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2001)|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下列对《春夜喜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时,应时而来。
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
C.最后两句,诗人想到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全诗没有出现一个“喜”字,但我们从“潜、润、细、湿”等字可以体会出诗人的喜雨之情。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春夜细雨》,回答问题。
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以“好雨”开头,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是从什么感觉来写春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默写填空。
(1)好雨知时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夜喜雨》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__,这首诗写的是_____。前两句写了________,后六句集中写____,诗中没有一个“_____”字,却体现出诗人的____之情。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解释下列词语。
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湿处:____________________
花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去描绘春雨形象,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B.“喜”字是全诗的诗眼。先从听觉上描绘,后从视觉上刻画,在写景中饱含着诗人的赞颂之情。
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父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
D.全诗透过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朗读古诗《春夜喜雨》,完成习题。
1.解释下列词语:
乃:______          发生:________  
潜:______          野径:________  
红湿处: ______     花重:__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 _____ 。这首诗诗中没有一个“喜”字,却体现出诗人的______之情。
3.这首诗以“好雨”开头,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_______、________感觉)来写春雨。
5.这首诗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 ,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的一句是 _____。此句中你认为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______
6.这首诗赋予了春雨___________的品格,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①诗句中“潜”字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____________的特点,饱含诗人____ 的心情。
②用自己的话写写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
(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①这两句诗写出了____的美丽景象,“ ____”与” ____”相互映衬,不但点明了云厚雨足的特点,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②诗人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______
A.触觉 B.听觉 C.视觉 D.嗅觉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喜”是这首诗的情感主线,全诗不着一个“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B.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夫带来丰收的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
C.诗的最后两句是想象雨后清晨的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枝头
D.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由听觉到视觉,充满诗情画意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