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阿利效应指出某些生物群聚并且种群密度处于某个适宜的范围时,其种群数量能够得以增长,种群密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导致种群数量呈现负增长。某种动物的种群具有阿利效应,该动物的种群初始密度与种群增长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种群增长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增加的个体数。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初始密度介于0~a时,生物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而衰退、消亡
B.初始密度介于a~b时,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C.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
D.当该种群数量为d时,种群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某海岛上海鬣蜥种群的初始种群数量为N0,每年对海鬣蜥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统计,用λ表示第二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数量的倍数,t表示年限。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若λ保持不变,t年后海鬣蜥种群的数量为N0·λt
B.若λ逐年减小,则海鬣蜥种群的数量将不断减少
C.海鬣蜥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的λ等于1
D.若λ连续保持在1.25,则说明此时岛上气候适宜,食物充足且无天敌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岛上甲、乙两个不同物种连续四年的λ值(λ=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变化如下图。下列关于四年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种群的增长速率一直不变
B.乙种群的数量在第2年末仍在增长
C.甲、乙两种群的数量在4年内有两次相等
D.乙种群的年龄结构在第3年末一定为衰退型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群落中生活着甲、乙两个存在竞争关系的动物种群,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种群第12年时的K值与第6年时的相同
B.乙种群在第4年时数量达到最大值,在第10~12年种群数量不变
C.乙种群在第6年后数量变化类似于“S”形增长
D.在第6~8年间,甲、乙种群的出生率均大于死亡率
类型:多选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a表示____________。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填“a”“b”或“c”)。
(2)分析图2,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________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4~10年间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填“<”“=”或“>”)死亡率。第8年时,种群的年龄结构是____________型,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________形曲线增长。
(3)传入我国的三裂叶豚草短时间内能大量疯长,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可用图3中的曲线____________表示,调查某区域中三裂叶豚草的种群密度常采用____________法,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__。若图3中曲线II表示替代控制示范区内的豚草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种群增长速率最高的对应点是____________,增长率最高的对应点是____________
(4)若某年气温明显升高,食物丰富,松鼠数量增多,但并没有呈现出“J”形增长的状态,这____________(“正反馈”、“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5)在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___________(填(“多”或“少”)。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图1是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2是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科学家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并测得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草原上的鼠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最好在__________(填“b” “d”)时刻前进行防治。若图1中曲线Ⅱ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摇床又称为自动振荡器,培养时需将锥形瓶置于摇床上进行振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绘制得到图2的曲线图,可采取_________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
(3)若制备装片时,将清洁干燥的血球计数板先在计数室上滴一滴酵母菌液,静置5 min再盖上盖玻片,测量的结果会__________。如果用台盼蓝染液对酵母菌液进行染色,在计数时应只统计__________色的酵母细胞。
(4)分析图2实验数据得知,在0~7 d之间酵母菌的数量呈____________增长:超过7d之后,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酵母菌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本实验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但不存在对照
B.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
C.种群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
D.计数时需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进行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成年的荔枝树较为高大。学生研究小组计划调查某个古村落里的全部古荔枝树数量,应采用(       
A.逐个计数法B.样方法
C.标记重捕法D.抽样检测法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不属于对比实验的是(  )
A.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方式
B.配制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探究不同时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C.分别用35S、32P标记T2噬菌体,探究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设置一系列具有梯度的不同温度,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不属于种群范畴研究内容的是(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迁入率和迁出率
C.“S”形增长特点D.出生率和死亡率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