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
-
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登录
|
注册
试卷
|
试题
|
走进学进去
|
学进去
试题
试卷
字/词
搜索
购买服务
首页:
小学语文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
>
1 古诗三首
部编版
|
三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古诗三首
绝句
惠崇春江晚景
三衢道中
2 燕子
3 荷花
4*昆虫备忘录
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语文园地
第二单元
5 守株待兔
6 陶罐和铁罐
7 鹿角和鹿腿
8*池子与河流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习作:看图画,写作文
语文园地
快乐读书吧
第三单元
9 古诗三首
元日
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 纸的发明
11 赵州桥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语文园地
第四单元
13 花钟
14 蜜蜂
15*小虾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语文园地
第五单元
16 小真的长头发
17 我变成了一棵树
习作例文:
一支铅笔的梦想
尾巴它有一只猫
习作:奇妙的想象
第六单元
18 童年的水墨画
19 剃头大师
20 肥皂泡
21*我不能失信
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语文园地
第七单元
22 我们奇妙的世界
23 海底世界
24 火烧云
口语交际:劝说
习作:国宝大熊猫
语文园地
第八单元
25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26*方帽子店
27 漏
28*枣核
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
语文园地
试题
题型:
全部
选择题
填空题
语言表达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信息匹配
书面表达
句型转换
连线题
判断题
排序题
书写
诗词曲鉴赏
修改病句
简答题
其他
听读鉴赏
难易程度:
容易
较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排序:
综合排序
试题难度
使用次数
真题次数
共
21
道相关试题
春天来了,小明一家到郊外游玩。闻到田野里花草的香气,看到忙着筑巢(cháo)的小燕子,小明不由得想起了杜甫那首著名的《绝句》。请你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
江山丽,
_____________
花草香。
____________
飞燕子,沙暖睡
_____________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默写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看图默写古诗,并完成填空。
三衢道中
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首诗描写的是
______
(季节)的景象,从
________
、
________
和
_______
可以推知。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按课本内容填空。
竹外桃花三两枝,
_______________
。
绿阴不减来时路,
_______________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__________
,
__________
。能不忆江南?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语境填写本课的诗句。
(1)春天阳光普照,山河无比秀丽,清风拂面,送来花草的芳香。我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不禁想起诗人杜甫写的一句诗“
_______
,
__________
”
(2)周末,妈妈带我去公园玩。公园里,绿色的竹林掩映着几枝粉红的桃花。春水荡漾,一群鸭子在水中欢快地嬉戏。这情景,正如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的“
______
,
________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按课文内容填空。
1.《绝句》这首诗的作者是
___
代的
____
,描写了
___
(季节)的景色。这首诗描写的动物有
________________
。
2.一身
________
,一双剪刀似的
____
,一对
_____
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
_____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比一比,组词语。
融
( )
燕
( )
溪
( )
减
( )
泛
( )
隔
( )
蒸
( )
蹊
( )
喊
( )
眨
(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看拼音写词语。
yuān yanɡ
lú yá
xiǎo xī
méi zi
(
)
(
)
(
)
(
)
jiǎn shǎo
rónghuà
yàn zi
chóng gāo
(
)
(
)
(
)
(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梅子黄时日日晴,
__________
。绿阴不减来时路,
__________
。
这首诗是
_____
朝诗人
_____
写的记行诗,“梅子黄时”指的是
______
(时间),从诗中
________
可以看出诗人是在归程的图中,表达了诗人
___________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文中的三首诗都写到了动物,如“燕子”“鸳鸯”“鸭” “河豚”“黄鹂”等。我还知道其他含有动物的诗句:
1.两个
( )
鸣翠柳,一行
( )
上青天。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
( )
立上头。
3.明月别枝惊
( )
,清风半夜鸣
( )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