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2001)|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①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14圈后成功返回祖国大地。航天员杨利伟在着陆场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21小时的太空旅行:②“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简单的三句话,对无数参与航天工程建设的人们作出了崇高的评价——③没有他们的辛勤努力,就不会有这飞行正常、使人感觉良好的飞船,就不会有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1.本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画线的第①句是一个________句,在全段中起着________的作用。
3.画线的第②句话虽然简短,但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的________________心情,以及扬眉吐气的民族自豪感。
4.读画线的第③句话,你认为“神舟五号”能顺利升天,归功于什么呢?( )(多选)
A. 炎黄子孙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
B. 航天员非凡的工作能力和优秀的综合素质。
C. 中国航天工作人员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的精神。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瞬时,一个宏伟壮丽、动人心魄的情境出现了:只见载(  )着卫星的巨型火箭,发出巨大的轰鸣,喷着璀璨的烈焰,如山呼,似(  )海啸,像惊雷,拔地而起,直冲(  )云天。

这飞行的火箭,并非寻常的火箭,它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火箭。

这飞驰的卫星,也并非一般的卫星,它是一颗凝聚我国几代科学家智慧和心血的地球同步试验通讯卫星。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2.画“____”的句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着重从__________方面写火箭发射的情景。
3.“寻常”是__________的意思,这“并非寻常的火箭”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并非一般的卫星”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焐手

冬天到了,很冷。我们去一位朋友家小聚。

我们围坐在那只壁炉旁,一边烤火,一边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小时候的事情,有人说那时候天比现在要冷,常常为了取暖,就把手放到母亲的怀里,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格外温暖。聊到这儿,那位朋友突然说:“我给你们讲一个关于焐手的故事吧。”

有一个少年,家里很穷。有一年春天要开学的时候,家里怎么也筹不齐开学的费用。他就捡垃圾卖,但那个年代又有多少垃圾可捡呢?眼看着开学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他心急如焚。那天,他卖完了捡来的一点儿垃圾,坐公共汽车回家。

中途,上来一位妇女,站到了他的前面。车继续朝前开。突然,他惊讶地发现那位中年妇女的上衣口袋露出了钱包的一角,可能是她刚才买票之后匆忙之间没有放好。那一刻,他的脸上莫名其妙地变得绯红,呼吸也急促起来,一个念头出现在他的脑海里。然后,鬼使神差一般,他的手颤抖着伸了出去。

这是他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做贼。他非常紧张。就在他的手伸进那位妇女的口袋,碰到钱包的时候,钱包的主人发现了异常,她回过头来,看到了他。他的大脑顿时一片空白,等待着她的呵斥与责骂。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那位妇女看了看他后,脸上却涌上了只有母亲才会有的温和的微笑,轻声地对他说:“孩子,你想焐手,是吗?”少年____________。

少年下车后大哭了一场,为自己的行为,更为中年妇女的那句话,那是他一生中听到的最温暖的话。少年后来渐渐长大,到青年,到中年,但他始终无法忘记,是这样一句话,教会他怎样好好做人。

“你们知道那少年是谁吗?”最后,朋友说,“就是我。”在炉火的映照下,我看见,那位朋友的眼里充满了泪水。

1.从文中找出与下列意思相对应的词语。
①超出了事先对事情、结果等的估计。             (____________)
②迷信的人对于某些凑巧的事,认为是鬼神暗中指使,比喻发生了原先没有想到的事情。                                                (____________)
③事情很奇怪,没有能够说明它的奥妙或道理。     (____________)
2.概括朋友讲的“焐手”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少年此时的心理活动,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4.读读短文中的最后一句话,想一想那位朋友为什么眼里充满了泪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跨越百年的美丽》片段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他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是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            ,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            ,变成一条条         ,她变成了科学史上               

1.“卓”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
2.按课文内容填空。
3.“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指的是_____________
4.“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中“伟大自然发现”指的是_________,而玛丽•居里发现人生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5.居里夫人在科学事业上贡献了一生,她美丽健康的容貌隐退,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你觉得这样值得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梦结束的地方
有人做过统计,迄今为止,大约有五百人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亦大约有五百人在攀登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无论这个统计数字属实与否,都不折不扣地表明,攀登珠峰生死系于一线,代价极其残酷。
因攀登珠峰而遇难的勇士阎庚华去世后,笔者走进他的独居,目睹的是一个痴迷登山者的世界:墙上贴满了登山明星照、珠峰风景画,挂满了登山爪、登山靴、滑雪杆。他用13年的漫长岁月做准备,为此放弃了婚姻,离开了心爱的女儿,甚至不惜失去生命。
无限风光,只有站在顶峰上的人才领略的到吧!一位朋友成功地登上了海拔6400米的一座山峰,我问他,那种身居高处的感觉一定惊魂动魄吧?没有一丝尘埃的繁星,广袤(mào)深邃(suì)如宝石样的天宇,还有洁白无瑕的冰雪,一定让人的肺腑都透明了!朋友却一本正经地摇头道:“完全不是这样的,冰天雪地的山头上能有什么吸引力?天幕、繁星、晶莹的冰雪,那是诗人塑造的仙境。当时的情形根本不浪漫,巨大的风裹着彻骨严寒,满眼白茫茫的,就这些。”
真就这些,这么令人失望吗?答案如此肯定。那么,为什么要登山呢?不要命地登那么高的山,想证明什么?英雄气概?挑战极限的能力?我很难理解,焦急地望着朋友。朋友悠悠地说:“登上山顶那一刻,我只觉得一颗心从喉咙里咯噔一下回到胸膛里去了,就像做了一场痛苦而漫长的梦,我终于可以释怀了。”
那是梦结束的地方,高耸入云。这梦牵着生命的脚步,一路跋涉,万水千山,赴汤蹈火。(   )那座山叫什么名字,在地壳上,在实验室中,(   )在书本里,(   )充满了吸引力。明白了吗?生命原来是梦想的一架梯子,可以一直延伸到梦想成真的那一刻,只要你永不放弃。
1.对登山者来说“梦”在山顶,对作家、画家来说“梦”是好的作品;对李大钊、郝副营长等革命者来说“梦”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对中国航天人来说“梦”是一次次发射成功;对居里夫人来说“梦”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来说“梦”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对凡卡来说“梦”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从崇高到平凡,梦想无处不在。
2.第五自然段哪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主题,用“ ____________”画出来。
3.第三自然段中,朋友说“当时的情形根本不浪漫”。这里“浪漫”具体指什么?他说“不浪漫”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梦”指的是(   )
A. 梦想。   B. 睡眠时做的梦。   C. 不切实际的想法。
5.给第五自然段括号处选择恰当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 还是 都
B. 无论 还是 都
C. 即使 只要 就
6.第四自然段中,朋友说“我终于可以释怀了”。在这里“释怀”的意思是(   )。他终于可以释怀的原因是(   )。
A. 抒发感慨
B. 放心,不用总牵挂着要征服那座高山了
C. 山顶风景不好看
A.他实现了梦想
7.仔细读文思考“梦结束的地方”其实就是梦想(   )
A. 实现的时刻。
B. 破灭的时刻。
C. 刚产生梦想的时候。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乐园。
下一次就是你
阳光的温暖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微弱的生命!
有一个女孩对足球十分痴(chī)迷,一个偶然机会,她被父母送到了体校学踢足球。
在体校,女孩并不是一个很出色的球员,因为此前她并没有受过规范的训练,踢球的动作、感觉都比不上先入校的队友。女孩上场训练踢球时常常受到队友们的嘲笑,说她是“野路子”球员,女孩为此情绪一度很低落。每个队员踢足球的目标就是进职业队打上主力。这时,职业队也经常去体校挑选后备力量,每次选人,女孩都卖力地踢球,然而终场-肖响,女孩总是没有被选中,而她的队友已经有不少陆续进了职业队,没选中的也有人悄悄离队。于是,平时训练最刻苦认真的女孩便去找一直对她赞赏有加的教练,教练总是很委婉地说:“名额(é)不够,下一次就是你。”天真的女孩似乎看到了希望,树立了信心,又努力地接着练了下去。
一年之后,女孩仍没有被选上,她实在没有信心再练下去,她认为自己虽然场上意识不错,但个头太矮,又是半路出家,再加上每次选人时,她都迫切希望被选上,因此上场后就显得紧张,导致平时训练水平发挥不出来。她为自己在足球道路上黯(àn)淡的前程感到迷茫,就有了离开体校的打算。
这天,她没有参加训练,而是告诉教练说:“看来我不适合踢足球了,我想读书,想考大学。”教练见女孩去意已决,默默地看着她,什么也没说。然而,第二天女孩却收到了职业队的录取通知书。她激动不已地立马前去报了到。其实,她骨子里还是喜欢着足球。女孩这次很高兴地跑去找教练了,她发现教练的眼中同她一样闪烁着喜悦的光芒。教练这次开口说话了:“孩子,以前我总说下一次就是你,其实那句话不是真的,我是不想打击你而告诉你说你的球艺不精,我是希望你一直努力下去啊!”这个女孩就是获得“20世纪世界最佳女子足球运动员”称号的我国球星孙雯。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微弱(  ) 职业(  ) 委婉(  ) 闪烁(  )
2.“立马”的意思是“立刻”,类似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3个即可)
3.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可用哪个词代替?请将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中。
a着迷  b致使  c渺茫  d闪耀  e欢喜  f婉转
(1)有一个女孩对足球十分痴迷。(  )
(2)教练总是很委婉(  )地说:“名额不够,下一次就是你。”
(3)她都迫切希望被选上,因此上场后就显得很紧张,导致(  )平时训练水平发挥不出来。
(4)她发现教练的眼中同她一样闪烁(   )着喜悦(   )的光芒。
4.每个队员踢足球的目标是(   )
A.锻炼身体
B.调节生活情趣
C.进职业队打上主力
D.赚大钱
5.文章开头写道:“阳光的温暖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微弱的生命!”结合孙雯的经历选出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  )
A.阳光能照到地球上的每个角落。
B.失败是成功之母。
C.成功会青睐每一个付出努力的人。
D.只要相信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19时12分,指挥员发出点火的指令。瞬时,一个宏伟壮丽、动人心魄的情景出现了:只见栽着卫星的巨型火箭,发出巨大的轰鸣,喷着璀璨的烈焰,如山呼,似海啸,像惊雷,拔地而起,直冲云天。

这飞行的火箭,并非寻常的火箭,它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火箭。

这飞驰的卫星,毛并非一般的卫星,它是一颗凝聚我国几代科学家智慧和心血的地球同步试验通讯卫星。

1.第1自然段从哪三个方面描写火箭升空时的情景。
            ②             ③               
2.画横线的句子用的是              的修辞手法,着重从     方面写火箭发射的情景。
3.寻常”是         的意思,这“并非寻常的火箭”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
               ②              ③            
4.“飞驰”“飞行”是       词,只不过        更快一些。这“并非一般的卫星”,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①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2日黎明出征,17日黎明返回——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从黎明到黎明的神舟5日之行,留下了一个个经典瞬间。
经典瞬间二:

灰白色的低云层层叠叠,零号指挥员的倒计时口令回响在空旷的发射场上。12日9时整,轰鸣声中,托举着神舟六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喷着金黄的尾焰,稳稳地离开了发射台。几秒钟后,火箭破云而入,随即消失在云层里第一次安装在火箭上的摄像头,把火箭的一路飞行画面实时传送到飞控中心的屏幕上。“助推器分离成功!”“一二级分离成功!”随着火箭的每一个完美动作,掌声骤起,人们大声叫好。583秒后,船箭分离,飞船入轨。两度金秋,两度飞天。继杨利伟之后,两位中国人再次叩启了苍穹。

1.根据内容,为“经典瞬间二”加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这部分文字,你从中了解到多少有关“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的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拟一条赞颂我国航天事业或航天英雄的标语。要求内容深刻、语言精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内选段,回答问题。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白地苦战攻关。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使猝然长逝……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积劳成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猝然长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画横线句子的三个“最”字中能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03年10月15日有了结果。那天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若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14圈后成功返回祖国大地。航天员杨利伟在着陆场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21小时的太空旅行:“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简单的三句话,对无数参与航天工程建设的人们做出了崇高的评价——没有他们的辛勤努力,就不会有这飞行正常、使人感觉良好的飞船,就不会有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1.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有了什么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没有他们的辛勤努力,就不会有这飞行正常、使人感觉良好的飞船,就不会有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这句话体现了中国航天人怎样的科学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