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
-
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登录
|
注册
试卷
|
试题
|
走进学进去
|
学进去
试题
试卷
字/词
搜索
购买服务
首页:
小学语文 鲁教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上册
>
9 古诗两首
鲁教版(五四学制)
|
三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2 金色的草地
3 爬天都峰
4*绝技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5 灰雀
6 小摄影师
7 奇怪的大石头
8*我不能失信
语文园地二
第三单元
9 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10 风筝
11 秋天的雨
12*听听,秋的声音
语文园地三
第四单元
13 孔子拜师
14 盘古开天地
15 赵州桥
16*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语文园地四
第五单元
17 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18 富饶的西沙群岛
19 美丽的小兴安岭
20*“东方之珠”
语文园地五
第六单元
21 寓言两则
22 科利亚的木匣
23 陶罐和铁罐
24*想别人没想到的
语文园地六
第七单元
25 翠鸟
26 燕子专列
2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8*路旁的橡树
语文园地七
第八单元
29 可贵的沉默
30 给予树
31 七颗钻石
32*掌声
语文园地八
试题
题型:
全部
选择题
填空题
语言表达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信息匹配
书面表达
句型转换
连线题
判断题
排序题
书写
诗词曲鉴赏
修改病句
简答题
其他
听读鉴赏
难易程度:
容易
较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排序:
综合排序
试题难度
使用次数
真题次数
共
285
道相关试题
给下列汉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
登—
( )
( )
( )
兆—
( )
( )
( )
相—
( )
( )
( )
曾—
( )
( )
(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江上秋风动
客情
。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
A.客人的感情。
B.客人的情绪。
C.旅客思乡之情。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荷尽
已无擎雨盖。给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
A.所有的荷花都没有了。
B.荷花枯萎。
C.荷塘的尽头。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远上
寒山
石径斜。给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
A.寒冷的山。
B.深秋时节的山。
C.一个叫“寒山”的山头。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面的古诗句分别写了哪个季节?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
(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
(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对诗的理解填空。
(1)《山行》的作者是
_________
代诗人
___________
,这首诗描绘了
__________________
的美景,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
的喜爱之情。
(2)《赠刘景文》是描写
_________
季的景色。作者是抓住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四种景物来描写的。
(3)《夜书所见》是
___________
代诗人
___________
写的一首诗,诗人客游在外,
__________
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比一比,再组词。
径
( )
霜
( )
挑
( )
残
( )
轻
( )
雷
( )
桃
( )
浅
(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径(jìn
jìng)
赠(zèng
zhèng)
君(jǖn
jūn)
斜(xié
xiá)
犹(yiú
yóu)
橘(jú
jǘ)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中“挑”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到这两句诗,你眼前会浮现出什么样的场景?
( )
A.
B.
C.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_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延伸阅读
山 中
[唐]王 维
荆溪
①
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
②
无雨,空翠
③
湿人衣。
【注】①荆溪:水名。②元:本来,原来。③空翠:指山间青色的湿润的雾气。
1.这首诗描写的是
________
(季节)的景色,从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看出。
2.山路上原本是没有下雨的,为何人们的衣服却湿了呢?( )
A.因为走在小溪边,被溅湿了衣裳。
B.因为行走在山中,山间的雾气沾湿了衣裳。
C.因为快要下雨了。
3.作者在山中看到了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等景物,感受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
。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