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封叔振铎于曹,封叔武于成,封叔处于霍。

——司马迁《史记·管蔡世家》

材料二 秦朝建立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示意图


材料三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四 唐朝中枢行政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该制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制度分别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
(3)依据材料四并联系所学,指出唐代的中枢行政制度并简析其积极作用。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有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选项中属于相权调整的举措是(       
A.设转运司B.派文官任知州C.强化“四监司”D.设置枢密使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赵普认为:“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为此,宋初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     
①派文官出任地方知州             ②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④州一级增设通判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宋初,统治者确立了中书、枢密院对掌文武大政的二府体制。后来,宋太宗将这一体制改为“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的财、政、军三权分立制。这一改变
A.体现了重文轻武的特点B.造成官冗兵冗费
C.适应了皇权加强的需要D.不利于君主权力的集中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内学界一般提到宋朝历史总是与经济上积贫、军事上积弱划等号,这其中的原因绕不开宋朝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但学者顾全芳认为:“应当看到北宋轻武的另一个结果,就是结束了我国中原地区长期战乱分裂的局面,使中国大江南北基本上保持了和平与统一,在北宋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再也不能出现和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无论对当时的人民或是社会生产的发展,都极为有益。


根据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类型:论述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以下是唐朝到北宋南北方人口(户)比例表。表中人户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人口户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4076062.9%662429637.1%
A.生产关系的发展B.国家控制的松弛C.政治中心的东移D.经济重心的南移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思想活跃,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其中,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B.王守仁C.黄宗羲D.顾炎武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萌生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的门阀士族,作为地主阶级中一个特殊的阶层,享受着政治、经济、法律和教育等方面的特权。在门阀士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科举制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D.世卿世禄制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长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不同文化群。尽管各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但在农业经济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共同体。这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       
A.早于世界其他地区B.呈现多元一体特点
C.集中在黄河中下游D.开始于旧石器时代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秦始皇被誉为“千古一帝”,下列关于秦始皇的历史贡献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焚书坑儒,以愚黔首B.并吞战国,海内为一
C.封禅泰山,威震四方D.约法三章,休养生息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