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显而易见的是,科举制改变了传统选官制度中自下而上、权力下移的性质。再同以往的察举、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比如说,唐代的“乡贡”,已经完全不同于察举制下的推荐,更不同于辟除制下的自行任免,地方官不再掌握推荐的权力,只不过是奉命行事,按照中央规定的具体选官标准进行资格审查和预选而已。明清的“乡试”,实际上已经成为全部由中央操办的全国统一的分区考试。这种统一的选官标准和方式,排除了地方长官对政策的解释权力,即自行解释人才标准和按个人好恶取舍人才的因素。
——刘文瑞杨柯《试论科举制对中央集权体制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唐宋到明清时期,通过科举考试的官员出身、来源情况对比
时期
| 两宋
| 明清
|
任官前 出身
| 50%以上的进士来自平民
| 43%的进士来自贫寒家庭
|

左边饼状图为《唐书》所载830进士出身分布比例;右表为两宋、明清官员任官前的出身情况比例
材料三:西方文官制度是受到中国科举制的影响在19世纪前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对西方历史产生极大的影响。以下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制度的(局部)内容的比照:
项目
| 英国文官制度(机械性·文书助理级考试)
| 中国科举制(乡试考试)
|
考试 内容
| 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
| 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
——摘编于陈小锦《从英国文官考选制度看清末科举制的衰亡》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相对于传统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变化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的图表,分析科举制从唐宋到明清时期有什么发展变化?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3)依据材料三,比较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内容上的差异。指出中英考试内容的差异所反映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