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甲骨文

①1899,居住在北京的王懿(yì)荣得了病,一位老中医给他开的处方中有一味药叫龙骨。家人到药店抓药回来,王懿荣惊奇地发现,那味所谓的龙骨上竟然隐隐约约地刻着一些符号。

这上面怎么会有这些符号呢?对古代文字素有研究的王懿荣觉得这不是一般的刻痕,他喜出望外,立即亲自赶往药店,问老板龙骨的来历,并将药店里的所有龙骨全部买下。

回家后,王懿荣对龙骨上的刻痕细细辨认,发现这些符号很像我国上古时代的象形文字。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他确认了自己的发现。那些骨片并非什么的骨,而是几千年前的龟甲和兽骨,上面刻的符号正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

⑤“一片甲骨惊世界”,王懿荣因此被誉为甲骨文之父

1.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龙骨”并非什么“龙”的骨,而是几千年前的____________,上面刻的符号正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2.如果把短文分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请连一连。
第一部分 (第①②段)            王懿荣被称为“甲骨文之父”。
第二部分 (第③④段)            王懿荣对“龙骨”产生好奇,并买下所有“龙骨
第三部分 (第⑤段)               王懿荣揭开了“龙骨”的秘密。
3.“一片甲骨惊世界”,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练习。

赵州桥(节选)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用“_____”画出这段话的关键句。
2.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A.举例子B.列数字C.作比较
3.“举”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往上托;②举动;③兴起;④推选,平举。“创举”这个词语中,应该选________。(填序号)
4.“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种设计指的是哪种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赵州桥的这种设计有哪些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个孩子无意中把一颗杏核埋在墙脚下边。杏树苗居然冲破坚硬的壳和多石的土地,向蓝天露出笑脸。不久,这个孩子发现了这棵孤孤单单的杏树。

“嘻,这是什么树苗?把它的尖儿掐了,看它能长成什么怪样!嘻,嘻!”

杏树受了伤害,却没有死,在掐去尖儿的地方长出两枝小杈。

“这是什么东西?怎么到墙脚下来了!”孩子的父亲觉得奇怪,不由分说,用斧头从根部砍断杏树。

杏树流着眼泪在雪下过了一个严酷的冬天。春天一到,它又抽出芽来。当它到了开花的年龄的时候,孩子的爷爷又觉得碍眼,便锯去了它的几个枝杈。

掐尖、斧砍、锯杈都没有熄灭杏树心中的火焰。当一个春天又到来的时候,杏树终于长到大墙的外边,开出了鲜艳的花朵。

很多小鸟来赏花,它们望着杏树伤痕斑斑、弯曲的身躯,“啊!”地惊叫一声,“你靠什么力量活下来,又开出了这样美丽的鲜花?”

杏树回顾着自己走过的艰辛道路,沉思很久,最后深情地说:“希望,还有信念。”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居然—________   奇怪—________   艰辛—________
2.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杏树心中的火焰”指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什么原因造成杏树的身躯“伤痕斑斑、弯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杏树历尽磨难,是靠什么力量活下来的?读了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过年(节选)

梁实秋

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这对于一个习惯早睡的孩子是一种煎熬。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咯吱吱响,这一切当然有趣,可是寒风凛冽,吹得小脸儿通红,也就很不舒服。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蒜。“姑娘爱花小子要炮……”我却怕那大麻雷子、二踢脚子。别人放鞭炮,我躲在屋里捂着耳朵。每人分一包杂拌儿,哼,看那桃脯、蜜枣沾上的一层灰尘,怎好往嘴里送?年夜饭照例是特别丰盛的。大年初几不动刀,大家歇工,所以年菜事实上即是大锅莱。大锅的炖肉,加上粉丝是一味,加上蘑菇又是一味;大锅的炖鸡,加上冬笋是一味,加上番薯又是一味,都放在特大号的锅、罐子、盆子里,此后随取随吃,大概历十余日不得罄,事实上是天天打扫剩菜。满缸的馒头,满缸的腌白菜,满缸的咸疙瘩,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见底。芥末堆儿、素面筋、十香菜比较地受欢迎。除夕夜,一交子时,煮饽饽端上来了。我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胡乱吃两个,倒头便睡,不知东方之既白。

1.作者在文中没有写的过年的事是?(  )
A.吃杂拌儿 吃年夜饭B.睡觉C.守岁 放鞭炮D.打扫剩菜
2.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咯吱吱响。”这句话写出了(   )
A.家里挂太多东西了B.浓浓的年味C.准备这些东西太累了
4.“我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 ”下列选项中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
A.我困得低枝倒挂,有胃口去吃 。
B.我困得低枝倒挂,有没有胃口去吃呢?
C.我困得低枝倒挂,没有胃口去吃。
5.“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B.总领全文C.总结全文
6.从哪些句子看出过年对于“我”不爱过年?(________)(填序号)
①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蒜。 
②可是寒风凛冽,吹得小脸儿通红,也就很不舒服。
③我却怕那大麻雷子、二踢脚子。
④大概历十余日不得罄,事实上是天天打扫剩菜。
7.你喜欢过年吗?为什么?(至少写出两点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年年有鱼

①古往今来,“鱼”与春节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春节“鱼”文化,情趣盎然。

②民间有“无鱼不成席”之说,尤其是年夜饭,家家户户少不了一条鱼。因“鱼”与“余”谐音,寓意“年年有余”,象征新的一年里,丰盛有余。

③_____________:有的地方用鲤鱼,象征“鲤鱼跳龙门”;有的地方用鲢(lián)鱼,以示“连年有鱼”;有的地方用鳜(guì)鱼,寄寓“富贵有余”。

④在辞旧迎新的新春佳节,人们正是用这种“讨口彩”的方式,表达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无鱼不成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辞旧迎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在第③自然段的横线处给这一段话加上一个中心句,你认为下列哪句话最合适?(   )
A.在鱼的选择上,各地不尽相同。B.在鱼的做法上,各地不尽相同。
C.鱼这种食材因为物美价廉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D.鱼是年夜饭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
3.第④自然段中的“讨口彩”指的是利用语言的谐音和一些事物的特性,人为地加以创意获得新的寓意,来寄托人们的某些美好的心理愿望。除了“有鱼”和“有余”的谐音之外,文中还有两处谐音,请用“_____”画出来。你还知道哪些“讨口彩”的方式?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开心阅读。

两个孩子眼中的图画

从前,有两个七岁的小男孩,一个叫麦克,一个叫乔治。他们俩是好朋友。

麦克的家里很穷,父母都是工人,而且他还有五个兄妹。乔治没有兄弟姐妹,爸爸是个心理医生。

一天,乔治让麦克上他家去玩。

乔治的爸爸下班回来后,看见他们正在看一本图画书。便指着一幅画让他们把画中的意思讲给他听。

那幅画里是一只小兔子坐在餐桌旁边哭,兔子妈妈则板着面孔站在一旁。

麦克看了看说:“小兔子因为没有吃饱,而家里又没有吃的东西了,所以它哭了,而兔妈妈看到它这样也很难过。”

( )不是你说的那样( )乔治接着说( )小兔子才不是没有东西吃呢( )那是因为它不想吃( )而兔妈妈非让它吃不可( )

乔治的爸爸笑着对他们说:“别争了,你们说的都对!”

1.文段中“( )”处合适的标点符号应该是(   )
A.“!”:“,,。”B.“!”,“,,。”
2.那幅画的内容是什么?请你找到相关句子,用“_____”在文中画出来。
3.画中的小兔子为什么哭?兔妈妈为什么板着面孔?对此,麦克和乔治的理解完全不一样。
(1)麦克的理解是:因为小兔子__________,而家里______________,所以它哭了。因为兔妈妈的心里______________,所以板着面孔。
(2)乔治的理解是:因为小兔子___________________,而兔妈妈_______________,所以它哭了。因为兔妈妈的心里________________,所以板着面孔。
4.对文中第六、七自然段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麦克和乔治都是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B.因为麦克家里很穷,常常因为没有吃饱而哭,所以他认为小兔子哭也是没有吃饱。
C.因为乔治家里比较富裕,吃饭时总爱挑食,常常受到妈妈的批评,所以他认为小兔子哭也是被妈妈批评了。
5.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
A.尽管生活的环境不一样,但是都要具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B.生活的环境不同,就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事情,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植物不失眠

乔 娟

傍晚,合欢树把叶子成双成对地折起,一点点合拢,慢慢进入了梦乡。植物也要睡觉,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用叶子来睡觉。像睡莲,就是叶子醒着花儿睡。黄昏的池塘边,白天还是昂首怒放的睡莲,随着晚风轻舞,将花瓣儿慢慢收拢,紧紧闭合。一朵、两朵,后来所有的花朵全部闭合成了一个个小球儿。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阳光和水,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和温度,正是这两个基本因素影响着植物的睡眠。

植物不劳作,也不创造,它们为什么要睡觉呢?

植物的睡眠可以减少热量散失和水分蒸发。美国科学家瑞恩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用一根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发现没有睡眠的叶子的温...135...度总比有睡眠的叶子的温度低1℃。正是1℃的微小差异,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结论出来了:在相同的环境中,有睡眠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比没有睡眠的植物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科学家还发现,某些植物不仅夜晚要睡觉,白天竟然也要进行午睡。它们上午11点至下午2点,关闭气孔,光合作用明显降低,这样就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增强它们的抗旱能力。

让人类羡慕的是,人有时候会受情绪或疾病的困扰而失眠,植物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到了该睡觉的时候,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它们都能准时入睡。第二天再见时,它们一准儿还像平常那样神采奕奕、精神抖擞。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昂首怒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采奕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3自然段的作用是(   )(填序号)
A.引出下文B.点明中心C.总结全文
3.找出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并用“    ”画出来。
4.认真读第4自然段,完成填空。
植物在夜间睡觉时,叶子温度较________,生长速度较________,具有更_______的生存竞争能力;午睡时,叶子的光合作用明显________,这样就可以_______水分散失,_______它们的抗旱能力。
5.影响植物的睡眠的因素是什么?植物的睡眠的作用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