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者①
[宋]梅尧臣
陶②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③。
十指不沾泥,鳞鳞④居大厦⑤。
注释:①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②陶:同“掏”,指挖土烧瓦。③无片瓦:没有一片瓦。④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⑤大厦:高大的房屋。 |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大树上
( )野果,
( )鹊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那时候,
孩子们也在这里
( )小松鼠,
( )野蔷薇吗?
也在这里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吗?
1.把下列四个词填到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A.猜想和好奇 | B.怀疑和推测 |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大树上
摘野果,
掏鹊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1.“可曾”这个词语的意思是A.孩子们探究的欲望 | B.孩子们的无知 |
祖先的摇篮
风儿吹动树叶
“沙沙,沙沙!”
那回忆
多么美好,
又那么遥远……
啊!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我们祖先的摇篮!
1.“沙沙”模仿了“风”的声音,像这样的词语叫象声词,我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____________________。
君看一叶舟,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A.本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鲈鱼的鲜美和捕鱼者的艰辛进行对比 |
B.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会让人联想到《悯农》中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C.本诗后两句的朗读节奏为: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
D.本诗语言质朴,朗读时应用叙述的语气进行朗读 |
资料 ①创作背景:诗人在苏州、常州一带查看水情时,目睹江中的一叶扁舟,在风急浪高的水面上起伏,由此联想到渔民捕鱼的艰辛和危险,故而创作了本诗。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为人民的幸福出力。 |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大树上
摘野果,
掏鹊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赛跑,
裔蘑菇打伞?
1.诗中加点的“摘”和“掏”各是什么意思?选一选。(填序号)风儿吹动树叶
“沙沙,沙沙!”
那回忆
多么美好
又那么遥远……
啊!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我们祖先的摇篮!
1.照样子写词语。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大树上
摘野果,
掏(tāo)鹊蛋(dàn)?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那时候,
孩子们也在这里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吗?
也在这里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吗?
1.这两小节一共有(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那时候, 风儿吹动树叶
孩子们也在这里 “沙沙,沙沙!”
逗小松鼠, 那回忆
采野蔷薇吗? 多么美好,
也在这里 又那么遥远……
捉红蜻蜓, 啊!
逮绿蝈蝈吗?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我们祖先的摇篮!
1.孩子们在摇篮里做了些什么?用“____”画出有关信息。A.因为祖先在这里学会了很多本领,这里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快乐。 |
B.因为他们在这里睡觉,睡得很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