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①1899年,居住在北京的王懿(yì)荣得了病,一位老中医给他开的处方中有一味药叫“龙骨”。家人到药店抓药回来,王懿荣惊奇地发现,那味所谓的“龙骨”上竟然隐隐约约地刻着一些符号。
②这上面怎么会有这些符号呢?对古代文字素有研究的王懿荣觉得这不是一般的刻痕,他喜出望外,立即亲自赶往药店,问老板“龙骨”的来历,并将药店里的所有“龙骨”全部买下。
③回家后,王懿荣对“龙骨”上的刻痕细细辨认,发现这些符号很像我国上古时代的象形文字。
④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他确认了自己的发现。那些骨片并非什么“龙”的骨,而是几千年前的龟甲和兽骨,上面刻的符号正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
⑤“一片甲骨惊世界”,王懿荣因此被誉为“甲骨文之父”。
1.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赵州桥(节选)
赵州桥非常雄伟。
A.举例子 | B.列数字 | C.作比较 |
有个孩子无意中把一颗杏核埋在墙脚下边。杏树苗居然冲破坚硬的壳和多石的土地,向蓝天露出笑脸。不久,这个孩子发现了这棵孤孤单单的杏树。
“嘻,这是什么树苗?把它的尖儿掐了,看它能长成什么怪样!嘻,嘻!”
杏树受了伤害,却没有死,在掐去尖儿的地方长出两枝小杈。“这是什么东西?怎么到墙脚下来了!”孩子的父亲觉得奇怪,不由分说,用斧头从根部砍断杏树。
杏树流着眼泪在雪下过了一个严酷的冬天。春天一到,它又抽出芽来。当它到了开花的年龄的时候,孩子的爷爷又觉得碍眼,便锯去了它的几个枝杈。
掐尖、斧砍、锯杈都没有熄灭杏树心中的火焰。当一个春天又到来的时候,杏树终于长到大墙的外边,开出了鲜艳的花朵。
很多小鸟来赏花,它们望着杏树伤痕斑斑、弯曲的身躯,“啊!”地惊叫一声,“你靠什么力量活下来,又开出了这样美丽的鲜花?”
杏树回顾着自己走过的艰辛道路,沉思很久,最后深情地说:“希望,还有信念。”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走近它,了解它,和它交朋友,试着把你观察到的和感受到写清楚。用词准确,句子要流畅,用上积累的优美词汇,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尽量写生动。不少于300字。
你最喜欢我国的哪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选一个传统节日,可以写写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注意:1.注意格式。每写一段要先空两格,注意语句通顺。2.要详细写出自己是如何度过节日的,突出节日习俗,切忌写流水账。3.题目自拟,切合主题,字数300字以上。
过年(节选)
梁实秋
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这对于一个习惯早睡的孩子是一种煎熬。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咯吱吱响,这一切当然有趣,可是寒风凛冽,吹得小脸儿通红,也就很不舒服。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蒜。“姑娘爱花小子要炮……”我却怕那大麻雷子、二踢脚子。别人放鞭炮,我躲在屋里捂着耳朵。每人分一包杂拌儿,哼,看那桃脯、蜜枣沾上的一层灰尘,怎好往嘴里送?年夜饭照例是特别丰盛的。大年初几不动刀,大家歇工,所以年菜事实上即是大锅莱。大锅的炖肉,加上粉丝是一味,加上蘑菇又是一味;大锅的炖鸡,加上冬笋是一味,加上番薯又是一味,都放在特大号的锅、罐子、盆子里,此后随取随吃,大概历十余日不得罄,事实上是天天打扫剩菜。满缸的馒头,满缸的腌白菜,满缸的咸疙瘩,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见底。芥末堆儿、素面筋、十香菜比较地受欢迎。除夕夜,一交子时,煮饽饽端上来了。我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胡乱吃两个,倒头便睡,不知东方之既白。
1.作者在文中没有写的过年的事是?( )A.吃杂拌儿 吃年夜饭 | B.睡觉 | C.守岁 放鞭炮 | D.打扫剩菜 |
A.家里挂太多东西了 | B.浓浓的年味 | C.准备这些东西太累了 |
A.我困得低枝倒挂,有胃口去吃 。 |
B.我困得低枝倒挂,有没有胃口去吃呢? |
C.我困得低枝倒挂,没有胃口去吃。 |
A.承上启下 | B.总领全文 | C.总结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