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北师大版(2001)|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人人都需要微笑,
但所有人中,
忘记了微笑的人,
对它更加需要。
如果匆忙中我忘记对你微笑,
请原谅我;
而善良淳厚的你,
能否给我一个微笑?
永远微笑吧!
在人生的旅途上,
最好的身份证就是
微笑。
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什么样的人会忘记微笑?“微笑”会对这样的人有什么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最好的身份证就是微笑”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
A.微笑能使人心情愉快,让人看起来和蔼
B.微笑和身份证有共同点,是身份的证明,可以促进人与人的交流
C.微笑和身份证的共同之处是:花费少、时间短、人人需要
D.微笑表示善良友好,使人们和谐相处
3.在生活中,你曾接受或送给别人微笑吗?结合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忽然她发现一双脚停在她眼前。谁?她一点点向上看,深蓝色的服装,长长的腿,铜衣扣,无檐帽下一张洁白娴静的脸儿。原来是机场那位女服务员,正背着双手,含笑对她说:“我在电视里看见了你们比赛,知道你今天回来,特意来迎接你。”
“我真糟!”她赶紧垂下头。
“不,你同样用尽汗水和力量。”
“我是失败者。”
“谁都不能避免失败。我想,失败和胜利对于你同样重要。让失败属于过去,胜利才属于未来。”女服务员的声音柔和又肯定。
她听了这话,重新抬起头来。只见女服务员把背在身后的手向前一伸,一大束五彩缤纷的花捧到她的面前。浓郁的香气竟化作一股奇异的力量注入她的身体。她顿时热泪满面。
1.用“_____”画出描写女服务员外貌的句子。
2.“她”为什么热泪满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的意思是(   )。
A.胜利和失败都是我们所需要的,忘记失败,未来就会取得胜利
B.胜利给人信心和鼓舞,失败给人经验和冷静的头脑。年轻运动员的成长,要经受失败和胜利两方面的锻炼,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胜利和失败,不要把失败当作包袱背起来,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努力向前走,未来就会取得胜利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儿子的礼物
今年春节,我生平第一次收到儿子用自己劳动报酬买的礼物——一块德芙巧克力,就是我平时最喜欢却舍不得买的那种。把那块东西放在我手心里时,儿子的表情显现出从未有过的辉煌。
儿子20岁了,在一个自修大专班读书,钱是他业余打工挣来的。他在一家餐厅当服务员,从晚上6点工作到午夜12点,第二天一早,还要赶两趟车去学校上课。打工期间,他每晚要打扫三间包房,洗很多茶杯,给客人倒茶送水,递吃递喝直到深夜。他学会了简单的英语日常用语,能识别和说出各种洋酒的英语名称,还学会了做水果拼盘。两个月来,他没有向我透一点风,我唯一的感觉是他瘦了。
儿子读中学时,用眼下父母们的标准衡量,他要属“不及格”之列:一看电视就来劲,一翻书本就打呵欠,一碰上考试就发抖。我对他嚷得最多的是:“看看人家的孩子!父母这辈子不指望享你的福,你总要立足于社会吧!”每听到这样的话,儿子便垂头不语。现在回想,在这“激将”的后面实际是在发泄做父母的心理的不平衡。捧着儿子的礼物,心不由得轻轻发痛,那么多冷言冷语,他全以宽容和理解消化了,没有怨恨,没有疏远,只是悄悄地给了我一份证明。
我感谢社会在他第一次迈出脚步时就给予他一个成功,并肯定他立足于社会的能力,这对一个成绩单上留下许多失败记录的年轻人来说,足以撑起他一生的自信。也许,这才是他给我的最好的礼物。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疏远——(       ) 自信——(       )
2.对“辉煌”的表情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闪亮的眼神B.灿烂的笑容
C.炫耀的模样D.自豪的神情
3.短文中插叙的部分是第________自然段。
4.第3自然段末尾说:“只是悄悄地给了我一份证明。”这里的“悄悄地”照应了第2自然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的“证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标题“儿子的礼物”的双重含义。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没有人能还她一个美好的童年了
从来没有人告诉10岁的龙张欢,童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活法。
她是湘西凤凰县乡村里的一个小姑娘。自6岁半上小学一年级起,她开始背着8个月大的亲弟弟去学校。如今,亲弟弟长大了,她又接着抱起了两岁的小表弟。
这样的童年在当地人看来再正常不过。然而近日,她生活的瞬间经过支教志愿者用相机定格,并上传网络后,一下子击中了无数网友的心。
照片中,扎着马尾辫的龙张欢坐在乡村小学的课堂里,怀里紧紧搂着睡得正香的小弟弟,她自己似乎也在犯困,几乎合上了双眼,顾不上课桌上摊开的课本。
感动、心酸、揪心,一下子成了网友们评论的关键词。或许是想了解详情的人太多,这所乡村小学疲于招架,竟然开通了官方微博。由此,一个常常听闻却无从走近的群体的生活,得以呈现在我们眼前。
在龙张欢的家里,孩子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大人。两位老人的四个子女,统统和伴侣一起离开老家,或是打工,或是参军。眼下的屋檐下,只剩下8个孩子与两个老人。
患病的爷爷站立不稳,奶奶又起早摸黑地忙着农活。在缺乏成人庇护的世界里,8个孩子只能互相扶持,互相拉扯。
他们不知道在千里之外的城市里,与自己同龄的孩子们怎样度过童年——反正,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早已跳过童年,被不可回避的外力拉扯着,早早地走进了成人的世界。
他们最小的才两岁,最大的12岁。能自个儿走路的,每天负责砍柴、割猪菜。家里的饭菜,12岁的大姐姐独力承担。山上的泉水,则一个搀扶着一个去接取,洗干净的衣服,又分担着一人一点儿地背回家。
在人生最美好的阶段,他们本应躲在父母温暖的怀抱里,撒娇玩闹,任性淘气,又或不顾一切地发一场脾气。这一切,普通孩子最自然的生活,却是留守孩子们不敢企及的奢望。
在龙张欢就读的小学里,这样的生活一点儿也不特殊,带着弟弟妹妹去学校的大有人在。同学们常常抱着孩子听课,背着孩子玩耍,下课了,还自觉地手把手教孩子学写字。
他们还是一群小学生,却又俨然成了一群小爸爸、小妈妈。在他们的世界里,各种任务、责任与压力像噩梦一般无休止地纠缠着他们,夺走了童年最珍贵的礼物——玩耍与欢笑。
这样的成长过程,必定带着外人不可理解的痛苦。曾在苗寨的乡村小学任教7年的吴建辉至今记得,一天课间,龙张欢看着一些同学在快乐地跳绳、踢毽子,突然把手中的弟弟放在地上,冲向了操场。不料,弟弟嚎啕大哭,内疚的龙张欢马上又折了回来,抱起弟弟后,自己也忍不住大声哭了出来。
在外人看来勤劳、懂事的龙张欢大概也说不清楚,自己的内心其实有着怎样复杂的情绪。一旁的老师甚至担忧,这一个小女孩的内心是否太缺乏亲情与温暖,她长大以后会否因此变得叛逆,或者孤僻,而那看似缥缈又不可回避的城乡差距,又将在这一个孩子的身心烙上怎样的印记。
这种种的疑问还无法在当下获得完满的答案,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人能还龙张欢一个美好的童年了。
(《中国青年报》2011年10月26日,有删节) 
1.对于像龙张欢这样的孩子来说,童年的另外一种活法是怎样的呢?
2.第三段中作者说:“这样的童年在当地人看来再正常不过。”这是为什么呢?
3.龙张欢的生活照片上传网络后,为什么会一下子击中了无数网友的心呢?
4.阅读文中的画线句,体会两个“大哭”的不同含义?
5.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信息传递的变化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晚上,在边关的城墙上,几个手持刀枪弓箭的士兵正在巡逻。
突然一个士兵指着前方的山头惊叫一声:“烽火!”大家定睛一看,前方山上果然燃起一堆堆熊熊大火。“火速报警!”士兵们急促地赶到高高的烽火台上,点燃了一大堆柴草。片刻间,只见身后一座座烽火台上一堆又一堆的火光冲天而起,在向远处的将军报告敌兵入侵的情况。
很多很多年过去了,一条大道旁的驿站前,一匹奔跑得筋疲力尽的马浑身汗湿,一个差役气喘吁吁地从马背上滚落在地,手里举着一封文书递给另一位骑马待发的差役:“河南闹了旱灾、蝗灾,800里加急向京城报告!”那人接过文书,一扬鞭子,快马已消失在一片黄尘里。
到了19世纪,在英国有了专门传递信件的邮政部门。要把家里的事告诉远方的亲朋好友,你只要写封信,贴上“黑便士”——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邮票,邮差就可以把信送到指定的地点。不过那时的交通很不方便,寄信花费的时间太长。等到1835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点线交错搭配的电码,不论是公务还是私事,人们可以发电报,即使相隔遥远,消息也能很快就传到。但是,收发报机不是家家都能有的,而且掌握这门技术也很不容易。要发电报,你得去电信局。后来,贝尔发明了电话,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话从有线的发展到无线的。即使到了遥远的异国他乡,也能够利用手机和家里通话报平安,通讯变得十分方便。
计算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现在,我们可以使用计算机上网学到很多知识,用计算机收集、整理、加工、利用各种信息,可以收发E-mail(电子邮件),一瞬间就可以把各种信息传递到世界各地。
从古到今,信息传递都很重要,传递方法也在不断改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不断地发明创造,推进了信息传递的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将词语补充完整。
异(  )他(  )  (  )疲(  )尽  气喘(  )(  )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急促—(   )  方便—(   )   伟大—(   )
3.信息传递主要经历了六个阶段的演变,分别是通过     、驿站、            、计算机来向人们传递信息的。
4.如果你要告诉远方的亲戚朋友一些事,你会采取哪种信息传递的方式?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呢?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