仔细辨认,山坡下面,哪一幢是我的家。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直到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隔着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里的水泥小路上。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嚣张,我就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
④“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花园那边没有动静。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呢。
⑤“今天下午,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刚放在太阳地里晒晒就干了。多方便!多大的姑娘啦!穿这么脏的鞋给人笑话。”
⑥以后,外婆每次上山时,总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到床前。然后在傍晚时分,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着我回来。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股暖和与舒适的感觉,不知是院里下午的太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
⑦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我买料子赶做的小棉袄,都在泪眼盈盈中好好地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边,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1.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这双鞋的句子,“我”为什么舍不得丢弃这双鞋?联系全文写下你的理解。
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到了(      )的作用。
A.前呼后应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D.突出主题

3.有两处描写外婆神态的地方,请你用横线画出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我”会怎样想昵?请用两三句话,描述一下“我”当时的心情。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神十航天员王亚平

烟台市福山区张格庄镇张格庄以盛产樱桃闻名,“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王亚平学生时代就出类拔萃。她的父母都是朴实的庄稼人。王亚平七八岁时就能帮家里干农活种黄豆很麻利人家都说我养了个贴心的好闺女。王亚平的母亲说。王亚平在中学时就多次参加 校、县、市的运动会都是参加长跑项目直到高中。长跑是一项非常考验耐力和意志力的运动但王亚平却从不知道累而且不服输能争第一绝不要第二。

招飞考试王亚平更显与众不同。她一路过关斩将顺利地通过了学校、烟台市和济南的大体检。高考分数下来王亚平收到了飞行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去拿通知书时许多女孩都不会与招飞的老师们互动而王亚平却肆无忌惮、咧嘴大笑跟招飞老师的关系就像是熟悉的朋友。

飞行训练王亚平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在飞行学院里每天都得进行体能训练和军事训练还进行了拉练、游泳、跳伞等特殊的训练。由于王亚平从小到大体育都比较好所以这些苦对她来说都不算什么。但她对自己却严格要求个个科目都拿”。

2013611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王亚平幸运地成为航天员遨游太空。

1.短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介绍了王亚平。
2.从 “王亚平七八岁时就能帮家里干农活”,你感受到她的哪些良好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亚平拿通知书时自然得体地与招飞的老师们互动,体现了她的什么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短文中画出前后照应的句子。
5.读了短文,你得到了哪些成长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183612,20岁的夏洛蒂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几首诗寄给当时大名鼎鼎的桂冠诗人罗伯特·骚塞……诗稿原样退回骚塞还以傲慢的冷冰冰的口吻训诫她:在大自然里小草和大树都是上帝的安排。放弃你可贵而徒劳的追求吧——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而且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业。”……把这封浸透冷酷和偏见的信钉到床头……闯出一条路来。

1.夏洛蒂为什么会“惴惴不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画线的句子,想一想骚塞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删掉“傲慢的”“冷冰冰的”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夏洛蒂为什么把信钉到床头?从这个举动中,你觉得夏洛蒂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拓展阅读。
羊吃草的启示
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草茵茵的坡地,那就是我小时候放羊的地方。
太阳隐去了羞得通红的大圆脸,偏南风吹来五彩缤纷的晚霞,这是夏天里最怡人的时刻。羊吃草,要数这时最欢了。瞧,它们那副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像世界上再没有事可使它们分心了。它们把小嘴儿贴在草上,鼻翼不停地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下了,嫩芽一根接一根被扯断了送进嘴里。长长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是那样永不倦怠地咀嚼着……几只羊吃过了草,在习习晚风中躺下来“翻草”。胃里尚未消化的草根、草茎,这时又被送进口中,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羊吃草,实在有趣。要是每个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那该多好啊!我们的学校,不正是这一片绿草如茵的坡地吗?同学们在校学习是否专心致志、珍惜大好时光呢?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香草”吗?特别是羊吃草那一丝不苟、不厌其烦、永不倦怠的精神,同学们有没有做到呢?新的知识学完了,对于那些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根”“草茎”,同学们是否善于经常“翻草”、反复咀嚼,直到完全消化为止呢?
我不止一次观察过羊吃草,也不止一次地琢磨上面这些问题。要是我们在学习中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1.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把_________比作“一片绿草如茵的坡地”,把_________比作“土草香”,把_________________比作“草根”“草茎”,把__________________比作“翻草”“反复咀嚼”。
2.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要是我们在学习中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羊吃草给了你什么启示?结合你的实际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羊吃草的启示
小斌
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草茵茵的坡地,那就是我小时候放羊的地方。
太阳隐去了羞得通红的大圆脸,偏南风吹来五彩缤纷的晚霞,这是夏天里最怡人的时刻。羊吃草,要数这时最欢了。瞧,它们那副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像世界上再没有事可使它们分心了。它们把小嘴儿贴在草上,鼻翼不停地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下了,嫩芽一根接一根被扯断了送进嘴里。长长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是那样永不倦怠地咀嚼着……几只羊吃过了草,在习习晚风中躺下来“翻草”。胃里尚未消化的草根、草茎,这时又被送进口中,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羊吃草,实在有趣。要是每个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那该多好啊!我们的学校,不正是这一片绿草如茵的坡地吗?同学们在校学习是否专心致志、珍惜大好时光呢?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香草”吗?特别是羊吃草那一丝不苟、不厌其烦、永不倦怠的精神,同学们有没有做到呢?新的知识学完了,对于那些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根”、“草茎”,同学们是否善于经常“翻草”、反复咀嚼,直到完全消化为止呢?
我不止一次观察过羊吃草,也不止一次地琢磨上面这些问题。要是我们在学习中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1.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把            比作“一片绿草如茵的坡地”,把         比作“土草香”,把             比作“草根”、“草茎”,把                  比作“翻草、反复咀嚼”。
2.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要是我们在学习中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3.这篇短文对你读书有哪些启示?试着写一写。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她们的路走对了!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她们庄严地向传统的观念和陈腐的偏见宣战: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是妇女的事业”!一年后,夏洛蒂的《________》出版了。小说一问世就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引起评论界的广泛重视。几乎同时,艾米莉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和安恩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相继出版,最终也获得极大的成功。三姐妹的_______________(tuō yǐng ér chū),震动了英国乃至世界文坛,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少有的盛事。

1.按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空,并根据拼音写词语。
①夏洛蒂的《________》出版了。
②艾米莉的长篇小说《________》和安恩的长篇小说《________》相继出版。
③三姐妹的________(tuō yǐng ér chū)。
2.她们把“小草”浇灌成“大树”,“大树”具体指什么?请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
3.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是妇女的事业”!从事文学创作的女作家真是太多了,她们有________等(至少写两个人物),其中我最喜欢读________写的《________》。
4.当夏洛蒂的作品出版时,那位曾经讽刺挖苦她的桂冠诗人会怎么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换一种方式成功
他从小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他什么也不会。每次考试,他都是最后一名。老师不想叫他回答问题,因为他总是羞涩地说“不知道”。
每天早上,他醒来后都害怕上学,害怕被嘲笑。周末,他坐在自家门前,看着草地上喜笑颜开的孩子们,感到自己的未来一片渺茫。
父亲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是个笨到家的人。
接下来的这天,是他永远不会忘记的。父亲要带他去波士顿。他们坐上汽车,可在中途的一个小站,父亲下车买东西忘记了汽车出发的时间。就这样,他一个人随汽车呼啸而去。他害怕不已,心想这下父亲怎么能到波士顿呢?
波士顿汽车站到了,他下车却看到父亲正在不远处等着他。他快速跑了过去,扑进父亲的怀抱,诉说一路的忐忑不安,并问父亲是如何到达波士顿的。
父亲说,我是骑马来的。
他惊讶不已。父亲说,只要能到达目的地,管它用什么方式呢。孩子,就像你学业不能成功,并不能代表你在其他方面不能成功,换一种方式吧!此时,他恍然大悟。
随后,他开始对魔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跟随一些魔术大师学习魔术。
教他魔术的老师发现他在这方面有很高的悟性。很快,老师的技巧全被他学会了,他不得不换老师。就这样,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他换了四个魔术老师。
后来他才知道,这一切是父亲安排好的,其实那个小站离波士顿很近,骑马抄近路比坐汽车还快。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腼腆: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下车买东西”真的“忘记了汽车出发的时间”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觉得大卫·科波菲尔的父亲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
4.从大卫·科波菲尔的经历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快乐阅读。
成功,等待着你
许多年以前,伦敦住着一个小孩子,自幼贫病交加,无依无靠,饱尝了人生的艰辛。为了糊口,他不得不在一家印刷厂做童工。
环境虽苦,志气却不短。早就与书报结下了不解之缘的他,常常贪婪地伫立在书橱前,不住地摸着衣兜里仅有的几个买面包用的先令。为了买书,他不得不挨饿。一天早晨的上班途中,他在书店的书橱里发现了一本打开的新书,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直到把打开的两页读完才走。第二天清晨,他又身不由己地来到了这个书橱前,(奇怪 奇迹),那本书又往后翻了两页!他又一口气读完了。他是多么想把它买下来呀,可是书价太高了。第三天,(奇怪 奇迹)又出现了:书页又按顺序向后翻了两页,他又站在那儿读了起来。就这样,那本书每天往后翻开两页,他每天来读,直到把全书读完。这天,书店里一位慈祥的老人抚摸着他的头说:“好孩子,从今天起,你可以随时来这个书店,任意翻阅所有的书籍,而不必付钱。”
日月如梭,这个少年后来成了著名的作家和记者。他就是英国一家晚报的主编本佳敏·法利吉龙。
本佳敏之所以自学成功,是因为他爱读善学,也是因为他遇到了一位极富责任心的人。善良的老人倾注给他的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温存怜悯、爱护关怀、鼓舞鞭策。身处困境的少年由此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步入了知识的世界,终于成为对人类有所贡献而为世人所尊敬的作家。
1.用“\”画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2.画线句子在文中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环境的“苦”表现在________,“志气却不短”指的是________。
3.本佳敏取得自学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18岁的小学生史蒂芬孙
火车发明家史蒂芬刊,出生在一个穷矿工的家庭。尽管史蒂芬孙聪明过人,他却一直没有上学的机会。
到煤矿工作后,史蒂芬孙天天与蒸汽机打交道,他经常好奇地想:“蒸汽机的威力这么大,要用它来拉车运煤,该有多好!”可是,由于他目不识丁,看不懂有关书籍,他开始迫切地感到:必须学习文化知识。于是,当时已经18岁的史蒂芬孙,怀着强烈的求知欲,自己报名上了小学。
史蒂芬孙每天晚上都和七八岁的小孩儿坐在一起上课,有人讥笑他说:“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才读一年级,真不害臊!”有些孩子更是用鄙视的眼光看着他。史蒂芬刊、不但没有自卑、气馁,反而更加努力读书。他白天要到矿上干活,为了挣钱养家,休息时间还要替人干刷补皮鞋、修理钟表等杂活,累得精疲力竭。可到了晚上,他总是第一个走进教室,专心听讲,埋头学习。放学以后,别人都睡了,史蒂芬孙还在昏暗的灯光下复习功课,埋头苦读。家人劝他停学,他心想:“为了能看懂关于机器原理方面的书,让蒸汽机帮人拉煤运货,受多大的苦也值得。”
就这样,史蒂芬孙坚持了下来。经过几年的苦读,他摘掉了文盲的帽子,还自学了不少科学书籍,为他日后的发明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目不识丁:                                                            
(2)精疲力竭:                                                            
2.史蒂芬孙18岁时为什么还要报名上小学?
                                                                          
                                                                          
3.史蒂芬孙在求学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他是怎样做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庄重的乞讨

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

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níng zhòng。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下岗的,有个儿子,刚进大学。现在生活发生点困难。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是自学的。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 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息细听。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称好。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瓶,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nuó dòng脚步。当不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瓶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qīng cuì的声音,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意。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和《采茶调》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已。乘客们静静地听着。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他的吹奏已达到了大师级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电车将要到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不时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瓶里掷下硬币。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位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

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qì fēn之中。

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挫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我有什么比不上他?

我快步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1.将短文中的拼音换成汉字,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níng zhòng     nuó dòng     qīng cuì     qì fēn
(          )   (        )   (       )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入迷(     )知晓(     )振奋(     )
3.从文中找到一句反问句写下来,并将它改成陈述句。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 盲人为乘客演奏了的曲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孩子的动作......"这一句的"居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给文章分段,并写出第二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回答问题。
① "我快步下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的乞讨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