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哈伯在1905年发明了合成氨的方法,其合成原理为:N
2(g)+3H
2(g)
⇌2NH
3(g)
△H=-92.4kJ·mol
-1,他因此获得了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合成氨技术的创立开辟了人工固氮的重要途径,解决了亿万人口生存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在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内充入1molN
2和3molH
2,加入合适催化剂(体积可以忽略不计)后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开始反应,并用压力计监测容器内压强的变化如下表:
反应时间/min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压强/MPa | 16.80 | 14.78 | 13.86 | 13.27 | 12.85 | 12.60 | 12.60 |
则从反应开始到25min时,以H
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_______。
(2)合成氨反应N
2(g)+3H
2(g)
⇌2NH
3(g),初始时氮气、氢气的体积比为1:3,在相同催化剂条件下平衡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φ(NH
3)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A、B两点的化学反应速率较大的是
_______ (填“A点”或“B点”)。在250°C、1.0×10
4kPa下,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_______。
(3)随着温度升高,单位时间内NH
3的产率增大,温度高于900°C以后,单位时间内NH
3的产率开始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升高温度催化剂活性降低;
_______。
(4)工业上可以利用氨气生产氢氰酸(HCN)的反应为:NH
3(g)+CH
4(g)
⇌3H
2(g)+HCN(g) ΔH>0,在其他条件一定,该反应达到平衡时NH
3转化率随外界条件Y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Y代表
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原料中CH
4与NH
3的体积比 B.温度
C.压强
(5)工业合成氨反应为:N
2(g)+3H
2(g)
⇌2NH
3(g),当进料体积比V(N
2):V(H
2)=1:3时,平衡气体中NH
3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和压强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500°C、压强为10P
0时,K
p=
_______[K
p为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求得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用P
0的代数式表示]。

(6)我国科研人员发现在反应CO
2(g)+3H
2(g)
⇌CH
3OH(g)+H
2O(g)使用Pt单原子催化剂有着高达90%以上的甲醇选择性。反应历程如下图,其中TS表示过渡态,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表示。

上述能垒(活化能)为1.15eV的反应为
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